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一合,叶梦梦掂了下沉甸甸的背包,在玄关把上周训练用的装备都卸下来,门口鞋柜上堆满了书和样品。
她没急着休息,先拎起记事本,把“物资分区升级”这行字下边的几项划了横线。
手机上还有零星几条转账截图与订货清单,全都归档好,她才转进卧室,开了空间终端。
过去那一批生活用品已消耗快一半,叶梦梦习惯性盘点,误差不到两袋压缩饼干。
想起上次江川受到枪伤,她皱了下眉,在购物软件反复筛选医药品:止血带、碘伏消毒片、特级抗生素、一次性针管。
她干脆删除所有非专业民用急救包,直接在医学院旁的专业医疗器械店花了大价钱下单。
专用止血胶与小型便携输液器价格吓人,但她一点没犹豫,只要标注“战场急救适用”的都毫不手软地放进购物车。
下午,她特意走了趟医学院那排老书店区,按书单一本本搜过去。
柜台后头坐着的老头瞧了她两眼,只把最常见的医学基础指南递出来。
叶梦梦挑了《野战紧急处理》《外伤自救实录》《简明外伤包扎图解》三本,又顺手取了本“红十字会急救教材”。
她手指捏着封底的价码,心里盘算要如何把这些知识消化进空间的图解资料。
付款时,店主问:“你这是要当志愿者?”叶梦梦想着江川那天血流不止的画面,只低头嗯了声,“写项目资料,也备着用。”
拿书回到家,她又用记号笔一页页翻,尤其把“止血、包扎、拆弹片”几页贴了标签,把江川伤口位置和处理过程在纸上重新画过一遍。
每一道图示下面都写了避错要点,生怕遗漏一点实用步骤。
手头的物资清单越写越长,叶梦梦连夜填补剩下缺口。
家里阳台堆满快递箱,里面全是每样只买一只的专业器材。
她挨个剪开塑封盒,按尺寸归类:绷带、纱布、PIN切开工具、真空自封袋,全都按伤口类型和步骤编号装袋。
屋里药味和消毒水味乱混一气,她贴上警示贴,以便紧急状态下能马上拿到。
收拾妥帖后,她又想起射击俱乐部的事。第二天午后,她揣好训练记录簿跑去俱乐部,一进门就看到教练台有几个人坐着聊战术。
叶梦梦借着“在写小说想采风”为由,搭讪旁边那位皮肤黝黑、身板结实的军人。
他说话干脆,“医疗兵出身,退役这两年就在这儿看馆。”
叶梦梦趁他忙完,递上买的咖啡,“能不能多教教战场救援的操作?
我资料看得头大,实际用起来怕手抖。”那军医打量着她,不太在乎学理,直接拆解了随身的急救包,讲怎么卡压止血,怎么做野外简化手术,还让她直接画模拟伤口自己缝合。
“别怕错,先把包扎流程背全。野外没药水只能硬挤脓化,有创面就立刻压住出血点。”
军医一边拆器材一边往她本上写口诀,把用过的止血带递她手上。
“你回去练几遍,晚上手麻就说明练得差不多了。”
叶梦梦听得极用心。她一边看他演示,一边把每一项注意事项、器具种类、最短反应时间都记在纸上。
接下来几天,她照军医讲解添了新物资:压缩止血海绵、紧急输液袋、便携式心电监视器,以及一只野战手术包。
所有物资都分门别类打包进空间,“紧急包A、B、C”三个编号,用不同颜色区分,还按遇险等级列了使用清单。
这几天她的物资系统也做了彻底改造。空间终端显示的存储界面,她重新调整成四块区。
日常生活区原来就有,内容主要是饮水、干粮、日用杂物。
她又画了张表,严格计量每种粮食和物资消耗周期,常用药各备两类。
紧急医疗区成了最大一块区域,起了个大字号标签。
所有药品、包扎物、缝合工具、急救手册,都用防水包装分好号;便携手术包和特种抗生素单独分开,最多只能江川和核心成员用。
武器防身区以前只是几只防狼喷雾,现在她添了更多类型的防身器械。
根据军医建议,她加入了小型折叠弩、两把经过处理的战术刀,还有最新订购的伸缩式甩棍和钩爪弹簧刀。
设备都配上详细中文说明、拆装工具,包装袋外边贴着红色危险警示标识。
防身区里还放了崭新的便携式通讯机,两台对讲频段和现代手机网络兼容——只要末世那边有电池或充电设备就能用。
信息资料区则成了她花心思整理的所在。大部分是医疗图解、药品使用说明、野外急救流程,以及几本医生、退役军医推荐给她必背的要点,都转录成数字档和纸揭页两种。
她还放了自己的记事卡和给江川的便笺——一盒写满操作提示的卡片,最上边贴着“遇险必读”几个字。
做完全部归类,她打开空间系统,重复检查每一层包装。
各区的封口上都贴着大号标签,字体端正:“生活用品区”“紧急医疗区”“武器防身区”“资料区”。
她用粗线在本子上划分四大区,又在电子系统内加了检索项,只要江川通过终端搜索“包扎”“刀具”“抗生素”这样关键词,系统会自动弹出最优先物资。
夜里十二点,空间系统页面上弹出一条留言,江川发来的。
他写得简短:“谢谢你的物资升级,但别太担心,我会保护好自己,也希望你不要冒险。”
叶梦梦盯着系统屏幕,看那行字好一阵子。她敲下回复:“我需要变得更强,下次见面时不希望只做一个累赘,请相信我也能保护自己了。”
发完消息,她坐着思考补漏的地方,把药物有效期、物资替换周期一一补进表格,计划第二天再去医药公司补采一批分装针剂。
空间终端的灯一直亮着,她的记事本又添了十几页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