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梦在屏幕关闭后,没有立刻离开座位。她看了一眼桌上的实验数据,关掉文档,把新的工作表打开。
空间容量翻倍后,资源管理已经变成一桩绕不开的大事。
这不是单单“多了点地方”,而是整个物资运作和前景要重头排布一遍。
她坐定,将刚刚与江川沟通过的信息都默默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江川语气里那种克制又略带认真、几乎生硬的礼貌感,让她有些想笑,但也让她更清楚这份合作的重要。
她没再多想,马上理顺思路。要让江川基地能撑得长远,光靠机械化分发和当前随要随送,会很浪费。
一切都上升到“精细分级”的层面上了。
叶梦梦先把这些资源分门别类,一项项列到EXCEL表格里。
生存必需品、基地建设材料、防御武器装备和科技研发材料,她想了想,又在每一类下划出紧急与常规的区别。
比如生存必需品里细分物资,水、碳水粮食、营养剂、基础药品全在最前头;防御武器类分好基础弹药、高性能器件、机械辅助件等。
她把“紧急供应”列的那一栏弄成红色,高优先级自动弹到清单头部。
她盯着表格填了半宿,把江川之前提出的每一份需求一一整理出来,对照实际使用反馈添加批注。
那边每次物资请求,她都留有一条记录,从初期的金属原料到现在的机械臂套件,每一样都没有遗漏。
须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必须、什么是优化、什么是迭代提升的。
想到江川偶尔发过来的简报备注,她又在表格顶部设了个评价反馈,填写“使用周期”、“消耗速度”、“本地自给预期”等几道检索规则。
如果有哪类物资连续多次申请、且补给刚用完就又报缺的,就自动升到下一轮补给的重点栏目。
不止如此,叶梦梦还想到,这么做,能让资源配置“闭环”起来,免得每次都临时抱佛脚。
她又新建一个数据库,把江川每次的具体申请、反馈、底下工人的实际消耗和基地里的使用处理建议一一录入。
数据多了之后,她就能用统计图直观分析基地周期性的资源消耗——每个月的水和粮用多少,什么器械易损件需要提前采购,哪一段时间补给冲突大。
而且,她专门标注了“临时预警物资”一栏,比如前阵子江川上报的医疗器械损耗问题,就是因为突发事件,她打算以后在每月调配时单列应急余量。
她敲下几行代码,让所有信息自动汇总排序。
想到江川那边常年在危险里度日,叶梦梦最终在备注栏加了些提醒,比如“防疫物资季节性提升”、“紧急医疗箱定量储备”,以及“研发类物资优先不宜过量,以防占用空间”。
她相信江川会明白其中的分寸。
这些数据一汇总,叶梦梦心里越发有了底。只是她没有止步于这些被动供应,反而在旁边又新加了个“主动搜集”栏目。
江川总是把需求讲得非常简洁克制,但久了她发现,许多基地短时间内用不上的小东西,反而可能后段发展需要。
比如低温种子库和成册医药书籍,实际上在特殊时期能救命。
叶梦梦在表里一一添上,从二级市场、灰色渠道采购回来,近日又新买了些简易电子部件、通用维护工具,还专门留意了生物肥料和各类农地菌种。
她又写了点读笔、简易太阳能小板、备用对讲电池这些,准备塞几个试试,哪怕江川暂时用不上。
数据录完后,她看了一遍,决定还要设计一个新反馈机制。
这次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味等江川报问题再处理。
叶梦梦写好协议,把“定期汇报物资使用效果”挂在新合作流程首位。
每月她会发一份表格给江川,让他把各项物资的实际消耗、使用报告、改装后短板和建议都补录进来。
她约定每半个月收一次反馈,以便及时调整供应计划,务必让物资随需应变,不至于重复投入或出现积压浪费。
她知道江川的性格不会啰里八嗦,所以表格必须简单干脆,最多三栏,让他打分和备注即可。
写到一半,叶梦梦摸了摸下巴,突然意识到单靠这些表格和系统其实还不够。
她开始回忆江川在通话间对环境的零散描述,比如最近天气转凉,粮食消耗变慢,医疗组临时添补流感药品时的动作,还有他说过的“秋收时种子紧张”,这些都被她仔细补进备注里。
叶梦梦发现,自己对末世生存的理解正随之深入。
她甚至能初步预判在不同季节里什么物资的消耗会变多,哪个周期补给应急和备用储备要提前升优先级。
她下意识地将“秋季——灭菌消毒物资”、“冬季——高热量食品”“雨季——简易防雨布、防潮剂”标到表中,心里隐隐松了一口气。
以往只能更新常规物料,现在居然能做到提前一两个月调配,风险降低不少。
想到这里,她觉得还要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
她上网订购了几本生存类手册、灾难环境应急方案,又找人扫描了部分旧年代的野外急救手册,开始一页页翻阅。
里面提到的物资储备清单、应急救援分级方案,竟有不少能直接对照着基地的日常去理解。
比如怎样合理分发第一批清水,如何配置带消毒功能的滤芯,如何做干粮多样组合、平衡饮食,这些内容她都默默记在电子笔记本的“江川基地”专栏里。
叶梦梦动手将这些新学到的知识细化进资源策略,思索比如碰见洪涝季和病源高发时,把维生素、基础抗生素和污水处理片提到优先栏。
又想着末世人口浮动大,有些常规消耗要设置容错容量,再为江川设计一个“紧急调配按钮”,基地突发情况时可以绕过常规申请流程,直接启用应急库。
她做完这些策略,联系江川发送了一份备忘录。
言简意赅写明:资源现分为四类,紧急优先级有红线标识,反馈请每半月填写一次,附带实际消耗和建议。
他若临时紧急可直接使用“关键功能优先”向她提出。
她还特别加了一句,年底前会增加部分未曾需求的新资料入库,如果近期收到电子设备与农业相关材料,可先分流到预备组。
江川收到反馈,第一时间回了消息。确认理解反馈机制,并按要求每半月整理基地一线人员使用总结。
他还问叶梦梦能否再预备一些高性能蓄电池与备用无线中继件,她照办,顺手又在数据库里调出基地今年各项消耗数据。
她随手点开图表,看出弹药消耗有提升趋势,科研耗材暂时稳定,反倒粮食储备周期拉长,技术类需求比最初多出三分之一。
叶梦梦对着这些数字想了想,最后锁定当前最紧急优先顺序——医疗物资、储能电池、简易农用机件和少量尖端研发材料,并把一些自己新筛选的资源标上“潜在高价值”。
她觉得这样下去,江川基地能逐步从短期应急走到长期可持续。
表格最后,她专门空出一栏,将“末世环境下各周期易变需求”归结为动态调整型,一旦哪方面出现趋势波动,马上跳优先。
她工作到深夜刚停下来,盯着电脑上的文档和数据库,手心微微冒汗。
这几天通话里江川提到的事情,让她逐渐建立起对于末世生存的整个全貌。
每一次反馈和报告,她都加进自己的理解,对基地种种困难也更加能共情。
相比从前只关心资源能否及时送到,现在却不得不考虑起材料流转周期、突发应变能力,甚至学着用江川那套“优先级决策票”思维去推演。
再想到自己从各类书籍学到的方案,她忽然觉得肩头多了份无形的责任,却又更加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