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青青的话不无道理。
沈书培冷静了,但他仍然不愿意相信姚芊耍心机。
他不是不相信,是接受不了这个结果。
“沈书培,快走吧,我和你没有什么好讲的,以后不要在我的面前出现,你跟姚芊是爱是分是死是活,都跟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是我莽撞了,我走。”
姚奶奶跟在他后面去关门。
墙上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奶奶,没事吧?”
“是云泽啊?没事,倒是有个找事的,让我们赶走了。”
“要是有人找事,您喊一声就行。”
“嗯,好。”
姚奶奶进屋,姚青青问:“人走了?”
“嗯,终于滚了,那么一个没脑子的货,你以前是怎么看上他的?”
姚青青有点发愣,“我看上他?不是姚芊不要他,他才选我的吗?”
姚奶奶白了孙女一眼,“脑子怎么回事?一会带着,一会没带。”
姚青青并没有这方面的记忆,难道是原主对这两个人太失望,故意记不起来的?
算了,她是她,原主是原主,是不一样的。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盛家小子还不错。”
姚青青打了个哈欠,“奶奶,好好的怎么夸起别人来了?”
“盛家小子趴在墙头上,咱这边有事,他就要跳下来了,还让咱有事说话。”
姚青青倒在枕头上,“奶奶,困了,睡觉。”
姚奶奶摇摇头,这丫头提起这种事就反应迟钝。
天还没亮,姚奶奶就起了,外面响起了噼呖啪啦的鞭炮声。
有钱没钱,放鞭过年。
姚青青也买了,这个年代都是个小奇响震的地皮颤抖的那种,不是现代的“红虫子”,姚青青不敢点。
得姚家兄弟来放。
姚奶奶烧水下饺子。
“娘——”
“娘——”
两个儿子来拜年了。
进门先磕两个响头。
“行了行了,起来吧,先把鞭炮放了,我们得煮饺子了。”
大孝子姚长布问道:“娘,姚青呢?死丫头还在睡着呢?”
姚奶奶瞪了三儿子一眼,“有你什么事?”
“我是说她年轻,叫一个老的伺候个年轻的,她也好意思。”
“少大呼小叫的,她没吃你的没喝你的,好几个月就歇了下雪的两天,我煮个饺子怎么了?她不是你的种吗?当爹的这么狠心!”
两兄弟都没想到,老娘护姚青护的这么紧。
姚长礼碰了碰姚长布,“先别说了,咱把鞭炮放了吧?”
老太太一个都没放过,“唉,这都过了年了,上年的秋粮该给了吗?”
姚长布惊讶的的看着姚长礼,“二哥,你秋粮还没给娘呢?”
姚长礼,“我这不是手头紧,就卖了点粮食,看着咱娘也没缺了吃,没着急送……”
“谁肚子缺谁知道,你再手头紧,也不能不养老的,麻溜的,把粮食给我送过来。”
“娘,我回去就把粮食送过来。”
兄弟俩在外面放了鞭炮,姚奶奶也已经把饺子煮熟了。
姚青青也起了,舀了温水洗手洗脸。
“姚青,不是我说你,你奶奶在煮饺子,你在炕上睡大觉……”
姚奶奶踢了姚长布一脚,“想吃饺子就坐下,不想吃就滚。”
姚长布嘿嘿笑,“娘,想吃。”
姚奶奶生气,这个傻缺,但凡有老二的一半心眼子,她都不用这么操心。
兄弟两个,一个沾上毛是猴,一个榆木疙瘩转三圈找不到一个窟窿眼。
傻是实心的。
青丫头有本事,姚长布日后最能指望的一定是她,可这个夯货不开窍,自己给他递梯子,他亲手撤了。
“一人就一碗,不够回家去吃,我和姚青老的老小的小,整口吃的也不容易。”
姚长布看了一眼不比谁短的姚青青,小?
“一碗也不少,应该省下来给娘的。”姚长礼打小就嘴巴甜,死老头子活着的时候就喜欢他。
“说好听的没用,你不送粮食,你老娘该挨饿还得挨饿。”
“娘,我送,我送。”
老太太今天像吃了枪药似的,合着来给他们训话的,还以为老太太没急着要粮食,会不要了呢。
白面饺子还说不够吃……
“你俩少吃点,剩下也行,面坛子都刮干净了,想再吃一顿都吃不上了……”
姚长礼抱着碗放下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娘,下午我就送来。”
“这还差不多,行啦,也别剩了,鼻涕涎诞的,我也吃不下。”
两兄弟都不敢说话了,老娘损起人来,他俩绑一起都不够损的。
“老三,你脸怎么了?”
姚长布赶紧用手挡脸,“娘,没事,让树枝子划的。”
姚奶奶拉开他的手,拿指甲比划了一下,“是抓的,说,又惹什么事了?”
姚青青特别佩服奶奶,姜还是老的辣,没想到这个便宜爹还出去招惹女人?
“家里的那个死女人抓的。”
“你媳妇长本事了,能耐了一回,你怎么惹了她了?肯定是大事,不然她不敢。”
反正脱的只剩一条内裤了,姚长布干脆都说了,“死婆娘,大年夜包饺子,结果白面没了,玉米面也少了,她认定我偷出去给别人了,上来又抓又挠的。”
女人就像疯了一样,两人一铺炕上睡了二十多年,从来没见过她这个样子。
“你真偷粮食了?”
“没有,没有,我懒,我爱喝酒,我爱打人,可从来不撒谎。我也不知道是谁偷的,要是让我知道了,我揍他屁股开花。”
姚青青第一次插言,“要是贼偷的话,还会偷别的,要是光是面,你考虑一下是家贼。”
“胡说八道,谁会偷自家的东西?”
姚青青淡定的吃饺子,“不信就算了,当我没说。”
初一也有拜年的,都是女人和孩子,二奶奶那一支的都过来给姚奶奶拜年,自己的两个儿子的孩子也都来拜年了。
两间屋满满当当的,感觉都没有插脚的地。
好在拜年都是一拨一拨的,说两句吉祥话,孩子磕个头,就算是拜年了。
姚奶奶是个讲究人,每个孩子都有红包,就是一分二分的,用对联的红纸包着,图个乐呵。
别小看一分二分的,一分钱能买一块糖,能买半根冰棍,能买1/3根铅笔。
舍得给红包的人比身高一米八的人还稀罕。
下午,人才渐渐的少了。
安若溪来找姚青青玩。
“在县里工作的怎么样?”
“挺好的,比在这里轻松,我不是指劳动量,你懂的。”
是心情轻松。
“若溪姐,不要着急,你一定会回城的,你相信我。”
安若溪信了,姚青的工作性质,会接触到她们接触不到的内部消息。
春江水暖鸭(青)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