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谣言四起
成功的牛马2025-07-28 18:302,237

  "王婶子请到了。"刘大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起一阵风,卷着她鬓角的碎发。

  王婶子攥着个蓝布包袱,指节因常年剥豆泛着青白:"宋娘子,我刚从东头过来,那黄屠户家的小子正举着碗豆腐脑喊呢,说他堂哥吃了你家豆腐上吐下泻,现在还躺着。"她压低声音,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可我昨儿还见他堂哥在码头扛麻袋,扛得比谁都利索。"

  宋知夏指尖在算盘上一扣,铜珠"咔嗒"撞出脆响:"小张去记客人反馈了?"

  "回娘子,小张带了两个伙计,一人拿个本子,说要问清楚每桌吃了几块,喝没喝凉水。"刘大姐递来杯凉茶,茶盏边沿还凝着水珠,"王师傅说工坊的石磨能再添两台,可我瞅着..."

  "先放下工坊的事。"宋知夏把茶盏推回去,茶渍在桌上洇开个浅黄的圆,像极了刚点卤的豆腐花,"刘姐,你去库房挑十块最嫩的黑豆豆腐,切成骰子块,加姜葱炖汤——我要带着去东头。"

  她转身往内室走,青缎裙角扫过廊下的酱菜坛,坛沿沾着的豆粉簌簌往下落。

  镜前理鬓时,她瞥见自己额角细汗,想起前世做美食测评时,遇到同行恶意差评,也是这样——先查订单号,再联系顾客,最后把检测报告贴满评论区。

  东头市场的喧闹隔着半条街就撞进耳朵。

  卖鱼的梆子"咚"一下,卖菜的吆喝"新鲜水芹嘞",混着孩子的哭叫,像团乱麻。

  宋知夏刚拐过糖画摊,就看见棵老槐树下围了圈人,中间站着个穿酱色短打的胖子,正是黄老板。

  他手里举着块发黑的豆腐,脖子上的肥肉随着说话直颤:"你们闻闻,这股子酸馊味!

  宋娘子的黑豆豆腐,就是拿坏豆子磨的!"

  "黄老板,您手里那块,是我家上个月淘汰的边角料。"宋知夏的声音像浸了蜜,甜得人耳朵发颤。

  她端着青瓷汤碗挤进去,汤里浮着雪团似的豆腐块,"您说吃了闹肚子,可我让伙计问了这三日买过黑豆豆腐的一百二十七位客人,没一个说不舒服。

  倒是..."她扫过黄老板腰间的钥匙串——那是他家豆腐坊的,"您家昨儿新磨的黄豆豆腐,有三位大娘说豆腥味重?"

  人群里响起细碎的议论。

  卖菜的张婶踮脚看汤碗:"宋娘子,这汤能尝不?"

  "自然能。"宋知夏舀起块豆腐递过去,"张婶您尝尝,要是有股子酸馊味,我把整锅汤泼我自己脸上。"

  张婶吹了吹,咬下一口,眼睛登时亮了:"软乎!

  豆香直往嗓子眼里钻!"她转身拽住旁边的李嫂,"你尝尝,比你家那口子熬的鸡汤还鲜!"

  黄老板额头的汗顺着下颌滴进衣领,手在裤腿上蹭了又蹭:"那...那是你运气好!

  我堂侄吃了准保..."

  "黄老板的堂侄,现在正在码头扛第三趟米包呢。"小张举着本子挤进来,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名字,"我刚从码头过来,他说昨儿吃了您家五块黑豆豆腐,夜里睡得香着。"他晃了晃本子,"这是一百二十七位客人的签字按印,您要是想看,我陪您去县学找先生念。"

  老槐树上的蝉突然噤了声。

  黄老板的脸涨得像煮熟的猪肝,手指哆哆嗦嗦指向宋知夏:"你...你串通好了!"

  "我没串通,但我请了李大夫。"宋知夏摸出张烫金帖子,"李大夫明儿晌午来工坊,当着各位的面,查豆子、看磨浆、尝豆腐。

  要是真有害,我宋知夏关了工坊,给全城百姓磕三个响头。"她把汤碗往石桌上一放,青瓷与石头相撞的脆响惊飞了几只麻雀,"要是无害..."她眼尾微挑,"黄老板,您造谣生事,该怎么赔?"

  人群"轰"地炸开。

  卖猪肉的孙屠户拍着案板:"对!

  该赔!

  我家娘子昨儿听了谣言没买豆腐,今儿早饭都没吃好!"

  黄老板踉跄两步,撞翻了身后的豆腐脑摊。

  豆浆泼在青石板上,像滩浑浊的眼泪。

  他弯腰去扶摊子,却不敢再看宋知夏的眼睛,只对着地上的豆浆嘟囔:"我...我就是听人说的..."

  "听谁说的?"宋知夏追问。

  黄老板的嘴张了张,最终只吐出句"不知道",便推着摊子挤开人群,酱色短打很快淹没在攒动的人头里。

  日头偏西时,李大夫的帖子送到了工坊。

  宋知夏翻着帖子上刚劲的小楷,耳边响着刘大姐的算盘声——这日下午的黑豆豆腐,比往日多卖了三筐。

  "娘子,县太爷回了话。"王师傅擦着汗进来,手里攥着张盖了朱印的纸,"说造谣生事按《大周律》要罚银五十两,要是查实有人受伤,还要杖责。"他把纸往桌上一放,"我瞅着黄老板那怂样,准不敢再闹。"

  "他不敢,不代表别人不敢。"宋知夏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司徒家商队的"司"字旗还在街角飘着,像团烧不尽的火,"胡老板、郑家...总有人见不得别人好。"她摸出块黑豆豆腐,对着光看纹路,"但只要豆腐是好的,谣言就烧不坏它。"

  第二日晌午,李大夫来了。

  他白须飘胸,手里提着个乌木药箱,绕着石磨转了三圈,捏起泡发的黑豆闻了又闻,又蹲在锅前看豆浆煮沸时腾起的白浪。

  最后他舀了勺刚点好的豆腐花,吹凉了送进嘴里。

  "妙。"他砸着嘴,"黑豆入肾,磨成豆腐更易吸收。

  这豆腐嫩而不散,豆香纯正,比黄豆豆腐更养人。"他提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又盖了自己的医馆印,"我这就让人把鉴定书贴到城门、市场、茶楼——让全城百姓都知道,宋娘子的黑豆豆腐,是良方。"

  三日后,城门下的告示前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宋知夏站在工坊二楼的栏杆边,看张婶举着告示念给不识字的赵奶奶听,看卖鱼的孙大哥把告示撕下来贴在鱼摊旁,看穿绸衫的公子哥儿捏着告示往醉仙楼走——那是去订黑豆豆腐宴的。

  "娘子,这个月的订单又加了二十桌。"刘大姐抱着账本上来,账本边角卷着,是翻了无数遍的痕迹,"醉仙楼说,有个从京城来的官太太,尝了豆腐汤后,要带两箱黑豆回京城。"

  宋知夏笑了,指尖抚过栏杆上的木纹——那是前日小赵刻的"豆"字,歪歪扭扭的。

  楼下石磨还在转,磨出的豆浆泛着象牙白的光,混着工人们的说笑,像首没词的曲子。

  "娘子!"门房老张头的声音突然拔高,"司徒家的仆人说,醉仙楼的品鉴会场子...出问题了!"

  宋知夏的手在栏杆上一扣,新刻的"豆"字硌得掌心生疼。

继续阅读:第88章 品鉴会的危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豆腐西施:我在古代靠美食暴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