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真是神仙下凡不成?
不空军的钓鱼佬2025-10-18 11:171,998

李云龙咧嘴一笑:“你?别说你了,好多首长都不知道内情!或许有人知道结果,但谁也没见过那场面。除了我和楚云飞,再没人亲眼见证过。”

“宁远的人不爱吹牛,八路这边也不主动宣传,中央军更不会替别人涨威风。”

“所以大多数人只知道河源被占了,第四旅团败了,至于到底怎么败的,几乎没人说得清。”

“那你快讲讲呗!”杨秀芹催着。

“说实话我也看不太全,等我和楚云飞赶到时,战斗差不多结束了。但放眼一看——满地都是日本兵的尸体,铺得到处都是。”

“两万多啊,你能想象那景象吗?”

“城里百姓出来收尸,忙活了整整半天。据说烧尸体的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挖了好几个大坑轮流点着,灰都飘满了整个县城。”

杨秀芹喃喃自语:“我要是能亲眼看看那场景就好了……该有多痛快啊!”

李云龙继续说道:“再往后,宁远从河源拉出一万人的队伍,迎头痛击日军114师团,对方足足四五万人。”

“名义上这仗是跟385旅联合作战,可实际上枪都没响几下,全是护矿军在拼。八路军战报上写得明明白白,这一战的功劳基本都在他们身上。”

“最关键的是,人家队伍几乎没损一兵一卒!”

杨秀芹听得目瞪口呆:“这是咋做到的?难道他们真是神仙下凡不成?”

“不是神仙,是火力太猛!猛到能把敌人压得抬不起头来!射程远、威力大、子弹密得像下雨一样,完全就是一边倒的碾压!”

“是不是那种AK式的步枪?”她追问。

“不是,是一种新机枪,轻重都能用。宁远当初送了师部两挺做试验,结果发现咱们根本用不起——打一天的弹药量,够咱们打三个月!”

“后勤车队扛不住,运都运不过来。”

“可宁远那支队伍也是中国人,也是土生土长的,他们哪来的这么多补给?”

“不一样!”李云龙摇头,“他们的运输全靠汽车,上百辆卡车来回跑,跟咱们靠牲口和扁担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也是啊……”杨秀芹叹了口气,“咱们的后勤好多时候还是老乡们自发支援的,没法跟着部队转战四方。”

看着远处一辆接一辆的军车慢慢驶离视线,李云龙心头沉甸甸的。

同样是带兵打仗的人,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v吉普车里。

宁远坐在副驾驶位置。

陈婷婷和白玲在后座,糖糖夹在两人中间。

小家伙睁着一对黑溜溜的眼睛,使劲往前探着脑袋看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车身一抖一晃,他也跟着左摇右晃,嘴里叽叽咕咕哼个不停,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明显玩得很开心。

“教导员,这娃跟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胆儿真肥!车颠成这样都不带哭的。”

建和尚一边握着方向盘,一边咧嘴笑着说。

“废话,不跟我像还能跟谁?专心开车,少贫!”

宁远头也不回地呵了一声。

“我这不是夸孩子嘛!”

“你还是省省吧,这话听着怪别扭。”

过了一会儿,和尚又问:“教导员这次回来,是不是要动真格的大干一场了?”

“对,早该动手了。晋省原本半年前就该拿下,结果八路军、中央军来回角力,互相牵制,硬是拖到了现在,严重耽误了咱们的计划。”

“敌占区的老百姓天天提心吊胆啊!这仗,得赶紧打!”

“痛快!再不动手,我都觉得浑身发锈了!这次我一定得冲到前线带队!”(得了赵)

“你觉得我会蹲在后方喝茶?”宁远冷笑。

车子驶进河源县城,这位总设计师竟也有些恍惚——这地方跟他走的时候相比,简直换了人间!

如今的河源,根本不像个小县城,活脱脱一头正在苏醒的战争巨兽。

城墙上下布满炮台,黑洞洞的炮口对着四面八方,光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城里更是一片轰鸣:铁厂烟囱冒着滚滚浓烟,把天都染成了灰蒙蒙的一片。

工业起来了,环境是受了罪,可老百姓心里踏实啊。

乱世里,什么最靠谱?不是口号,不是讲演,是钢!是枪!是炮!

这里每多炼一炉铁,多造一挺机枪、一门山炮,

就等于给大伙儿的生命多添一道保险。

全城上下拧成一股劲儿,日夜不停生产武器弹药。

宁远在这儿待了三天,重新转了转他当初亲手建起的那些工厂。

这些厂子早就走上正轨,不需要他亲自操刀改进,自己也能一步步往前蹦跶。

炼铁厂每天能出十几吨生铁;

炼铜厂一天能搞两吨铜料;

火药生产线每日产出三百斤成品;

MG42机枪日产八十挺;

AK突击步枪日产五十支;

105毫米山炮每天能下线三门;

盘尼西林每月稳定产出一百箱,合计三万多粒;

还有布匹两百匹,香皂两万块,脸盆、暖壶、毛巾、手套之类的生活用品,每个月也有可观产量。

现在河源的东西根本不够卖,已经自给自足还往外溢。

说得明白点,就是从军工业反哺民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护矿军哪怕啥也不干,单靠这些工厂,就能养活整支军队!

尤其是盘尼西林,眼下连中央军、八路军、晋绥军的人都守在城外等货。

药品一出厂就被抢空,压根运不出去。

对于这种买卖,宁远也没怎么管。毕竟他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他身后有数万人要吃饭,整个河源几十万百姓也得靠他撑着。

这些人现在全是他的产业工人,吃喝拉撒、看病上学、卫生养老,哪样都得他兜底。

他原本想把陈婷婷、白玲和糖糖先安顿在这里,但一琢磨,孩子太小,在这个到处冒烟砸铁的地方长大,对孩子不好。

所以最后决定——带着他们一起去太原。

太原那边政策没变,发展节奏稳,环境也好得多。

临走前一天,他检阅了驻地部队,随后启程离开。

继续阅读:第276章 建自己的女兵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战:让你带民兵,你在樱花种蘑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