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开业前的冲刺
成功的牛马2025-07-28 19:062,429

  工坊后巷的青石板被日头晒得发烫,她盯着王师傅刚递来的进度表,墨迹未干的“开业倒计时七日”七个字在眼前晃。

  墙角的蝉鸣吵得人脑仁发疼,可更闹心的是灶房里飘来的豆香——那是试做的冻豆腐在化水,本该清冽的豆香里竟混了丝酸气。

  “王师傅。”她转身时裙角扫过堆在墙根的竹筐,筐里新收的黄豆“哗啦啦”滚出几颗,“灶房的火候记录呢?”

  “在这儿!”王师傅抹了把汗,从怀里掏出个油乎乎的本子,指节上还沾着木胶,“昨儿后半夜李火头说炭不够,我让小张去西市调了两车枣木,您看这温度记……”

  “停。”宋知夏翻开本子,目光扫过歪歪扭扭的墨迹,“七月廿三,卯时二刻,水温八十度——”

  她突然顿住,指甲尖点在“八十度”上,“李火头说过酸浆点卤要保持七十二度恒温,怎么跳成八十?”

  王师傅的后颈瞬间绷直。

  他凑过去看了眼,额角的汗珠子“啪嗒”掉在本子上:“这……这准是小张那小子记混了!昨儿我守着点卤,火候绝对没超——”

  “去把李火头叫来。”宋知夏合上本子,转身往灶房走。

  木屐踩过青石板的声音敲得人心慌,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比磨盘转动还响。

  前儿赵二在公堂上抖出赵明珠买凶的事,周县令擦汗的模样还在眼前晃,可比起这些,她更怕工坊的豆腐出岔子——三百斤嫩豆腐,两百斤冻豆腐,要是口感不对,那些等着看她笑话的商户能把门槛踩烂。

  灶房的热气裹着豆香涌出来。

  李火头正弯腰往灶里添炭,见她进来,腰弯得更低:“宋娘子,今儿的酸浆是新兑的,我尝了……”

  “尝?”宋知夏抓起案上的木勺,舀起一勺豆浆,吹凉了抿一口。

  舌尖刚碰到那丝滑的浆水,眉头就皱起来——豆香是足的,可尾调泛着股说不出的涩。

  她放下木勺,指节敲了敲陶瓮:“酸浆放了几天?”

  “三……三天。”李火头的手直抖,“往常都是三天,可昨儿下雨,瓮口没盖严……”

  “换!”宋知夏转身对跟进来的刘大姐道,“去把前儿存的陈浆抬两坛来,记得用细布滤三遍。”

  她又看向李火头,“火候再降五度,要是再出岔子——”话音顿了顿,到底没说重话,只补了句,“你家小儿子还等着工坊分红抓周呢。”

  李火头的喉结动了动,重重点头。

  出了灶房,刘大姐递来账本:“娘子,东市米行的张掌柜刚送了信,说要加订一百斤嫩豆腐,说是醉仙楼的客人尝了试吃,非要加宴。”

  她翻到最新一页,墨迹未干的数字刺得宋知夏眼睛发疼,“可咱库里的黄豆只够做五百斤,要是接了这单……”

  “接。”宋知夏的手指在账本上划过,“让小张去北村找周老汉,他囤的黄豆我看过,颗粒饱满。”她抬头时正撞上司徒景的目光——他不知何时站在院门口,月白长衫沾了点木屑,手里拎着个油纸包。

  “娘子。”司徒景走过来,油纸包的香气先飘了过来,是桂花糖粥,“该用午膳了。”他的指尖轻轻碰了碰她发梢的汗,声音放得极轻,“你昨儿只睡了两个时辰。”

  宋知夏这才觉出饿。

  她接过糖粥,喝了两口又放下:“司徒郎,北村的黄豆得尽快运,周老汉那人抠门,你让账房多带两吊钱。还有……”

  “都安排了。”司徒景从袖中掏出个小竹筒,“我让护院跟着小张,要是周老汉刁难,就把他前年私囤官粮的账本亮出来。”他的拇指抹掉她嘴角的糖渍,“你且放心,天塌下来有我扛着。”

  这句话像颗定心丸。

  宋知夏望着他眼里的笃定,突然想起半月前在山洞里,他举着火把走在最前面,石笋的影子投在他背上,倒像是替她挡了所有尖刺。

  她刚要说话,院外传来“哐当”一声——是新到的石磨被卸车,小张正指挥着伙计往磨房搬,磨盘撞在门槛上,溅起一片尘烟。

  “王师傅!”她拔高声音,“石磨要垫三层稻草,别让潮气渗进去!”转身时又对刘大姐道,“把订单再对一遍,尤其是冻豆腐的冰窖——”

  “娘子!”小张跑过来,额角的汗把碎发黏在脸上,“周老汉的黄豆车到了!可……可他说要现银,不然不卸货!”

  宋知夏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看向司徒景,后者已经摸出钱袋:“我去。”转身时又补了句,“你盯着磨房,别让新磨盘磕着。”

  日头渐渐偏西时,所有黄豆终于入了库。

  宋知夏站在豆仓门口,看着伙计们把黄豆倒进陶缸,金灿灿的豆子在夕阳下泛着光。

  刘大姐的算盘在身后噼啪响:“加上东市的订单,总共六百斤,冰窖能存三百斤冻豆腐,剩下的……”

  “剩下的做臭豆腐。”宋知夏突然说。

  刘大姐的算盘珠子“咔”地卡住:“臭豆腐?可那东西……”

  “上次赵明珠造谣说咱豆腐发臭,结果买臭豆腐的人比买嫩豆腐的还多。”宋知夏望着院角那口封着红布的陶瓮,“让李婶把陈年老卤抬出来,明儿开始腌。”

  她顿了顿,声音软下来,“刘姐,咱得让那些说‘商女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看看,宋知夏的豆腐,能香遍青河县。”

  刘大姐的眼眶突然热了。

  她想起刚跟宋知夏时,这姑娘蹲在豆腐摊前,用草纸包着热豆腐说“客官您尝尝,嫩得能抿化”,如今竟要开全县最大的豆腐工坊。

  她重重应了声“是”,算盘珠子又噼里啪啦响起来。

  开业前一天夜里,工坊的灯盏全亮着。

  宋知夏站在磨房里,看石磨一圈圈转动,乳白的豆浆顺着木槽流进陶瓮。

  李火头守着灶火,额角的汗滴进衣领;王师傅检查房梁,手里的木尺敲得“咚咚”响;小张把磨好的豆浆往点卤房送,裤脚沾着星星点点的浆水。

  “娘子,尝尝这个。”司徒景端来一碗刚成型的嫩豆腐,浇了点腌渍的小黄瓜丁,“李婶说比前儿的更滑。”

  宋知夏舀了一勺。

  豆香在舌尖化开,细腻得像要从指缝里溜走,后调是黄瓜的脆爽,半点涩味都没了。

  她眼睛亮起来:“成了!”话音刚落,院外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钱老爷派来的人,提前送了开业的喜炮。

  “钱老爷说,明儿他亲自来剪彩。”司徒景笑着递来张帖子,“还带了县学的先生,说要给咱工坊题匾。”

  宋知夏摸着帖子上的金漆,心里的弦总算松了些。

  她望着窗外的月亮,想起七日前在山洞里踩的泥,此刻早被汗水冲得干干净净。

  风掀起窗纸,送来若有若无的豆香,混着远处的蛙鸣,倒像是在说,天要晴了。

  可天刚蒙蒙亮,宋知夏就被刘大姐摇醒了。

  “娘子!宫里的人来了!”刘大姐的声音带着颤,“穿黄马褂的,说要见您!”

  宋知夏猛地坐起来,晨风吹得她后颈发凉。

  她望着铜镜里自己泛青的眼尾,突然想起司徒景说过的话——这天下,最不可预测的,就是宫墙里的人。

  院外传来靴子踩青石板的声音,一声,一声,撞得她心跳如鼓。

继续阅读:第80章 皇宫来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豆腐西施:我在古代靠美食暴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