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盯着宁远这张年轻的面孔,心里忽然一震。
这词听起来简单,但它不只是拉人上前线那么简单。
它能点燃民众的血性,能让每一个普通人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
它能让最高层的声音,直接穿透层层官僚,传达到最基层的连队和村庄!
这才是真正的力量重组!
如果不是老谋深算到极致的人,根本想不出这一招。
此刻,他再看宁远,早已没了最初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一开始当他是个后生晚辈来问问意见,而现在,更像是在和一位战略家平起平坐地交谈。
宁远继续说道:
“斯同志,现在战火已燃,两国都是工业大国。德国人的第一目标,肯定是摧毁你们的工厂体系,让你们断掉武器弹药的来源。”
“没了生产能力,仗打到后期,只会越来越难。”
“所以我建议,西部和中部的工厂,必须立刻向东迁移!越快越好,哪怕拆了机器装车运走也行。只要保住工业底子,不管前期打得顺不顺,你们手里永远都有翻盘的资本!”
斯同志听完,连连点头:“换我是希特勒,也会先炸工厂。你说得对。从今天起,我们就组织工人转移,连带百姓也要疏散!”
说完,他转身走向办公桌,抄起电话一连打了几个指令,命令立即执行撤离计划。
尤利娅站在一旁,脑袋有点发懵。
见斯同志本就是激动的事,更何况还能替宁远做翻译。
她每一句话都反复推敲,力求准确无误,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影响了高层对话。
可她万万没想到,这个看起来跟自己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居然能一次又一次说出让斯同志频频点头的话。
一开始还只是被召见聊聊,现在竟然直接参与核心决策!
更惊人的是,斯同志已经开始照着他的话下命令了!
尤利娅心里忍不住嘀咕:这人脑子是怎么长的?年纪轻轻,怎么能看到这么深?
怪不得人家能当将军,自己还只是个中尉……
宁远自然不知道尤利娅心里转了这么多念头。趁着斯同志打电话的时候,他已经起身走到墙边。
墙上挂着两张巨幅地图:一张世界图,一张苏国地形图。后面那张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红蓝箭头,看得出最近军事推演不断。
尤利娅赶紧跟过去。
斯同志打完电话也走了过来。
宁远指着地图问道:“斯同志,你是打算把远东的兵力全部调过来?”
“没错。远东驻军占我们总兵力四分之一。现在西线情况不明,要想确保莫斯科万无一失,就得靠他们驰援。”
宁远点点头,忽然冒出一句:
“万一……日本人从东边动手呢?”
“他们敢!”斯同志声音陡然拔高,满脸怒意。
说实话,德国打过来,他还能接受——毕竟两国实力接近,战场见真章也正常。
但日本?在他眼里不过是个跳梁小丑,根本不值一提。这地方巴掌大点,海岛上的小国罢了,军力、国力、工业产能、武器水平,哪样能跟咱们比?
他们要是敢动苏国一根汗毛,老子直接打到他们连尿都撒不出来!
宁远明白斯同志为啥火大。
可事实摆在眼前——那小国真就动手了,而且已经冲进了远东。
随后苏国调来大批坦克和装甲部队,
最后总算把对方给摁下去了。
要说单兵素质,倭国的兵蛋子可能真不差,搁全世界都能排上号。
但要论钢铁洪流,他们的装甲部队跟咱们的压根不是一个量级。
这也难怪宁远的话让斯同志心里咯噔一下。
毕竟倭国在咱们东北边境屯了重兵,跟本国接壤,一脚就能踏进来。
咱嘴上瞧不起,心里再不屑,可这防备真不能松啊!
“伊凡主任,我有紧急军情,必须立刻见斯同志!”
“对不住了,安德烈将军,斯同志正在接见来自华国的八路军代表,他特别交代,任何事都不能打扰。”
“现在这节骨眼上,他还在会客?!他不该先召见我们这些带兵的指挥员吗?”
安德烈身后的一群将领也愣住了,满脸不敢相信。
都火烧眉毛了,怎么还有空见外人?
“是啊,这种时候不该马上部署防线吗?分秒必争啊!”
“那个代表进去都三个多钟头了,您真不知道耽误一分钟得多致命?”
伊凡只能一再赔笑,说这是斯同志亲自下的命令,
而且两人正在深入讨论当前战局。
众将军听得一头雾水。
自家的事儿,跟一个外国人有什么好谈的?
这时,一直默默站在门口的瓦西里开口了:
“各位将军,宁将军虽然是八路军的人,但对这场战争,确实有极深的洞察。”
原本大家跟伊凡说话还客气点,毕竟人家是斯同志的办公室主任,少将衔,地位不低。
可瓦西里不过是个校官,这些人对他可没那么客气,直接冷嘲热讽:
“呵,一个华夏人,能懂咱们国家的战事?他能看出个啥?”
“你哪个部队的?干嘛替外国人说话?你知道晚一分钟,战场会死多少人吗?”
“要是早点布防,预判德意志军队的进攻路线,咱们何至于这么被动?”
“你是苏国人,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帮着华人讲话?”
面对一群将军的怒斥,瓦西里却站得笔直,声音沉稳:
“各位将军,你们或许不知道,在开战前,那位来自华国的宁将军,就已经准确判断出德意志会对我们发动进攻。”
“而你们呢?整天出席酒宴舞会,有没有真正提防过敌人?有没有提前设防?”
这话一出,全场鸦雀无声,将领们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你说……这个华人早就料到了德军会打过来?”
有人忍不住脱口而出。
“没错!只可惜我当时太自负,没让他及时见到斯同志……这是我一辈子的悔恨!”
此时,别墅内,宁远已与斯同志密谈良久,
双方达成了几项重要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