第三百六十章贪官洗白
小七缘2025-10-17 10:053,051

  这话问得小心翼翼,却让林宇心头一刺。看来原主"贪图享乐"的名声已经深入人心了。

  "非也。"林宇从袖中掏出一卷图纸,"本官要修缮城墙。"

  工匠们惊讶地张大嘴巴。城墙?这位以贪财著称的县太爷居然要修城墙?

  "大人,这..."领头的工匠结结巴巴地说,"修缮城墙耗资巨大,恐怕..."

  "银子不是问题。"林宇拍了拍手,两名衙役抬出一个沉甸甸的木箱。箱盖一开,白花花的银子晃得人眼花——正是从黑风寨缴获的那批赃银。

  "这里是两千两白银,作为前期费用。"林宇故意提高声调,确保所有人都能听见,"本官知道你们手艺精湛,只要好好干,工钱翻倍!"

  工匠们眼睛一亮,但随即又黯淡下来。其中一人小声道:"大人,小的们饿了好些天,实在没力气..."

  林宇早料到会这样,嘴角微微上扬:"赵虎,带他们去厨房,吃饱了再干活。"

  等工匠们千恩万谢地跟着赵虎离开,林宇重新展开图纸,在上面做了几处标记。这城墙修缮计划他暗中筹划已久——不仅要加固破损处,还要在关键位置增设箭楼和暗门。表面上是为了"彰显县威",实则是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匪患。

  "大人。"一个阴柔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林宇不用回头就知道是县丞赵德。

  "赵县丞来得正好。"林宇没有收起图纸,反而故意展示给他看,"本官打算修缮城墙,你觉得如何?"

  赵德眯着眼睛看了看图纸,脸上堆着笑,眼里却闪着精明的光:"大人英明。只是...下官听说黑风寨的缴获已经登记造册,这修城墙的银子..."

  "本官自有办法。"林宇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这不,已经让师爷去'劝捐'了。"

  所谓"劝捐",实则是变相勒索。县里富户听说县令要修城墙,个个叫苦不迭,但碍于官府威严,不得不"自愿"捐出银两。短短三天,又筹集了三千两白银。

  百姓们听说后,议论纷纷。

  "这狗官,刚剿了匪就迫不及待地搜刮民脂民膏!"

  "听说要修什么'气派'的城墙,好让上头来的大官看看他的'政绩'!"

  "呸!拿我们的血汗钱给自己脸上贴金!"

  这些骂声传到林宇耳中,他不但不恼,反而暗自高兴——贪官的人设立得更稳了。

  开工当天,林宇亲自到城墙下监工。工匠们吃饱喝足后干劲十足,加上林宇承诺的丰厚工钱,工程进展神速。更让工匠们惊讶的是,这位"贪官"县令居然对建筑颇有研究,几次修改设计,使城墙更加坚固实用。

  "大人,这里为何要加厚三尺?"一个老工匠好奇地问。

  林宇摸着下巴:"东南角常年受风雨侵蚀,基础不稳。加厚墙体,可保百年不倒。"他没说的是,这个位置正好面对通往州府的要道,城墙坚固了,将来若有乱兵流寇,百姓也多一分保障。

  一个月后,城墙修缮工程竣工。新修的城墙高大雄伟,四角增设了箭楼,暗门设计巧妙,既不影响整体美观,又能在危急时刻作为逃生通道。竣工典礼上,林宇当众宣布:"从今往后,凡进出县城者,需缴纳一文钱的'城墙维护费'!"

  百姓们一片哗然,骂声更甚。但没人注意到,这一文钱对贫苦百姓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真正受影响的是往来频繁的富商大贾。而这些钱,林宇早就计划好要用于城内的道路修缮。

  当晚,林宇在书房核算账目,发现修城墙实际花费比预算少了一千两。他正琢磨如何处置这笔余款,赵虎匆匆进来报告:"大人,城东李家庄遭了水灾,三十多户人家房屋被淹,颗粒无收!"

  林宇立刻放下账本:"灾情严重吗?"

  "很严重。眼下正值青黄不接,灾民们已经断粮两天了。"

  林宇沉思片刻,忽然计上心来:"传令下去,明日一早,本官要在县衙前'施粥'!"

  "施粥?"赵虎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错。"林宇眼中闪着狡黠的光,"本官刚修完城墙,正需要个好名声。你去准备二十口大锅,再从粮仓调一百石粮食...不,就说是本官'慷慨解囊',从府库里出的粮。"

  赵虎恍然大悟:"大人高明!这样一来,百姓们就会以为大人是为了博名声才..."

  "嘘..."林宇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心里明白就好。"

  第二天,县衙前人山人海。二十口大锅一字排开,热气腾腾的粥香飘满整个广场。百姓们将信将疑地排着队,不敢相信这个"贪官"竟然会施粥。

  "该不会是要收钱吧?"

  "说不定粥里掺了沙子..."

  "小声点,别让官差听见!"

  林宇站在台阶上,看着面黄肌瘦的灾民,心头一酸。他清清嗓子,高声道:"诸位乡亲!本官得知李家庄遭灾,寝食难安!特此设粥棚救济,以显本官爱民如子之心!"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底下的百姓却窃窃私语:

  "呸!装模作样!"

  "听说他是为了应付上头巡查..."

  "管他呢,有粥喝就行..."

  林宇假装没听见这些议论,亲自为第一个老妇人盛了满满一碗浓粥。老妇人颤抖着手接过,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这粥竟然稠得能立住筷子,而且没有半点异味,是实实在在的好米熬的。

  "多...多谢大人。"老妇人结结巴巴地道谢。

  "不必多礼。"林宇和颜悦色地说,"本官身为父母官,理当如此。"

  一整天下来,近千名灾民吃上了饱饭。更让他们惊讶的是,临走时每人还分到了两斤粮食带回家。这哪是什么"施粥",分明是实实在在的赈灾!

  "奇怪,这狗官转性了?"

  "嘘...听说他打算升官,在做样子呢。"

  "管他呢,咱们有粮吃就行..."

  百姓们的议论渐渐变了味道,从纯粹的憎恶变成了将信将疑。这正是林宇想要的效果——既维持了贪官人设,又实实在在地帮助了百姓。

  施粥持续了三天,共耗粮三百石。第四天清晨,林宇正在书房规划下一步计划,赵虎匆匆来报:"大人,赵县丞带人查粮仓去了!"

  林宇眉头一皱:"哦?他有何资格查粮仓?"

  "他说...说大人私自开仓放粮,有违律法..."

  林宇冷笑一声,不慌不忙地整理衣袖:"走,去看看。"

  粮仓外,赵德正带着几个书吏清点存粮,见林宇到来,连忙拱手行礼:"大人,下官听闻粮仓出粮甚多,特来核对账目,以免..."

  "以免什么?"林宇冷声打断,"本官开的是府库,不是粮仓。府库的粮食是本官'自掏腰包'买的,赵县丞莫非有意见?"

  赵德一愣:"这...下官不知..."

  "不知就敢来查?"林宇声音陡然提高,"赵县丞,你越权了!"

  赵德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只能低头认错。但林宇注意到,他离开时眼中闪过一丝阴鸷。这个赵县丞,看来不是个省油的灯。

  处理完这个小插曲,林宇决定去田间看看。春耕时节,农民们正忙着犁地播种。他换了一身便服,带着赵虎悄悄出了城。

  城南的农田里,十几个农民正费力地拉着古老的直辕犁,汗水浸透了他们的破旧衣衫。林宇蹲在田埂上观察了一会儿,眉头越皱越紧——这些犁具设计极为落后,耕得又浅又慢,效率极低。

  "老丈,"林宇叫住一个路过的老农,"这犁用了多少年了?"

  老农叹了口气:"少说也有十年了。买不起新的啊!"

  "为何不改良一下?比如把直辕改成曲辕,再加个犁评调节深浅..."

  老农像看疯子一样看着林宇:"客官说笑了。犁自古就是这样,哪能随便改?再说了,就我们这些穷棒子,哪有钱请铁匠打造新犁?"

  林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回到县衙后,他立刻找来纸笔,凭着记忆画出了曲辕犁的设计图——这是他前世在历史书上见过的,唐代就已经出现的先进农具,没想到在这个小世界居然还没普及。

  "赵虎,去把城里最好的铁匠找来,记住,要秘密的。"

  当晚,一个满脸皱纹的老铁匠被悄悄带进县衙后院。林宇将图纸展示给他看,老铁匠起初不以为然,但随着林宇的讲解,他的眼睛越来越亮。

  "妙啊!这样一改,耕得深还省力!"老铁匠兴奋地说,"大人从哪学来这等手艺?"

  林宇笑而不答,只是从袖中摸出一锭银子:"三天之内,给本官打造出十架这样的犁。记住,此事不得外传。"

  三天后,十架崭新的曲辕犁整齐地摆放在县衙后院。林宇亲自试验了一番,效果比他想象的还要好——耕深增加了近一倍,拉力却减轻了三分之一。

  "好!"林宇满意地拍拍手,"赵虎,去把县里最富有的十个地主请来,就说本官有发财的路子指点他们。"

  地主们听说县令召见,不敢怠慢,很快齐聚县衙。林宇故作神秘地带他们到后院,展示了改良后的曲辕犁。

继续阅读:第三百六十一章贪官洗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快穿之渣男洗白手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