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负心书生
小七缘2025-10-17 10:002,192

  林宇在翰林院埋首整理典籍、低调行事的日子,看似平静,实则并未逃过有心人的眼睛。

  吏部尚书周大人那日偶然一问,虽未当场施恩,却将“林宇”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他暗中观察,见这年轻人不骄不躁,勤勉务实,且在整理书阁一事上显露出难得的条理和耐心,心中愈发赏识。

  恰逢其时,宫中原先负责为年轻皇帝讲解经史典籍的侍读学士因年老乞骸骨,空缺出一个位置。

  皇帝正值冲龄,学业不可荒废,遴选新侍读成了当务之急。这职位虽品阶不高,却是天子近臣,前途无量,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

  在一次商议此事的御前会议上,周尚书斟酌再三,向皇帝推荐了林宇。

  他奏道:“翰林院编修林宇,乃二甲进士出身,学问扎实,性情沉稳,不慕浮华。臣观其于翰林院整理旧籍,条分缕析,颇有章法,可见其心细且耐烦。侍读之职,需的正是此等沉静向学、能引导陛下潜心圣贤之道之人。”

  皇帝对周尚书颇为信任,听闻此言,便下旨召见林宇,欲亲自考校。

  接到宣召,林宇心中既紧张又清明。他深知这是机遇,更是考验。

  觐见之时,他礼仪周全,举止得体。皇帝问及经史要义、治国策论,林宇引经据典,对答如流,且言辞恳切,不乏独到见解,却又把握分寸,不至显得咄咄逼人。

  更难得的是,他讲解文章时,能深入浅出,将枯燥道理说得生动有趣,颇合年轻皇帝的心性。

  一番奏对下来,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下旨,擢升林宇为翰林院侍读,官升从五品,随侍御前,负责伴读讲解。

  旨意一下,翰林院哗然。那些曾讥讽林宇不合群的同僚,此刻多是羡慕嫉妒,五味杂陈。林宇一跃成为天子近臣,可谓平步青云。

  随之而来的还有皇帝的赏赐:京城内城一处三进宅院的居住权。虽非赐予产权,但已是莫大恩荣。

  林宇一家得以从南城的小院搬入更为宽敞便利的新居,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林母和抚琴喜出望外,更是感念皇恩浩荡。

  然而,林宇并未因此得意忘形。他深知伴君如伴虎,御前行走,更需谨言慎行。他依旧保持着低调的作风,除了必要的公务,很少参与官员之间的宴饮往来。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皇帝准备讲章、研究典籍之中,力求每次进讲都能让皇帝有所获益。皇帝对他愈发倚重,时常召见讨论学问。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林宇的迅速升迁和简在帝心,终于引来了祸端。翰林院中有一同僚,名为孙敬,与林宇同科,名次却靠后许多,素来心胸狭窄,见林宇得此殊荣,心中嫉恨难平。

  他暗中打听林宇背景,竟真让他从某些渠道,或是来自原主老家那些未完全平息的风言风语,或是通过某些关系打听到花语楼旧事,摸到了抚琴出身的蛛丝马迹。

  孙敬如获至宝,开始暗中散播谣言。他不敢直接攻击皇帝赏识的林宇,便将矛头指向了抚琴。

  流言先是小范围传播,说林侍读的夫人出身不清白,疑似曾沦落风尘;继而添油加醋,演变成林宇本人也曾是青楼常客,德行有亏,靠攀附周尚书才得此高位,根本不配担任清要的侍读之职,恐带坏陛下云云。

  这些恶毒的谣言,如同瘟疫般在官员圈子里悄然扩散,终于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年少,对这类涉及官员私德,尤其是“风流韵事”的传闻颇为敏感,且极易先入为主。

  他虽未立刻训斥林宇,但心中已存了芥蒂。此后召见林宇侍读时,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提问也少了,甚至有时会流露出审视的目光。

  林宇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态度的变化,也隐约听到了外面的风言风语。他心中又惊又怒,惊的是此事竟会传到御前,怒的是孙敬之辈的无耻构陷。

  他试图向皇帝澄清,表明妻子抚琴确是清倌人,卖艺不卖身,且于自己有恩,自己绝无流连青楼之行径。

  然而,这种涉及风月场的事情,往往是越描越黑。

  皇帝听着他的辩解,虽未直言不信,但眼神中的疏离感却愈发明显。渐渐地,皇帝不再点林宇侍读,转而启用他人。林宇这个一度风头无两的侍读,就这样被无形地边缘化了。

  最让林宇痛心的,不是自己仕途受挫,而是担心这些谣言会伤害到抚琴。抚琴自跟他以来,谨言慎行,努力适应官家夫人的生活,早已与过去彻底告别。

  若这些污言秽语传入她耳中,她该如何自处?母亲年事已高,又怎能承受这般打击?

  他深知,在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只要抚琴的过去被人抓住做文章,类似的攻击就可能永无休止。

  这次是孙敬,下次可能是李敬、王敬。皇帝今日不喜,难保来日不会因此事彻底厌弃他。继续留在京城,犹如身处漩涡中心,不仅前程堪忧,家人亦不得安宁。

  深思熟虑后,林宇做出了一个决定:主动离开京城这个是非地。他寻了个机会,求见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周尚书。

  周尚书对近日风波亦有耳闻,见到林宇,不禁叹息一声:“树欲静而风不止,你受委屈了。”

  林宇向周尚书深深一揖:“下官多谢大人栽培之恩。如今情形,下官深感继续留任侍读,恐于陛下清誉有碍,亦使家人难安。下官恳请大人相助,外放一地方官职,远离京城,为朝廷牧守一方,亦能保全家人。”

  周尚书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见他虽遭打击,却并无怨愤之色,反而思路清晰,考虑周全,心中更是惋惜。他问道:“你可有想去之处?”

  林宇早已想好,答道:“若蒙大人恩准,下官愿往南方气候温润、民风淳朴之地,如云南、广西一带,任一知府,足矣。”

  他选择南方,一是因那里远离政治中心,可避是非;二是气候宜人,利于母亲养老;三是地方事务相对单纯,可切实为百姓做些实事。

  周尚书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也罢。京城虽好,非久留之地。你能如此想,甚好。云南临安府知府恰有缺额,那里四季如春,倒是個好去处。老夫便为你周旋一番。”

  “谢大人成全!”林宇再次拜谢。

  不久,吏部公文下达,翰林院侍读林宇,迁云南临安府知府,正五品。明面上是平调外放,实则是远离权力中心。

继续阅读:第四百四十章负心书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快穿之渣男洗白手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