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老爷子那本周记,翻到某一页,上面记载着一种林家独有的秘制酱油膏的酿造方法,其风味远非市售酱油可比,是许多林家菜的味觉基础。
“赵德海买走的菜谱里,应该有提到需要这种酱油膏,但他绝对不知道具体做法。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优势。”
马瑶看着林宇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充满自信和谋略的光,与她记忆中那个只会抱怨和破坏的纨绔子弟判若两人。她心中的天平,不知不觉间又倾斜了几分。
“好。”她轻声说,语气却异常坚定,“我帮你。”
简单的三个字,却意味着真正的认可与同盟。
第二天,林宇在摊子上挂出一个小牌子:“为筹备‘御膳坊’重开,本摊营业至本月底。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重开之日,必以佳肴相报。”
消息一出,老食客们既不舍又期待,生意反而更加火爆。
赵德海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气得摔了杯子。
“好个林宇!还想重开?!做梦!”他眼神阴鸷,“给我盯紧了他!等他店开起来,我要让他知道,这行不是那么好混的!”
暗流涌动,林宇却更加沉稳。他白天摆摊,晚上则和马瑶一起研究老爷子的笔记,反复试验那几道招牌菜,同时开始悄悄物色合适的店面。
一场关于美食与传承的争夺战,即将进入新的阶段。而林宇和马瑶的关系,也在共同的努力和应对挑战中,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次试验新菜到深夜,送马瑶回去时,巷口昏暗的路灯下,她忽然轻声问:“林宇,你现在做这些,是真的喜欢吗?”
林宇停下脚步,看着她被灯光柔化的侧脸,认真回答:“是的。我喜欢食物在手中变成美味的过程,喜欢看到食客满足的表情,更喜欢…这是爷爷和父亲倾注了一生心血的东西。以前我不懂,现在我想守住它。”
他看向她,语气更加柔和:“也希望,能守住你。”
马瑶没有回答,只是微微红了脸,加快了脚步。但这一次,她没有否认。
月底转眼即至。
林宇如约将剩下的十五万连本带利还给了刘老板。看着那叠厚厚的钞票被收走,林宇非但不心疼,反而觉得卸下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刘老板脸色复杂,最终只是哼了一声,撂下一句“算你小子走运”,便带着人走了。
最大的燃眉之急已解,林宇的全部精力立刻投入到“御膳坊”的重开大计上。首要任务,便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店面。
原“御膳坊”的老店位于城南老街,地段尚可,但面积狭小,设施陈旧,且承载了太多负面记忆。林宇想找一个能重新开始的地方。他的要求很明确:不一定在最繁华的闹市,但环境要清净雅致,最好带个小院,面积适中,租金要在可承受范围内。
带着马瑶连续跑了几天房产中介和无数条街巷,不是地段太差,就是租金高昂,或是布局不合心意。就在两人有些气馁时,马瑶偶然从一位来吃面的老客口中得知了一个消息——离美食街不远处的梧桐巷里,有家原本做私房菜的小馆子因老板移民正急转。
两人立刻赶去。那是一处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藏在一片梧桐树荫里,闹中取静。门前挂着小小的“闲庭居”牌匾,推门而入,是个小小的天井,摆着几盆翠竹,一方活水鱼池。店内面积不大,只够摆下五六张桌子,但后院却别有洞天,有一个宽敞的厨房和一小块可以开辟成菜圃的空地。
“就是这里了!”林宇几乎一眼相中。环境清幽,格局雅致,厨房设备专业且保养得不错,稍加改造就能用。更难得的是,那股宁静的氛围,与他设想中专注精品、预约制的新“御膳坊”理念不谋而合。
然而,房东给出的租金虽低于市场价,但对刚刚还清债务的林宇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再加上押金、装修、采购备用金……启动资金缺口很大。
“能不能…便宜些?”马瑶试着商量。
房东是个很斯文的中年人,摇摇头:“这价格已经很公道了。说实话,另外也有几个人来看过,兴趣很大,其中好像还有‘百味楼’的赵老板…”
林宇和马瑶心中同时一凛。赵德海果然阴魂不散!
“这店,我们租了。”林宇不再犹豫,果断道,“请您给我们三天时间筹钱,我们先付定金。”
走出闲庭居,马瑶忧心忡忡:“三天…我们去哪里筹这么多钱?”
林宇目光沉静,心中已有计较:“把我们最后那点家底,加上接下来三天摆摊的所有收入,应该刚好够付第一期租金和押金。至于装修和采购…我有办法。”
他的办法,就落在了那本至关重要的菜单上。
当晚收摊后,林宇和马瑶伏在案前,对着老爷子的笔记和林宇自己的记忆,开始规划“新御膳坊”的第一张菜单。
“不能求多,要求精。”林宇划定原则,“初期我们人手不足,精力有限,必须集中火力,用几道最能代表林家水准、又能稳定发挥的招牌菜,一炮打响。”
“金丝御膳面”是必然要保留的,这是他们起家的根本,也是目前最熟练的菜品。“梅花鱼羹”经过反复试验,也已臻于完美,其独特的口感和背后的故事性,足以成为亮点。
“还需要一道硬菜,一道能镇住场子的主菜。”林宇翻着笔记,目光停留在其中一页——“红煨八宝蹄”。
这道菜选用优质猪前蹄,剔骨后填入八种秘制馅料(香菇、笋丁、干贝、火腿、莲子、糯米等),用红曲、林家秘制酱油膏和多种香料慢火煨制数小时,成品色泽红亮诱人,酥烂入味,馅料鲜香浓郁,是林家宴席上的压轴大菜之一,极其考验火功和调味。
“这道菜…工序太复杂了,耗时也长,能行吗?”马瑶有些担心。
“就是要复杂,要别人难以模仿。”林宇眼神锐利,“而且,它的高定价才能支撑起我们的运营模式。我们可以采用预约制,提前一天预定,限量供应。”
最后,他们决定再配上一道清口的时蔬,以及一道甜品。时蔬随季节变化,甜品则选择了相对简单却颇具巧思的“杏仁豆腐”,用的是林家独特的杏仁茶配方,口感嫩滑,杏仁味浓郁回甘。
菜单初定:金丝御膳面,梅花鱼羹,红煨八宝蹄,清炒时蔬,杏仁豆腐。一套下来,定价自然不菲,走的是精品路线。
“菜单有了,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林宇指着笔记上“红煨八宝蹄”和“梅花鱼羹”里都明确标注的关键调料——“林家秘制酱油膏”。
“没有这个,这些菜的灵魂就没了大半。”
老爷子笔记上记载了酱油膏的酿造方法,需要至少三七二十一天的日晒夜露发酵,根本来不及。而市面上的普通酱油,完全无法达到那种醇厚鲜香、回甘悠长的效果。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老店——那个被原主败掉、已经关门落锁的老“御膳坊”。按照林家的传统,这种秘制酱油膏通常会一次性酿造很多,密封窖藏,越陈越香。老店的后院,就有一个专门的地窖!
事不宜迟,两人当即拿着手电筒,连夜去了老店。
推开积灰的大门,院内一片荒凉破败景象,看得马瑶心酸不已。两人径直来到后院地窖口,撬开沉重的木盖,一股混合着霉菌、尘土和某种醇厚酱香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
地窖里堆放着不少杂物和空坛。借着电筒光,林宇仔细搜寻,终于在最角落里,发现了三个密封完好的小陶坛!坛身上用红漆写着模糊的“甲”、“乙”、“丙”字样,还标注着日期——竟然是五年前林父亲手酿下的!
“找到了!”林宇激动地抱起一坛,小心地拍开泥封一角,一股极其浓郁复合的酱香瞬间溢出,醇厚无比,还带着一丝陈年的芬芳!
“太好了!有救了!”马瑶也欣喜万分。这三坛酱油膏,无疑是雪中送炭,足以支撑新店开业初期的使用了。
解决了最关键的调料问题,林宇第二天一早便咬牙付清了闲庭居的租金和押金,拿到了钥匙。
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的筹备。为了省钱,很多活儿都得自己干。简单的装修粉刷、打扫卫生、搬运器材…林宇和马瑶忙得脚不沾地。老爷子虽然不能动,但每天都会用眼神和简单的音节询问进度,出谋划策。
赵德海很快得知林宇租下了闲庭居,气得暴跳如雷——他本来确实看中了那里,想开一家高端分店打压林宇,没想到被抢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