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周末怎么样?"苏雯温柔地说,"我可以教你们做饼干。"
林建国在一旁微笑看着,突然手机响起。他走到一旁接听,回来时表情复杂:"宇宇,还记得陈志刚叔叔吗?当年负责你案子的警察。"
林宇当然记得,那个两鬓斑白的老刑警,结案后还经常来家里看望他。
"他升任打拐中队队长了,想请我们吃个饭,顺便..."林建国犹豫了一下,"有些事想问你。"
林宇的心跳突然加速:"关于那些小朋友的吗?"
林建国和苏雯交换了一个眼神:"部分是的。你...想去吗?"
"想!"林宇回答得太快,赶紧补充,"我想陈叔叔了。"
周六上午,周小凡如约而至。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连衣裙,紧张地攥着一个皱巴巴的纸袋:"阿姨好,这是我奶奶腌的梅子..."
苏雯接过礼物,热情地拥抱了这个拘谨的女孩:"谢谢宝贝,正好配我烤的饼干。"
林宇带周小凡参观房子,刻意避开那些昂贵的玩具,只给她看自己的图书角。当周小凡惊叹于那一整排绘本时,他随口说:"你看完可以借走,我家离学校近,你随时可以来换。"
烘焙环节,苏雯手把手教两个孩子揉面团,林建国则负责拍照。当周小凡第一次看到电烤箱时惊讶的表情,让林宇心里一酸——在这个城市里,还有多少孩子过着与她相似的生活?
"宇宇说你奶奶住院了?"午餐时苏雯轻声问。
周小凡点点头:"奶奶腰不好,要做手术...妈妈在医院陪她。"她犹豫了一下,"爸爸打三份工,但还是不够..."
林宇看到母亲眼中闪过决断的光芒,知道周小凡家的困难很快就会以某种"不伤自尊"的方式得到缓解。这让他想起自己的计划——床底盒子里的剪报只是一部分,他真正想做的是建立一个系统,帮助所有像小瞎子那样的孩子。
下午送走周小凡后,林宇一家前往与陈志刚约定的餐厅。老警察比三年前更显沧桑,但看到林宇时眼睛一亮:"小家伙长这么高了!"
寒暄过后,陈志刚的表情严肃起来:"宇宇,叔叔想问你一些可能不太舒服的问题,可以吗?"
林宇点点头,心跳如鼓。
"你记得那个叫'小瞎子'的女孩吗?"
林宇的手指猛地掐进掌心:"记得。她...还好吗?"
陈志刚叹了口气:"这就是问题所在。当年我们解救的十三个孩子里,有五个因伤势过重住院,包括那个双目失明的女孩。但三个月后,她...从医院失踪了。"
"什么?"林建国惊呼。
"监控显示是她自己离开的,但一个盲童怎么可能..."陈志刚压低声音,"更奇怪的是,之后三年,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个被解救的孩子失踪,都是当年伤势最重的几个。"
林宇感到一阵眩晕,耳边嗡嗡作响。小瞎子失踪了?其他孩子也是?这绝不是巧合。
"宇宇,你仔细想想,"陈志刚递过一张照片,"在仓库里,有没有见过这个人?"
照片上是个穿白大褂的中年女性,圆脸,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和蔼可亲。林宇摇头:"没见过。她是..."
"阳光儿童医院的副院长,也是当时负责治疗被拐儿童的主治医师之一。"陈志刚收起照片,"我们只是例行调查,不一定有关联。"
但林宇知道,警察不会无缘无故怀疑一个人。晚餐剩下的时间里,他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是小瞎子和那个女医生的脸。回家路上,他突然问:"爸爸,我长大后能当警察吗?"
林建国差点踩错刹车:"当然可以,只要你喜欢。"
"我要抓坏人。"林宇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帮小朋友找到家。"
后视镜里,他看到父母又一次交换了那种心疼又欣慰的眼神。
当晚,林宇床底的秘密盒子里多了一张纸,上面是他凭记忆画出的仓库平面图和所有被拐孩子的特征。在角落,他小心地写下"阳光儿童医院"几个字,然后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八岁的林宇躺在床上,思绪却飘得很远。他想起周小凡破了的袜子,想起小瞎子空洞的眼窝,想起父母每晚守在他门外的脚步声...这个世界有太多需要修补的裂缝,而他,一个有着成年人灵魂的孩子,或许能做些什么。
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表面上,林宇是个聪明但不过分出挑的学生;私下里,他悄悄规划着一个远超出年龄的使命。
键盘敲击声在深夜的卧室里格外清晰。十七岁的林宇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眼镜片上反射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流。书桌上摊开着《刑事侦查学》和《犯罪心理学》教材,旁边是一杯已经凉透的咖啡。
屏幕上,一个自制数据库正在交叉比对信息:全国被拐儿童案例、失踪医护人员名单、器官移植等待者数据...这是他十年来暗中收集整理的资料,今晚算法终于跑出了关键关联。
"果然..."林宇盯着结果,喉结滚动。十二年前从人贩子窝点被解救的儿童中,有七人先后失踪,而这些孩子都曾在阳光儿童医院接受治疗,主治医师都是副院长沈明华。更惊人的是,这些失踪时间与国际器官黑市的价格波动曲线高度吻合。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墙上贴满的便签和照片。其中一张沈明华在慈善晚宴上的剪报被红笔圈出,旁边写着"香水味?消毒水?"——这是林宇六年前偶然发现的关键线索,当时那位"和蔼可亲"的副院长身上若有若无的医院气味,瞬间唤醒了他被深埋的恐怖记忆。
"咚咚。"轻柔的敲门声响起。
林宇迅速切换屏幕到编程界面:"请进。"
门开了,苏雯端着水果盘走进来,眼角已经有了细纹,但眼神依然温柔如初:"又熬夜写代码?明天还要上学呢。"
"马上就好,妈。"林宇接过果盘,故意让屏幕上那串复杂的代码更显眼些。这些年来,他已经成功让父母接受了自己是个"编程天才"的人设,甚至获得了参加高中生计算机竞赛的特权。
苏雯摸了摸儿子的头发,目光扫过墙上那些便签——在林宇的精心设计下,它们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高中生对犯罪心理学的学术兴趣。没人知道这些零散笔记背后,是一场持续了十二年的秘密调查。
"对了,"苏雯在门口转身,"陈叔叔明天要来吃饭,说给你带了份礼物。"
林宇眼睛一亮。陈志刚现在是市公安局打拐大队队长,这些年一直与林家保持联系,是他获取内部信息的重要渠道。
"太好了,我正好有问题请教他。"
苏雯笑着摇头关门。儿子对刑侦的"业余爱好"全家都已习以为常,甚至林建国还特意为他请了位退休刑警做辅导老师——当然,他们都不知道这位老师实际在帮林宇调查什么。
等母亲的脚步声远去,林宇立刻切回数据库,将最终分析结果导出到加密U盘。明天他需要陈志刚"偶然"看到这些证据,又不暴露自己未成年黑客的身份。
雨点开始敲打窗户,林宇走到书柜前,取下那本《福尔摩斯探案集》。书后藏着他的秘密盒子,现在里面已经不止剪报,还有自制地图、医院平面图和一份详细的时间线。最新添加的是一张阳光儿童医院的员工通行证——上周他以社会实践为由混进去做的"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