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两天,耿恭就没有回军营,而是一直住在耿秉府邸。
因为陛下就何时出兵何时,跟刘张、耿恭、耿秉等人商议。
最终的结果是在耿恭以‘车师国必须要尽快复国,否则将失去民心’为理由的极力坚持,在耿秉和刘张以‘万事俱备,只等陛下一声令下’为理由的支持下,汉明帝终于一锤定音:尽快出征。
至于具体出征的日子,那就不是耿恭等人能决定的,甚至不是陛下能决定的,而是由钦天监的那些家伙选个黄道吉日来决定。
不过,汉明帝确实英明,既然拿定了主意,接下来的一切就迅速起来:出征日期定在十一月十一日正午。随即,耿恭又立了一功。
虽然因车师国的覆灭,打破了原有的计划,迫使计划提前,但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已进行数月,可问题是,冬季出兵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气候。
根据耿恭的报告,西域的天气可比京师的天气要冷得多,因而,在冬季行军,速度必然有所缓慢,如此一来,开销也必然会比先前大得多:那些负责运送物资的随军民夫,数目必然比先前大,消耗也必然比先前多。
自从陛下确定提前出征后,刘张就天气的原因,和耿恭等人商量,如何才能不应天气问题而耽误行军?
一开始,耿恭也是没办法,却无意中想起了韩信当军需官的时候,是如何提前分段储备粮食,从而让刘邦的军队能够快速行军。
于是,当耿恭把这个想法告诉众人的时候,众人大喜。随即,众人又在地图上,按照每日的行军速度,开始部署三日为一站的储粮之地……
等一切都做好后,刘张亲自进宫禀报后面的,得到汉明帝高度赞扬之后,计划就开始实施。
按说,计划既然是耿恭提出来的,加上他是西征军大司马,这份到手的功劳他去执行最好,可是,谁都没想到,耿恭却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而把这份功劳拱手让给了范羌。
据说,耿恭当时对范羌是这么说的“做好了,功劳你最大;做不好,黑锅你自己背。”
范羌接受这份命令时,感动的热泪盈眶,一个劲儿的给耿恭磕头,拉都拉不起来。
等反应过来后,范羌小心翼翼地问耿恭为何要把这份功劳送给自己?
耿恭的回答是就一句话:功劳太多,升迁太快,并不是好事。
对于耿恭来说,这份功劳算不上大功,他有点看不上,可是,对于范羌来说,此时的他最需要这样的功劳,可以说耿恭如此做是雪中送炭。
这里面有没有拉拢之意,谁都不清楚,但是,自此之后,范羌对耿恭可谓忠心耿耿,钦佩之至,最后几乎是用性命回报耿恭,救了耿恭等人一命。印证了那句‘一饮一啄天注定’。
十一月六日,刘张很大气的给所有人放假三天,让家在京师附近的将士可以回家跟家人团聚。而那些家在远方的人,虽然无法回家,但是,在这三日中,他们的伙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最少,顿顿有肉。
用耿恭的戏言,这叫‘养膘’,免得这群家伙在接下来的行军中支撑不了遥远的路程。
耿恭自然也趁机回到了耿家村。
原本,耿恭想趁着这三天的休假,将自己出征后家里的事情好好安排一下,结果,被母亲耿李氏强行制止,因为在耿李氏看来,既然入了军营,有任务在身,在没有完成任务前,是不能被别的事情打扰的,尤其是不能被家中的琐事打扰,否则会分心,而一分心,就无法专心致志地作战,最后就有可能战败……耿恭知道这是耿家作为军人世家的家训,因而也不好说什么。
最多也就是趁着跟刘瑶相处的时候说说,或者是跟翠儿睡觉的时候小声交代。
剩下的时间,耿恭为了不让母亲生气或者担忧,决口不提家中的任何事,只是整天陪着母亲在村里四处闲逛。
而刘瑶和翠儿也知道耿恭此次远征,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是无法相见的,因而,也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专心陪着耿恭。
一时间,家里其乐融融。就连村里的村民看到耿恭等人,不管是在干什么,都会主动停下里,跟耿恭等人打个招呼,说几句话,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容不断,嘴里也说着各种吉祥话,或者努力表现出自己日子过的很好,让耿恭等人放心之类的言语。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仅仅是一种假象,是为了配合融洽的气氛,不让对方担心所演出来的戏码而已。否则,耿李氏为何晚上会偷偷地哭?翠儿为何在床笫之欢时抛弃羞涩,满足耿恭的一切羞人的要求?刘瑶甚至主动跟耿恭亲嘴了?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就来到了十一月十日。
天刚亮就起床,原本以为母亲在睡觉,谁知,母亲、刘瑶、翠儿早就起床。
以前都是翠儿服侍自己穿衣洗漱,可这次,母亲却非要亲自动手;吃的很是丰盛,可母亲几乎一口未动,全都是给耿恭夹菜;眼看着还有点时间,母亲抓住耿恭的手,不断的交代着要耿恭爱惜自己的身体,遇事不要冲动,最好不要亲自上战场,躲在后方指挥就行了;送耿恭出门的时候,母亲是满面笑容,可耿恭却敏锐的发现,母亲的双手都在颤抖。
儿行千里母担忧!
耿恭知道母亲的担忧,只不过,遵从更加家训:男儿出征,亲友可以相送,但绝不能哭泣落泪,否则就是在诅咒出征的男儿一去不返的意思。
所以,耿恭一直听由母亲的安排,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更让耿恭没想到的是,当大门打开,耿恭往外看了一眼就愣住了:乡亲们全都默默地站在大门口,目光是那样的关切,表情是那样的肃穆,气氛有些冷场,却让耿恭心里暖暖地。
请乡亲们照顾好耿李氏,乡亲们各个指天画地的发誓。
请乡亲们照看好耿家村,乡亲们把胸口拍的咚咚直响的发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