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挽辞在五天之后,才抵达了镇北与平西交界的一个小镇上。
两地正在交战,这座小镇虽然没有戒严,但也一片荒凉。
镇上的人家搬走了一半。
剩下没有搬走的,要么是穷,要么就是老弱病残。
客栈和饭馆几乎全都倒闭了,秦挽辞转了一圈,只能寻了户农家讨水喝。
没想到她刚敲开门。
开门的农妇就震惊的揉了揉眼睛。
秦挽辞愣了下。
不动声色后退两步。
农妇放下手来,脸上全是喜色。
“发财了,”农妇大声喊叫,“孩子他爹,你快来,我们要发财了。”
秦挽辞一脸莫名,她长得像个金元宝吗?
她默默按住腰间佩剑。
院子里很快又走出来一个男人。
妇人指着秦挽辞:“孩子他爹,你看她是不是画像上的人?”
“什么画像?”秦挽辞皱眉。
那男人对秦挽辞上下打量,猛地一拍大腿:“是,就是她!”
他说着,拔腿就跑。
妇人笑盈盈走上来:“姑娘,你家是不是在京城?你是不是走失了?”
走失?
秦挽辞眉目不动,反问道:“你见过我的画像?”
“对,姑娘,你跟我来,”妇人立刻道,“前阵子官府挨家挨户发寻人启事,上头就是姑娘的画像,姑娘走失了,你家里人可着急呢。”
妇人说着,引着秦挽辞往院子里走。
秦挽辞只站在门口。
妇人很快拿了寻人启事出来。
秦挽辞接过扫了一眼,淡淡一笑。
柳景年的字,柳景年的画。
寻找他走失的妻子,提供线索者,可奖赏黄金百两。
日期是过年之前。
大概就是他潜入镇北之后。
秦挽辞瞬间了然。
柳景年是料到了她会有折返京城的一天,所以提前在镇北与平西交界的小镇上发寻人通告。
估计不只是这个小镇吧。
应该边界上所有的小镇都发了。
只要她一踏入平西境内,柳景年很快就会知晓。
他还真是费心了。
“没错,这上头是我。”秦挽辞道。
“姑娘,你不要着急,我们家当家的已经去通知县老爷了,你在我们家吃顿午饭,你家里人很快就会来接你。”
妇人看着那百两黄金的面子,热情招待秦挽辞。
几乎是将家中所有能吃能喝的都拿了出来。
反正这账是算在柳景年头上。
秦挽辞又累又饿,也不客气。
她甚至还指着院子里两只下蛋的老母鸡道:“能不能给我炖个鸡汤?回头多给你一百两银子。”
妇人本来很舍不得。
她家境贫穷,这两只鸡是很重大的财产。
可听到一百两银子,她立刻咬牙同意了。
人家既然是京城人,百两黄金都出得起,何况一百两银子?
有一百两银子,她大半辈子都不愁吃穿了。
当即进厨房抄刀。
秦挽辞坐在小竹椅上,看着妇人忙进忙出张罗,一边喝水,一边与她交谈。
“我看你们镇上好像很多人都搬走了。”
“是啊,朝廷跟镇北打起来了,咱们这地方虽然离战场远,但是大家也怕被波及不是?能搬走的,都搬走了。”
“那你们怎么没搬走?”
秦挽辞放下喝水的碗。
她看这户人家,家境并不算十分差。
有只小黄狗从屋里跑出来,绕着秦挽辞转了一圈,冲着她汪汪叫。
妇人训斥了一声,将小黄狗赶走。
“我的三个儿子都参军去了,我们若是搬走,他们回来,岂不是找不到家?”妇人摇头,“所以我们不能走。”
说着又叹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家老大今年十八了,还没娶妻呢。”
“那的确该定亲了。”秦挽辞应和了一句。
妇人忙忙碌碌一个多时辰,做好了这顿午饭。
“姑娘,您是大户人家千金、夫人,千万不要嫌弃,我们小地方粗陋,没什么好东西,我这手艺也糟糕。”
妇人将土里土气的碗碟洗了又洗,有些不好意思道。
她站在秦挽辞旁边,不肯坐下来吃。
养了多年的老母鸡,到底舍不得。
“本想讨口水喝,您忙碌一场,做的如此丰盛,又这样客气,反而让我不好意思了。”秦挽辞再三请她同坐。
妇人这才局促坐到一角。
刚才那只小黄工又围上来,围着桌子转。
秦挽辞撕了一条鸡脚给它,它立刻叼走,欢快地冲秦挽辞摇尾巴。
妇人眼神里都是心疼。
秦挽辞拧了条鸡腿放在她碗里:“别不舍得吃,您和我母亲应该差不多大,但是实在瘦了些。”
“姑娘,你吃你吃。”
妇人急忙又要把鸡腿还给秦挽辞。
她生怕自己吃了,秦挽辞回头又不肯认账。
“你若不肯吃,那一百两我可不给了。”秦挽辞一把捏准她的命脉。
妇人麻利地拎起鸡腿啃了起来。
吃过饭,妇人去收拾碗筷,院外大门被人敲响。
秦挽辞起身去开门。
刚拉开一条缝隙,就对上一双漂亮多情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