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绥宁侧着脑袋看他,一双眼睛闪闪发亮,其中的期待怎么也藏不住:“今天是那几个孩子回到邑阳的日子!”
桓景重新合了眸子,把她往怀里搂得紧了紧:“我生气了。”
燕绥宁愣了一下,奇怪问道:“怎么又生气了呢?我今天没有说让你伤心的话啊……”
桓景埋首进她的肩窝,嘴唇在她的脖颈上轻柔掠过:“昨天晚上说好了可以亲热一刻钟的,结果半刻钟没到,你就说困了不来了。现在倒好,你还能为了扶助司早起。”
燕绥宁略感心虚,但还是故作坚强:“最近你本来就很忙,要是在我床上累得不行,第二天上不了早朝,或者是上朝的时候精神不好,那些大臣肯定不高兴,他们肯定要说我祸国殃民,让你赶紧废了我这个皇后。”
桓景笑着抬起眼帘看她:“谁告诉你我每天晚上是受累来了?”
不是她自己说的吗,快乐一下。
燕绥宁轻声嘀咕:“要是我们解锁了最后一步,你肯定会累的。你可能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犁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桓景哼笑了一声:“数你最能说。”
不过,他也差不多该起来了,最近他确实很忙。
桓景坐起了身。燕绥宁盯着他劲瘦的腰身看了有一会儿,忽然道:“我没力气,你拉我一下。”
桓景一般不会拒绝她的要求。
他伸手握住了她的小臂,将她拉着坐起来,燕绥宁往他面前蹭近一些,在他的嘴唇上吧唧了口:“维摩哥哥,不要生气,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大雍宫中什么大厨没有,什么吃不上,但是燕绥宁这话就是说得桓景心花怒放,期许无比。
尤其是那一声“维摩哥哥”,喊得桓景的心柔软得一塌糊涂,忍不住回吻了她一下:“好。”
他还纡尊降贵地在床前半跪下来为她穿鞋:“母后那边,我昨天已经说过了,虽说她看上去还有些不大乐意,但终归是不会拦着你了。”
燕绥宁真情实感地给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陛下,你真靠谱。”
桓景的笑容显得有些骄傲,他站起身,最后亲了一下她的额头:“注意安全,早些回来。”
桓景先去上朝了,燕绥宁吃过早饭,动身出宫。
青梅、蓝蓼一并捎上,“手机短信”奚正当然也要跟着,此外,还有一队九个羽林军。羽林军当首的那个名叫孟邵流,是个身材高大的络腮胡大叔,目前担任羽林军司阶。
燕绥宁和他闲聊过几句,得知他有个儿子,也是羽林军,不过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不甚亲密。
扶助司在邑阳京兆府,燕绥宁到的时候,京兆尹魏籍早已笑容满面地等着了,他的身旁还有闵俊卿等一众扶助司的职官,还有一个男人,燕绥宁隐约记得她在桓戎身边见过他,似乎是靖王的近侍,名字是十六。
众人纷纷行礼。
燕绥宁问起那些孩子的安置场所,闵俊卿说道:“就在旁边不远,娘娘请随微臣来。”
按照燕绥宁与桓景的共同设想,平日里难以为继的百姓可以在扶助司领取吃食、银两,若是没有住房,百姓也可以在扶助司暂且住下,扶助司会出面给他们安排合宜的工作,给予他们帮助,度过眼前的难关。
前些时日众人商议,决定先将郴州回来的孩子安置在扶助司。一方面,孩子的情绪需要得到缓解平复,另一方面,扶助司也需要时间寻找他们的父母家人。
京兆府对面的院子是扶助司的办事处,也是用以安置孩子的地方。
这原本是燕绥宁的娘亲宋夫人的陪嫁,燕绥宁嫁给了皇帝,这个院子也就成为了她的。
不过,由于燕绥宁并非亲手操办扶助司,所以她并不清楚院子究竟在什么地方,她甚至都没有亲眼见过这个院子。
在闵俊卿等人的带领下,燕绥宁头一次看见了扶助司,青瓦白墙,雅致天然,正门口上悬挂着一块黑木匾额,上边写着“扶助司”三个大字。
燕绥宁觉得字迹眼熟,果不其然,身后的奚正得意洋洋地说道:“这可是陛下亲题的!”
燕绥宁笑了一声:“怪不得。”
魏籍在旁夸赞道:“陛下真是在意娘娘啊!”
他惯爱拍人马屁,燕绥宁笑而不语,仅仅是下定决心,回宫之后得好好夸一夸维摩哥哥的字写得好。
进了院子,燕绥宁先去为孩子们准备的房间,惦记着上次善心铺子中毒案,她还去检查了厨房,确认食材和厨子都没有问题,这才放心。
众人定在前院等候。
燕绥宁与魏籍、闵俊卿坐在一起说话,了解关于扶助司的细节或是难处。
聊了一会儿,院子里进来一个男子,恭敬说道:“娘娘、大人,郴州的马车到了。”
魏籍点点头,闵俊卿面露喜色,燕绥宁却很轻地皱了一下眉头,问了一个略显古怪的问题:“你从哪边过来的?”
那男子道:“小的从后门来。”
闵俊卿慢半拍地反应过来:“后门?不是说走东面的偏门吗?”
那男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燕绥宁想了一下:“还是先过去看一看。”
她站起身来,令青梅、蓝蓼和奚正留在此处,叫上了孟邵流,与魏籍、闵俊卿等人前往后门。
停靠在门外的马车只有一辆,深色的帘子遮住了里边的光景。马车最前方站着两个男子,见到燕绥宁,他们的神情不大自然。
燕绥宁沉默地想,这是个送分题。
她从前看电视、电影的时候就发现了,那种突然给一个特写镜头,露出狰狞笑容或者是杀气眼神的都是坏人,肯定有阴谋。
她那个时候总会笑话,这个反派太笨了!
现在,马车前这两个男子之间进行了一番眼神交流,他们歪着嘴角狞笑,简直把“我是坏人”四个字写在了脸上。
果然,艺术来源于生活。
燕绥宁叹了口气,站在稍远的位置,扬声说道:“让孩子们下来吧,我为他们准备了茶汤解渴。”
两个男子又进行了一轮眼神交流,应了一声“是”,上前将车门打开。
与此同时,燕绥宁后退一步,对孟邵流嘱咐了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