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很好!”赵德海面目狰狞,“我看你没钱装修没东西,怎么开这个店!给我去打招呼,谁要是敢赊账给林宇建材食材,就是跟我百味楼过不去!”
赵德海在本地餐饮界经营多年,人脉颇广,他的“招呼”确实起了作用。好几家建材店和食材供应商一听是林宇要采购,都面露难色,表示缺货或者需要全款现金支付,概不赊欠。
“赵德海这是要掐断我们的供应链!”马瑶气得脸色发白。
林宇眉头紧锁,这确实是个难题。他们的资金极其紧张,全款现金采购压力巨大,而且有些特色食材,普通市场很难买到精品。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转机意外出现了。
这天,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来到正在装修的店里,指名要找林宇。
“林老板,还认得我吗?”老人笑着问。
林宇仔细一看,想起来了——这是常来他摊子吃面的一位老客,姓周,话不多,但总是吃得特别仔细认真。
“周老先生,您怎么来了?”
“听说你盘下这里要重开御膳坊,好事啊!”周老先生打量着店内,“遇到难处了?我看你们这几天跑进跑出,脸色都不太好。”
林宇苦笑,也没隐瞒,将赵德海打压和采购遇阻的事情简单说了。
周老先生听完,沉吟片刻,忽然笑道:“建材的事,我儿子正好做这行,我打个招呼,你先用着,年底结账也行。至于食材…”
他压低声音:“城南老农贸市场后门,每天早上五点,有个穿灰褂子的老杨,他卖的食材都是自家或相熟农家种的养的,品质极好,就是量少价高,不识货的找不到他。你说是老周介绍的,他会卖你面子。”
林宇和马瑶又惊又喜,没想到这位不起眼的周老先生竟是深藏不露的贵人!
“周老,这…太感谢您了!您为什么…”林宇一时不知该如何表达感激之情。
周老先生摆摆手,神色有些感慨:“你爷爷林老爷子,当年帮过我大忙。你父亲人也厚道。你们林家菜,是真本事。以前看你混账,我懒得搭理。现在看你肯回头,踏实做事,这忙,我该帮。”
老人家的仗义相助,瞬间化解了赵德海的刁难。建材顺利运来,林宇也按照指引,第二天凌晨果然找到了那位神秘的老杨,采购到了品质超群的新鲜食材和优质干货。
一切障碍被逐一扫清,新“御膳坊”的雏形,终于在两人的汗水和期盼中,一点点呈现出来。
开业前夜,林宇和马瑶坐在收拾一新的小院里,看着头顶的星空,虽然疲惫,却充满了希望。
“明天,第一波预约的客人就要来了。”马瑶轻声道,语气有些紧张。林宇特意将开业首日的预约名额留给了之前摆摊时最支持他们的几位老食客和周老先生,算是内部试营业。
“别怕。”林宇看着她,目光坚定而温柔,“我们有最好的菜,最好的调料,还有…”他顿了顿,“最好的你。一定会成功的。”
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马瑶的手。这一次,马瑶没有挣脱,只是微微低下头,唇角却悄悄扬起一抹安心的弧度。
开业首日,清晨五点。
天光微熹,梧桐巷还沉浸在静谧之中。崭新的“御膳坊”匾额下,林宇和马瑶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店内窗明几净,桌椅摆放得一丝不苟,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松木和油漆味,混合着从后院厨房隐隐飘出的、令人心安的高汤香气。
紧张感如同实质,弥漫在两人之间。今天是内部试营业,只接待了五桌预约客人,都是熟面孔,但正因如此,更不容有失。这不仅是一场生意,更是一次汇报,一次正名。
后厨是林宇的战场。他仔细地最后一次清点食材:老杨送来的鳜鱼活蹦乱跳,猪蹄饱满新鲜,蔬菜翠嫩欲滴。那三坛珍贵的陈年酱油膏已被请出,放置在顺手的位置。灶火已调至最佳状态,一排锃亮的锅具蓄势待发。
前厅是马瑶的舞台。她将印着简洁菜名的菜单工整地摆放在每张桌上,调试好背景音乐——是一张古琴曲专辑,音量恰到好处,既不喧宾夺主,又能营造宁静氛围。她甚至细心地在每张桌上放了一小瓶她清晨从后院摘来的桂花枝,暗香浮动。
“准备好了吗?”林宇系紧围裙,走到前厅。
“嗯。”马瑶点头,用力握了握拳,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你也一样。”
上午十一点,第一位客人准时到来。正是那位雪中送炭的周老先生。他今日特意穿了一身中式褂子,显得颇为郑重。
“周老,您来了,快请坐。”马瑶连忙迎上,引他到视野最佳的位置落座。
“好,好,环境雅致,不错。”周老先生满意地打量着四周,目光最后落在菜单上,微微颔首,“菜单虽简,皆是精华。就按这个来吧。”
紧接着,另外四桌客人也陆续到来,都是之前摆摊时的老主顾,彼此甚至还能打个招呼,气氛轻松了不少。但每个人眼中都带着好奇与期待,想看看这“升级版”的御膳坊,能带来怎样的惊喜。
第一道是“金丝御膳面”。这碗他们熟悉的街头美味,在精致的青花瓷碗中,更显出品相不凡。面条细如金丝,汤色清澈见底,热气蒸腾间,那股熟悉的、却似乎更加醇厚的鲜香已然勾起所有人的食欲。
“唔!这汤头…好像比之前更绝了!”一位常客刚喝了一口汤,就忍不住惊叹。
周老先生细细品味,眼中精光一闪:“用了更好的火腿和鸡架熬制,火候也更足了。最重要的是…这酱油膏!”他肯定地看向林宇,“是你父亲的手笔,这陈香,骗不了舌头。”
林宇在厨房听到评价,心中一定。好食材加上好调料,效果立竿见影。
第二道是“梅花鱼羹”。洁白的鱼片如花瓣般散落在琉璃芡中,几点腌渍腊梅花蕊点缀其间,清雅至极。服务员(暂时由马瑶兼任)轻声介绍着这道菜的典故与吃法。
食客们小心翼翼舀起一勺送入口中,瞬间,整个餐厅安静了下来。只有细微的、满足的叹息声。鱼片的嫩滑,汤羹的鲜醇,以及那一点若有似无、画龙点睛的冷香,构成了极其精妙而难忘的味觉体验。
“这…这才是真正的功夫菜啊!”一位中年食客喃喃道,“以前在百味楼吃过类似的,跟这一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周老先生闭目回味良久,才缓缓道:“林老哥的手艺,后继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