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过关
日月重照2025-07-28 17:313,655

  “不过方才所编这出戏全然出于虚构,能否另排几出?我大宋历代豪杰并起,其事迹于民间广为传颂。你二人可往御前史官处探寻,择取一些真实战事,然需隐去人物姓氏。”

  曹炬心下暗赞父亲果非凡人,如此迅速便举一反三,面上带笑说道:“孩儿明白,只是开国九大勋贵家族至今仅存三家,丁家历代皆为文臣,如此看来,怕是只能以曹家、毕家事迹为主了。”

  曹佾微微含笑,道:“若论战功,狄青大破回纥十万雄师,更斩杀其王,其功绩丝毫不逊于本朝任何一人,你二人不妨将他事迹纳入,以免他人诟病我曹家心胸狭隘。”

  至此,那战争的宣传之轮如隆隆战车,轰轰烈烈地启动起来。曹炬心中正暗自思量,忽又忆起一事,忙道:“父亲,此等举措前人从未施行,即便舒晓云殚精竭虑忙碌一月,也仅能让京城民众得见。莫若令吏部与礼部共同传命,着各县选派十人进京,于京城演练娴熟后再返回各地,力求半年之内,让我大宋多数百姓皆能观到此戏。”

  曹佾点头称是,道:“此事明日早朝,为父便吩咐韩琦等人着手操办。”

  舒晓云紧接着说道:“曹伯父,小女子以为,戏中女子角色理应由女子饰演,朝廷传命之时,还望特意点明此节。”舒晓云前世对男性花旦厌恶至极,每每于电视之上见之,便觉浑身不自在。如今既然自己开启戏曲先河,定不能让此等情形再现。

  曹佾此前只觉新奇,尚未虑及此点,此刻听舒晓云这般言说,心中不禁泛起犹豫。大宋虽男女之防并非严苛至极,但让非亲非故的青年男女于大庭广众之下同台献艺,且以夫妻相称,终究有些不合时宜,朝中那帮儒家之士不知又要如何评说。

  曹炬深明舒晓云心意,亦说道:“父亲,晓云所言极是。此戏唯有逼真,方可触动人心。试想,若一大男人于台上故作娇娆女子之态,台下众人怕是未等开演,便已哄笑不止了。”

  曹佾轻叹一声,道:“如此,舒姑娘便先尽快将此戏排演出来,待朝中大臣观阅之后,再做定夺。”

  曹佾踱步数步,忽道:“炬儿,你且先退下,为父有话要与晓云相商。”

  曹炬知晓父亲不会无端唤舒晓云前来,无奈应道:“孩儿遵命。”

  待曹炬离去,舒晓云独对当世第一权臣,心中实是忐忑难安。契丹皇上虽为一国之君,然其对自己心存爱慕,于他面前,自己尚可勉强应对。可面对曹佾,舒晓云只觉自身毫无凭借。辽国纳言所中,关于这位大宋枢密使的资料,满满当当放置了数大柜子,舒晓云曾悉心研读不下数十遍。此人出身曹家旁系寒门,一路攀升至枢密使高位,将大宋朝政大权紧握手中,行事杀伐果断,心狠手辣,除对内外略有顾忌,几近毫无破绽。或许,他才是当世真正的枭雄,相较之下,曹炬终究显得太过稚嫩。

  曹佾缓缓落座,开口道:“舒姑娘,本相早闻辽国兵马大元帅萧天佑有一义女,才情卓绝,举世无双,深受契丹皇上赏识,年纪轻轻便执掌纳言所,只是未曾料到,今日竟能与姑娘相见。”

  舒晓云干笑两声,道:“曹伯父过誉了。”

  曹佾摇头道:“本相所言绝非虚言。舒姑娘应知,本相生平宏愿,便是荡平辽、大理、西夏三国,使华夏重归一统。自任枢密使以来,本相先后遣往辽国七批细作,共计一百二十二人,却仅有十三人生还。整整三年,与一人交锋从未占得先机,此乃本相生平罕有之经历。”

  舒晓云谨慎说道:“曹伯父,辽国与大宋情形不同,昔日世家余孽时刻妄图刺杀契丹皇上,故而纳言所眼线遍布辽都,任何外来之人皆难以隐匿行迹,此并非全是小女子之功。况且,小女子虽费尽心思,终究还是让那十几人逃出辽都,还带走了辽国东线各级将领名册,如此看来,倒是小女子棋差一招。”

  曹佾微微一笑,道:“此事恐怕是舒姑娘有意为之吧?当时本相真正欲得者,乃辽国东线兵力部署详图,然那些人带回的却是一张仿制图,莫非此图便是出自姑娘之手?”

  舒晓云心头一松,轻笑道:“曹伯父果然慧眼如炬,方才小女子还不敢提及此事呢。”

  曹佾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道:“此事若还需舒姑娘暗中提醒,那本相可真算是完败于你之手了。”

  舒晓云道:“曹伯父雄才大略,于朝堂之上运筹帷幄,于沙场上决胜千里,皆从未遇敌手。小女子不过在些许小伎俩上略知一二,与伯父相比,实乃天壤之别。”

  “于细微处可见宏大,舒姑娘太过自谦了。”曹佾神色陡然一肃,道,“不过,本相有一事始终不解,舒姑娘,契丹皇上所能给予你的,远非曹炬可比,只要你点头,荣华富贵便如探囊取物,可你为何偏偏钟情于曹炬这毛头小子?莫要再提你本是成都城人氏之类言语,本相决然不会轻信。”

  舒晓云心中一凛,深知这定是曹佾对自己的最后考验,且至关重要。曹炬编造自己是其儿时于成都城的旧友,起初不过是说予杨小云与高滔滔听闻,岂料太行山一事突然败露,杨小云无奈之下,只得将此事告知曹佾夫妇。可欲使曹佾信服,谈何容易?曹佾若执意追查到底,任凭编造得如何天衣无缝,亦是徒劳。

  舒晓云低下头,思绪如疾风骤转,忽有所悟:曹夫人何在?她今日理应未出府,以曹夫人对曹炬的疼爱,曹佾训斥曹炬之际,她理应在场才是,莫非……

  舒晓云偷偷觑了一眼,只见书房内室之门挂着门帘,心中顿时有了计较,坦然笑道:“曹伯父,小女子身世之事,曹公子亦是一番美意,他如何言说,小女子便如何应承。”

  曹佾颇感意外,未料舒晓云竟如此干脆承认,不禁冷哼一声:“果然不出本相所料,那你既深受契丹皇上宠爱,又为何要来我大宋?”

  “契丹皇上确实赏识小女子才情,甚至有意立小女子为妃。身为女子,又岂有抉择之权?辽国女子十六岁便可谈婚论嫁,小女子今年已然十九岁,此前多次婉拒入宫,能想的借口皆已用尽,眼见实在无法推脱,便寻了个由头来到大宋,只求能拖延一日是一日。”

  曹佾问道:“那你究竟为何不愿入宫?”

  舒晓云苦笑道:“曹伯父想必对小女子有所了解,应知小女子虽为萧天佑义女,实则本是山村孤女。一入宫门,便如深陷深渊,以小女子这般身世,于宫中该如何自处?契丹皇上越是宠爱,便越易招人嫉恨,何况历朝历代皆对后宫干政忌讳颇深,义父萧天佑亦因此对小女子心存戒备。至于荣华富贵,曹伯父觉得小女子会贪恋这些吗?”

  曹佾思索片刻,道:“不错,以你的才情,定然期望能一展抱负,不会甘愿困于嫔妃争斗之中。但这仍不足以解释,你为何要委身于曹炬,况且你亦清楚,曹炬未必能立你为正室。”

  舒晓云幽幽一叹,道:“此事说来颇为奇妙,曹伯父恐难置信。若要归咎,只能怪上天为何让小女子生于辽国,而非大宋。”

  此语说得没头没脑,曹佾面露疑惑:“舒姑娘此言是何意?”

  舒晓云目光有些迷离,轻声道:“曹伯父可相信缘分之说?”

  曹佾沉思片刻,皱眉道:“‘缘’之说,似是佛家言论,本相略有耳闻。”

  “小女子初至京城便邂逅曹公子,初次相见,便觉心头莫名一动,仿佛此人万分熟悉,只是彼时心中尚存敌意,未曾细想。后来二人你来我往,斗智斗谋,时日一久,一颗心竟不知不觉系于他身,或许,这便是前世注定的缘分吧。”说着说着,舒晓云声音渐低,到最后几不可闻。

  曹佾冷笑道:“如此说来,此事未免太过儿戏。”

  舒晓云挺直身子,道:“曹伯父,两情相悦,本就难以言明。当年,您不过是一介贫寒子弟,夫人身为毕家嫡长女,身份尊贵无比,世间鲜有人及,却偏偏对您倾心相待,在外人眼中,同样难以理解。”

  曹佾一怔,细细回想,确有几分道理。当年自己与狄青不过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夫人缘何钟情于自己,曹佾至今仍有些懵懂。

  曹佾沉吟片刻,道:“舒姑娘,依你所言,你是因情留在大宋,可恕本相直言,据本相观察,曹炬身边诸多女子,他待你并无特别之处,至多一视同仁,这又作何解释?”

  舒晓云心中猛地一震,随即一阵酸涩,未曾想连曹佾都瞧出了此节。

  曹佾紧紧盯着舒晓云,看她如何自圆其说。岂料这女子竟低头轻声抽泣起来,哽咽道:“曹伯父是在讥笑小女子厚颜无耻么?”

  曹佾并未为之所动,淡淡道:“本相并无此意,只是对此深感疑惑罢了。”

  舒晓云拭去泪水,道:“小女子心中亦明白此点。可又能如何?公子为小女子之事已竭尽全力,况且杨小云姐姐与灵儿公主与公子相识多年,小女子来至京城不过数月,又有何资格与她们相争?”

  曹佾哂笑道:“此语若出自他人之口,倒也在理,可舒姑娘你又怎会是甘居人下之辈?”

  舒晓云轻声道:“曹伯父此言乃针对世间男子,然女子心中,最重者不过一个‘情’字。纵使有经天纬地之才,难道终究还能封侯拜相不成?”

  舒晓云一口咬定是因“情”,曹佾一时竟也无计可施,冷哼道:“曹炬这小子胆大妄为,行事不计后果,你若真心钟情于他,倒也算个异数。”

  恰在此时,内室忽传来一声冷哼,声音虽轻,却逃不过舒晓云的留意,又见曹佾神色微变,心中暗忖,曹夫人果然在内,当下说道:“伯父对曹公子的评价有所偏差。小女子在辽国之时,可谓目空一切,从不轻易服人,未曾想来到大宋,遇见公子后竟处处受制,由此足见公子之能。”

  舒晓云忽含泪带笑道:“小女子听闻,世间为人父母者,皆觉自家孩儿百般好,唯有如公子这般天赋超群者例外。曹伯父内心虽认可曹公子之能,平日却专挑其不足之处严加训斥,致使公子在伯父面前战战兢兢,这般心态,倒也有趣。”

  曹佾略显尴尬,连连咳嗽数声,正欲开口,忽闻一阵笑声传来,曹夫人自内屋步出,说道:“晓云说得极是,别家孩子若有出息,父母皆引以为傲,唯有老爷对曹炬百般挑剔,妾身亦早有不满。”

  舒晓云赶忙起身,裣衽行礼道:“参见夫人。”

继续阅读:第237章 失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宋时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