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研发替代品
成功的牛马2025-07-28 19:051,640

  宋知夏的指甲轻轻掐进信封边缘,封蜡的余温透过指尖往心里钻。

  内官茶盏里的茉莉香混着烛火的焦糊味涌进鼻端,她听见自己喉结滚动的声响,比石磨碾豆的动静还清晰。

  "宋娘子?"内官抬了抬眼,眼尾的皱纹像晒干的豆荚,"这旨是急递,您且仔细看。"

  明黄信笺展开时,墨迹还带着潮意,"恢复市场秩序"六个字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宋知夏的指节抵着案几,腕间豆荚手链硌得生疼——今早刘大姐说胡家往楚州调船时,她就料到这一日。

  黄豆价涨了三成,粮行囤货,小摊贩断供,皇帝要的不是她跪着接旨,是要她把搅浑的水重新澄清。

  "劳烦公公回禀陛下。"她将信笺折得方方正正,抬眼时笑意像浸了蜜,"三日后,青河县的豆腐摊,保证比往日还热闹。"

  内官走时,暮色已漫过飞檐。

  宋知夏站在门槛上,看他的青衫消失在巷口,转身就撞进王师傅怀里。

  老工匠手里还沾着新刷的桐油,粗声粗气:"娘子,后园的新磨台明天能立好,您看......"

  "先不磨黄豆了。"宋知夏扯下帕子擦他手背的油,"从今日起,工坊所有石磨、陶缸、木勺,全给我腾出来。"

  她望着晒豆场堆成山的黄豆,喉间发紧——这些够做三个月的豆腐,可胡家要是断了楚州的船,三个月后呢?

  小赵抱着一摞陶瓮从偏房跑出来,发顶沾着豆壳:"娘子,您要的黑豆到了!

  马会长派了五辆牛车,后巷都堵满了!"

  宋知夏跟着他往仓库走,鞋跟叩在青石板上,一下比一下急。

  仓库门推开时,满室乌亮的豆粒在暮色里泛着光,像撒了把碎墨玉。

  她蹲下身,捻起一把,豆脐处的白痕细得像针脚——这是马先生托塞北商队带的,说是耐寒耐旱,出浆率比普通黑豆高两成。

  "小赵,把去年记的《豆品试磨录》拿来。"她解下外衫搭在臂弯,腕间豆荚手链晃得叮当响,"从今晚开始,咱们只干一件事:拿黑豆当黄豆使。"

  试验台的蜡烛点了七根,宋知夏的额角沁着细汗。

  小赵举着油灯凑近石磨,豆浆顺着磨缝流进陶盆,颜色比黄豆浆深了些,像泡开的乌龙茶。

  她蘸了点尝,舌尖先泛起豆香,后味却带着点涩——是火候不够?

  还是泡豆的时间短了?

  "再泡两个时辰。"她用竹片刮下磨盘上的豆渣,"水温升到三十度,记着每隔半柱香翻一次。"

  后半夜的风裹着潮气钻进窗棂,宋知夏的手指在算盘上拨得飞快。

  案头摆着十二碗豆腐,有的嫩得能颤,有的硬得能立筷子,颜色从浅褐到深棕排开。

  小赵趴在桌上打盹,口水浸了半页试验记录,她抽走纸,在"第八号:泡豆五时辰,磨温四十度"后面画了个圈。

  "娘子!"刘大姐举着灯笼撞开门,鬓角的绢花歪到耳后,"马会长带着醉仙楼的张师傅来了!

  说是要尝新!"

  天刚擦亮,工坊前厅就飘起豆香。

  张师傅捏着块黑豆豆腐,在阳光下看纹路,筷子尖轻轻一戳,豆汁顺着指缝往下淌:"滑溜得像江南的雨,豆香比黄豆浓三分,回甘里还带着点清苦——妙啊!"

  马先生端着茶盏笑,茶沫子沾在胡子上:"我今早让伙计挑着担子去码头卖,半柱香功夫就抢光了。

  有个老客说,这豆腐煮鱼汤,汤能鲜掉眉毛。"

  宋知夏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晒豆场上的工人们已经开始搬黑豆,石磨声混着吆喝,比往日更响。

  她摸出帕子擦手,帕角的豆荚针脚被汗浸得发软——昨天还在愁货源,今天黑豆就成了宝。

  "马叔,"她转身时裙角带起风,吹得案头的试验记录哗哗响,"劳您跟各粮行打个招呼,黑豆的收购价涨两成。

  再让司徒家的商队加派两辆马车,楚州、明州的码头,能收多少收多少。"

  马先生拍着大腿站起来,茶盏"当"一声磕在案上:"我这就去!

  保准让青河县的黑豆,比黄豆还金贵!"

  工坊外的杏黄旗在风里翻卷,宋知夏站在晒豆场中央,看工人们把黑豆往石磨里倒。

  豆香裹着微风钻进鼻腔,比黄豆的香更沉,更厚。

  她摸了摸腕间的豆荚手链,磨得发亮的豆荚贴着皮肤,像颗跳得发烫的心脏。

  "娘子!"小张从角门跑过来,额角的汗珠子滚进衣领,"胡家的胡老板带着十几个伙计,说要查咱们的仓库!

  现在在前门闹呢,说......说咱们偷了他的货源!"

  宋知夏望着前门方向腾起的尘烟,听着隐约的叫骂声,手慢慢按在腰间的钥匙串上。

  铜钥匙碰出清脆的响,像石磨开始转动的前奏。

  她理了理衣襟,腕间的豆荚手链在晨光里闪着微光,一步一步往前门走。

  风卷着豆香扑过来,裹着越来越近的吵闹声。

继续阅读:第86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豆腐西施:我在古代靠美食暴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