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金殿对答
橘猫过河2021-01-12 13:002,026

  半晌,周楚云的目光才移出纸上:“这真的是你写的?”

  她有些怀疑地看着顾言皎,以这篇策论看待局势的角度、条分缕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后续的种种安排之详细深刻,乍看之下让她难以相信竟会是一个十五岁少女的手笔。

  “替殿下解决烦忧,言皎不敢使人代笔。”顾言皎正视着她道。

  如李怀柔所言,周楚云不喜欢太露锋芒的人,但此刻不带一丝隐瞒的顾言皎的确获得了她的重视,这篇策论写得实在好,该拿去让皇弟也看看。

  “陪本宫入宫一趟。”周楚云收好策论,站起身来:“倘若陛下也对此认可,你姐姐的冒犯我便既往不咎。”

  “谢殿下仁德。”顾言皎俯身道。

  在经过她身旁时,周楚云忍不住冷哼了一声:“别以为本宫是傻子,你姐姐诚然没有大家之风,你又算是什么呢?还不是借着她往上爬。”

  此话若放在前世,顾言皎大概会冷汗涔涔而下,连声道不敢。但如今的她更从容也更坚定,但凡是她想要得到的,别人会如何看待不重要。

  “言皎不怕被人误解。”顾言皎起身后挺直了脊背,周楚云脚步一顿,裙袍扬起一片冷风。

  进宫后顾言皎始终跟在周楚云身后,仿佛完全不认识道路的样子,亦步亦趋,言行恭谨。

  先入殿的是周楚云,作为陛下最倚重的姐姐,自不需向旁人那般需要等候。

  顾言皎则立在殿前,阵阵寒风呼啸而来,吹得她脸颊生疼,同时不禁生出一丝庆幸,还好她有备而来,偷偷在袖中揣了一只小手炉。

  过了半个时辰,金殿开了一道小门,一名宦官躬身而出,走到她身前道:“陛下传召顾二小姐,请您随奴才进去。”

  “劳烦公公了。”顾言皎和气地塞了一块金锭,宦官一摸大小,登时露出满意的笑容:“您太客气了。”说着又向她透露道:“小姐不必担心,奴才刚刚还听陛下夸您,说您比朝中那些蠹虫不知好了几千几百倍。”

  顾言皎随之一笑,但以她前世的了解,她是绝不会相信当今陛下是仁君的,但现在的她还不过是位相府小姐,威胁不到君权,故而她相信自己不必太过紧张。

  “臣女顾言皎拜见陛下。”顾言皎走到殿中央,深施一礼,叩头到地。

  “平身。”高高的金龙御座上传来较和气的声音:“你就是写这篇策论的顾家小姐?抬起头来,让朕看看你。”

  “臣女遵命。”顾言皎依言抬起头来,直视着被冕旒遮住容颜的帝王。

  “嗯,生得好相貌,气度也很相宜,不愧是顾相的女儿。”帝王夸赞道。

  但一想到顾言皎是个能让他动心的美人,而又偏偏出自顾家,帝王就打消了见色起意纳为后妃的主意,他虽还算信任顾平书,但还不打算让皇权圣心明显地偏向于他。

  “陛下过奖了,臣女的父亲兢兢业业,劳心为民,臣女岂敢与他相较。”顾言皎诚恳道。

  “那可未必,功绩并非只以所出气力来衡量,更多在于行动是否有效果。”皇弟摇头道:“朕看了你的策论,文笔虽稚嫩,条理却十分清晰,对民生的见解也未尝不可谓深刻,此番计策若能起效,这功劳可比你父亲大多了。”

  见顾言皎还要谦虚,皇帝止住道:“你不必忧心朕的赏赐,此事若不能成,朕还要罚你呢。”

  “是,臣女明白。”顾言皎仍是神情自若的样子,半点不见惶恐之态。

  到目前为止,皇帝对她的表现是满意的,如果今日被带上大殿的顾言皎慌慌张张,十足小家模样,或是求名心切,急功近利,这些都会使她策论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一个人如果连坚守本心都做不到,她给出的办法也不会真正让人受益。

  但接下来才是重点,心性只是一方面,皇帝认真读完策论,更关心她的思路和具体施行中的细节。

  “你在策论上说,安民治众之根本,在于无为,”皇帝紧盯着她的眼睛道:“官府有为尚且使民众流散,揭竿欲反,倘若无为,朕的江山岂不早就改姓易主了?”

  顾言皎认真听完,便解释道:“臣女所言之无为,乃相对而言。陛下适才说官府有为,臣女窃以为,他们正是太有为了,才会酿成醴州今日局面的。”

  御座侧方的周楚云神情微变,打了个手势,命宫女宦官尽数退下了。

  “顾小姐慎言。”她不由警告道,在皇帝面前私议臣子得失,不仅不合仪度,简直称得上冒犯。

  “无妨,让她说下去,朕很久没听到这样新鲜的言论了。”皇帝安抚性地看了看姐姐,随即道:“但你若说得不好,就别怪朕治你一个大不敬的罪名了。”

  “臣女明白陛下的意思,亦多谢公主殿下好言提醒。”顾言皎躬身道。

  她停了片刻,方才继续:“醴州民众之反,盖因农田被占,仓廪不实,盗贼流寇,遍布乡里。百姓不得衣食,继而上诉无门,若不起义,便无活路。”

  “皇姐不久前说你放肆,朕未当真,现在看来,你的确有些狂妄。”皇帝的声音沉了两分:“以你之见,民众是不得不反了?”

  “是。”顾言皎稳下心神不动:“臣女若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便无从探悉解决方法,若不能做到尽可能切身考量,又何谈人心归顺?”

  见皇帝暂且不答,她便接着道:“去岁本非丰年,民众多有饥饿,然官府不再此时开仓平粜,却继续圈田划地,强逼百姓交粮。百姓本就穷困,更苦于盗贼之祸,官府借机屡屡以治匪患为借口,所用军资,初朝廷拨给以外,无不从百姓处剥削。”

  “还请陛下细思,民众若不起义,便为盗贼,此二种虽名声不好,背弃正道,人却能因此而活命,襁褓中的孩子不至于饿死,老人亦有所依托。”

  “朕下令剿匪,你倒要与朕对着干,是么?”皇帝的脸色冷了下来。

继续阅读:第六十二章 条分缕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相府春闺日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