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辉仔哈哈一笑,抬手指着壁画说道:“邓生,你快来看,李元昊怎么让画师把美猴王画成了这个丑样子。”
德姬解释道:“阿辉,这是李元昊有意为之。”
辉仔问:“德姬姑娘,莫非这里有什么讲究?”
德姬答道:“李元昊建国后,说自己的祖先是一只神猴,其用意当然是为了证明他是君权神授。
“加之李元昊的祖先是鲜卑人,崇尚武力。因此,大夏国是以武立国的。
“在大夏国,漂亮的女子挑选夫婿不看长相,越是力气大、武功强,孔武有力的男子,越容易找到漂亮的媳妇。相反,那些长相英俊的男子反而不容易娶到媳妇。”
“没错。”
白薇接口道:“大将狄青在与西夏军队交战时,总喜欢戴上狰狞恐怖的面具。西夏军只要见到他就逃之夭夭。”
郑铭宇听后笑问:“师母,我还是有些不明白,大将狄青为什么要戴面具与西夏军交战。”
白薇答道:“因为狄青长得太帅了。而帅气的男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绣花枕头,只有亲和力却没有威慑力,因此在两军对垒时便没有办法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邓猛笑了笑调侃道:“幸好我长得不帅,否则以后和你亲热时岂不是得戴上狰狞恐怖的面具才能成就好事。”
“讨厌啦。”
白薇脸一红,伸出手轻轻拧了一下邓猛:“谁说你长得不帅,在我眼里你是天底下最帅的人。”
辉仔接口道:“邓生,你知道不,这就叫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行五人走出大雄宝殿,却见不远处矗立着一座高台,台高三米,长宽各五米,四周围着石栏,台上安放着一个一米多高的三足两耳圆鼎。
高台后就是那座三层高楼。
郑铭宇抬手指着高台说道:“师尊,你觉得这高台的样式像不像封禅台。”
邓猛答道:“像。走,上去看看。”说着,抬腿跨上石阶。
登上高台,却见三足两耳圆鼎下面的地面上雕刻着一幅太极八卦图。
辉仔见状,笑着说道:“郑少,你说对了,这个高台极有可能就是封禅台。
“不过,自秦以降,帝王们选择的封禅地不外乎泰山和嵩山两地,李元昊为什么要在地底下自己的疑冢里修一个封禅台?”
郑铭宇说道:“阿辉,想必是因为泰山和嵩山在大宋境内,李元昊即便想去泰山或者是嵩山封禅,宋仁宗能同意吗?
“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李元昊活着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封禅大业,想死了以后再弥补吧。”
邓猛接口道:“李元昊是党项人,又不是汉人,他应该不会学汉人那一套。况且,泰山和嵩山虽然不在西夏境内,但贺兰山离着兴庆府并不远。
“如果李元昊想登山封禅,完全可以登上贺兰山完成他的封禅大业。所以我认为,李元昊在这个摇光寺里筑起这么一座高台不是为了封禅用的,应该另有用意。”
辉仔问:“什么用意?”
邓猛摇了摇头:“说不好。但我有一种预感,李元昊布下连环局把咱们一步一步引到这里,似乎是想告诉咱们些什么。”说着,走到那个三足两耳圆鼎前。
圆鼎并非青铜所铸,而是一个石鼎,鼎内空空的,什么东西也没有。不过在石鼎的底部用西夏文刻着四行诗。
邓猛把白薇和德姬叫到自己身边,请两人翻译。
白薇翻译文字还可以,一听说翻译诗,立刻摇摇头把翻译重任交给了德姬。
德姬附身盯着石鼎底部念道:“北斗七星摇光南,地骨花开六月天。西去封台三丈九,惊天动地妙连环。”
白薇听后问:“德姬姐,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德姬摆了摆手:“不知道,我只是对照汉字把诗翻译出来,至于诗的内容,我也不明白。”
邓猛低着头想了想说道:“这首诗的第一句好理解,应该与北斗七星有关。可第二句里面的地骨花指的是什么,我还真不知道。”
德姬答道:“地骨花就是枸杞花,地骨子是枸杞的别称,它的花期一般在春天的四月到夏天的六月,秋天的九月。”
邓猛听后颔首道:“我明白了,这两句诗应该颠倒顺序来理解。大意是:每当枸杞花在六月怒放的时候,北斗七星的摇光星就会指向南方。”
德姬问:“那第三句和第四句呢?”
邓猛一边拍着手,一边说道:“封台,封台。对了,封台就是封禅台。难道说咱们脚下这座高台真的是封禅台?”
郑铭宇听后故意赌气道:“不是封禅台,这就是一座普通的高台。”
邓猛没理他,从背囊里掏出指南针,确定了方向后指着大雄宝殿的后门说道:“这里是西方。”
话音落下,邓猛跳下高台,从高台上圆鼎所处的位置一直走进大雄宝殿的后门。
随后,邓猛“咦”了一声,自言自语道:“他大爷的,怎么会这样。”
跟在邓猛身后的白薇和德姬问他怎么了。
邓猛答道:“我从高台上圆鼎所处的位置大致丈量了一下,高台往西三丈九恰巧是三世佛身体下的莲花宝座。难道说这又是李元昊跟咱们开的一个玩笑?”
白薇说道:“有可能。李元昊已经跟咱们开过两次玩笑了,再开一次也不是不可能。”
邓猛围着三世佛身体下的莲花宝座绕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笑了笑说道:“算了,不想了,咱们还是进那座三层高楼里面瞧瞧,然后尽快找到出路离开这里吧。”
走出大雄宝殿,郑铭宇和辉仔问有什么发现。
邓猛摆了摆手:“没有,估计又是李元昊开的一个玩笑。”
众人绕过高台,走进三层高楼。
高楼第一层是五佛殿,长约六米,宽约四米,殿内供奉着五方佛。站在殿内大致浏览了几分钟,众人踩着通往二楼的木梯来到第二层。
第二层是个观音殿,里面供奉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这时就听郑铭宇说道:“师尊,我去过恒山悬空寺,悬空寺北楼也有三层,第一层是五佛殿,第二层是观音殿,如果咱们身处的这座高楼是仿造悬空寺北楼而建,那么第三层应该是三教殿。”
恒山悬空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又是李元昊的祖先,那么李元昊仿造恒山悬空寺在这里建造一座地下悬空寺也不是不可能。
谁料,当众人来到第三层,却发现第三层并不是三教殿。
第三层大殿比第一层略小,长约五米,宽约三米。
在大殿正中的地板上趴着一只赑屃,赑屃的背上驮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正面刻满了西夏文。石碑的背面则用阳刻手法雕刻了八幅图画。
德姬站在石碑前伫立良久,然后伸出手一边抚摸着石碑上的文字,一边喃喃说道:“元昊,如此说来,你是在向天忏悔吗?”
邓猛不知德姬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正要开口询问,却听身边的白薇笑嘻嘻地开口念道:“告天书。昊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
“远祖思恭,当唐季率兵拯难,立不世之奇功。祖继迁,心知兵要,手握乾符,大举义旗,悉降诸部,永镇边患。父德明,嗣奉世基,偏安一隅,勉从朝命。
“昊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塔、张掖、交河,莫不从伏。
“昊秉承天命,以一垓之土地,建万乘之邦家------”
读到这里,辉仔插话道:“白姑娘,你方才读的文字我怎么听起来有些耳熟。”
白薇解释道:“阿辉,《宋史-李元昊传》里面有一篇李元昊派遣使臣向宋仁宗送上的称帝奏表。奏表的前半部分与我方才读的文字大同小异,只是在个别地方做了修改。”
“难怪。”
辉仔点了点头:“从你方才读的文字里我听出这样一个信息。”
郑铭宇开口问:“阿辉,什么信息?”
辉仔答道:“在李元昊的《告天书》中,李元昊对他的祖宗、远祖、祖父都大加赞赏,唯独对他的父亲颇有微词,说他父亲嗣奉世基,偏安一隅,勉从朝命。”
德姬接口道:“阿辉说的没错,李元昊的确对李德明韬光养晦的做法很不满意。父子俩经常为此争吵。
“不过姜还是老的辣,从表面上看,李德明优柔寡断,无所建树。实际上,李德明却不声不响的在暗中积极地为建国做着各项准备。
“后来的事实证明,若是没有李德明的韬光养晦,李元昊即便就是坐上了皇帝宝座,那也是坐不稳的。
“这就像三国时期的曹魏,若是没有曹操打下的基业,曹丕如何称帝?”
辉仔颔首道:“此言有理。不过曹操可是历史上不世出的大英雄,在乱世中建立了不世之功,是我心目中的最爱。
“别说是李德明,就是一代枭雄李元昊都没有办法跟曹操比肩。”
德姬解释道:“阿辉你误会了,我并没有拿李德明与你的最爱相提并论,我只是打了个比方。”
辉仔摆了摆手:“打比方也不行,因为这是对我的最爱最大的侮辱。在东汉末年,若是论文韬武略,曹操若是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因此,辛弃疾才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郑铭宇附和道:“师母,我也觉得您这个比喻不恰当。因为李德明是想称帝而不敢称帝,曹孟德是能称帝而不屑称帝。这两者之间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话可不能这么说。”
邓猛见郑铭宇和辉仔把矛头对准了德姬,立刻站出来解围道:“阿宇,其实曹孟德和李德明一样,不是不屑称帝,也是不敢称帝。”
辉仔问:“邓生,那你说说看,曹孟德为什么不敢称帝?”
邓猛解释道:“阿辉、阿宇,我承认曹操的文韬武略不仅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算得上翘楚中的翘楚,即便是放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能与他相提并论的恐怕也不多。
“不过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这样评价曹操,说他‘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我觉得李世民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所以说曹操这个人很聪明,知道自己不具备万乘之才,这才只当丞相,不做皇帝。”
“非也非也。”
辉仔摇晃着脑袋反驳道:“邓生,你错了。什么叫做万乘之才。所谓万乘之才就是治理和管理国家的能力。
“可想要治理和管理好国家,首先得让国家统一了吧。可曹操到死都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你让他怎么去展现他的万乘之才。
“所以说,李世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倒是他的曾孙唐玄宗比较厚道,自称阿瞒,以曹操为榜样,开创了开元盛世。
“邓生,我问你,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能与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比吗?”
邓猛答道:“阿辉,我承认,纵观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历史,无论从哪方面看,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无疑是唐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可若是没有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也就没有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辉仔反驳道:“邓生,你又错了。唐玄宗之所以能够开创开元盛世并非得益于贞观之治,而是得益于武则天。
“若不是武则天像曹操一样知人善任,选拔重用了姚崇、宋璟这样的股肱之臣,怎么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所以说,李世民比不上唐玄宗,而唐玄宗又比不上曹操。结果就是曹操立刻秒杀李世民。所以在曹操面前,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邓猛听后笑着摆了摆手:“阿辉,你这叫谬论,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怎么能放在一起比较。”
辉仔说道:“我承认,把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在一起比较有失公允。我也承认,在东汉末年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论隐忍曹操比不上刘备,论文采他比不上自己的儿子曹植,论智谋他比不上郭嘉,论治国理政他比不上诸葛亮。
“然而,若是把这几项合并在一起,在东汉末年,谁能比得上曹操?难怪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白薇见两人争得不可开交,笑着解围道:“好了好了,你俩别争了,曹操是古今第一完人好不好。”
辉仔反驳道:“错,古今第一完人是王阳明,不是曹操。”说着,他抬起手指着面前的石碑让白薇继续读碑。
从李元昊留在石碑上的文字分析,他的确如德姬所说是在向天忏悔。
在《告天书》中,李元昊承认自己生性多疑、嗜杀成性、贪恋美色。不过他在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功过后,用大量篇幅对自己的过失做出一一阐释。
李元昊说,在大夏国,卫慕家族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大部族。不仅他的母亲来自卫慕家族,就连他的妃子也来自卫慕家族。
加上李元昊的舅舅卫慕山喜是李德明在位时重用的老臣,因此在李元昊继位之初,实际控制朝政以及后宫大权的不是他李元昊,而是卫慕家族。
因此,李元昊不愿意做傀儡皇帝,受人摆布。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李元昊只能捏造事实,谎称卫慕家族的首领卫慕山喜意图谋反,把卫慕家族的成员全部抓起来沉入黄河淹死。
同时,为了斩草除根,李元昊还毒死了自己的生母、妃子以及妃子肚子里怀着的他自己的骨肉,把卫慕家族灭了门。
夺回了朝政大权,李元昊开始暗中筹划,要把军权也掌控在自己手里。
当时管理大夏国军队的是李元昊的叔父嵬名山遇,此人不仅有谋略、有威望,而且还颇得人心,受到大夏士族的拥戴。
为了坐稳帝位,避免祸起萧墙,李元昊又寻找机会诛杀了嵬名山遇,夺回了军权。
李元昊坦陈,做这两件事他一点都不感到后悔。他说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既然靠杀兄杀弟逼父退位的李世民都可以开创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基业,并受到后人敬仰,他李元昊一样也可以做到。
李元昊说,他这辈子做过很多出格甚至是有悖天理的荒唐事,但他只对其中的两件事感到后悔。
第一件事。李元昊有一个心腹大将叫野利遇乞,屡立战功,深得李元昊的喜爱。在大夏和大宋结束三川口和好水川战役后,大宋边防将领对野利遇乞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野利遇乞多权谋,善用兵,想要在战场上除掉他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青涧城守将种世衡充分利用李元昊多疑的弱点,巧妙地布下一个连环局,成功的借李元昊之手逼死了野利遇乞。
第二件事。李元昊虽然娶妻无数,但他心中最爱的是吐蕃女子德姬。德姬不仅聪明美丽,而且善良贤惠。
只可惜因为佩戴伏魔镯的缘故,德姬在帮助李元昊取得了大夏与大辽之间的河曲之战的胜利后变成了美女蛇妖。
于是,宪成皇后野利氏为了把受宠的德姬赶出皇宫,一面在李元昊耳边进谗言,一面把自己兄长野利遇乞的小妾没藏氏悄悄带进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