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花言巧语
日月重照2025-10-13 17:153,336

  狄青微微颔首,又与杨文广等人一一见过。待目光落至曹炬面前时,狄青神色微微一顿,曹炬躬身说道:“末将曹炬,拜见大帅。”

  “嗯,在西宁可还习惯?”狄青开口询问。

  “多谢大帅关怀,末将并无不适。”曹炬恭敬回应。

  “不错,没负了你父亲与本帅的期望。”狄青点点头,轻声说道,“只是,可惜了……”曹炬在西宁的种种作为,高尽忠已向狄青详细禀报。在狄青看来,曹炬实乃统领之才,孤军出塞,联合吐蕃,密会程氏一族,当机立断,立下奇功,相比之下,这少年的武功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只可惜临行前,曹佾已与他商议过,此战一完,便让曹炬随他一同回汴梁,日后怕是不会再从军。狄青为此甚至与曹佾争执起来,曹佾却只是冷冷说道:你可曾听闻,有身处边疆的曹家宗主?

  狄青自然知晓,历代曹家的重心皆在朝堂之上,他想让曹炬留在军中,也存了那么一丝别样的心思。对皇室而言,这少年留在边疆,总比在京城要好。曹佾毕竟出身曹家旁系,在朝中根基远不及当年的曹旭,身边可用之人不多,虽在朝中提拔了一些剑南旧部,但时日尚短,还未成气候。真正能堪大用的,反倒是投诚的韩琦。而京城曹家族人虽多,却大多平庸,若真有才华横溢之士,这宗主之位又怎会轮到曹佾?因此曹佾急于将曹炬留在身边。在曹炬身上,狄青能清晰看到曹佾的影子,一样的心机深沉,一样为成事不拘小节,而且更让狄青忧虑的是,这少年比当年的曹佾还要厉害,曹佾像他这般年纪时,还在清风山山下与自己一同打猎摸鱼呢。

  ……

  ……

  狄青见过在场众将,这些人皆行伍出身,平日里大大咧咧,粗话连篇,但到了这般正式场合,反倒显得有些拘谨。

  狄青见状,便说道:“此处风大,高统领,进营再叙吧。”

  众人进入营帐,狄青端坐帐前,目光在众将身上扫过,忽然问道:“禁军都指挥使曹岯何在?”

  高尽忠一愣,下意识看向曹炬。曹炬出列禀道:“三哥暂不属于西宁大营,因此未随统领大人一同叩见大帅,此刻他应在末将帐中。”

  狄青冷哼一声,身旁一亲兵俯身递上一份卷宗,狄青打开念道:“枢密院有令,原禁军都指挥使曹岯,调至西宁大营,出任统制一职。”

  高尽忠突然想起,曹炬曾说过,他三哥与狄青之女即将定亲。只是曹岯来西宁大营时,正值军情突变,自己忙得晕头转向,竟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这可有些失礼了。

  狄青将卷宗合上,说道:“高统领,日后这曹岯便是你麾下将领,可要好好管束。”

  高尽忠却领会错了意思,还以为狄青暗示自己加以提拔,笑道:“大帅统领西宁军务,曹岯曹将军不也是大帅部属么。”

  狄青不知高尽忠已得知狄曹两家结亲之事,转而问道:“西宁军情如何?”

  高尽忠答道:“回大帅,末将得知塞尔柱帝国东来之后,即刻命杨文广杨将军前往辽国大营,与萧天佑商议此事。萧天佑与我大营想法基本一致,皆认为如今吐蕃势弱,我大宋与辽国北疆大军,今后数十年内的大敌,便是这塞尔柱帝国。难得塞尔柱帝国如今陷入内乱,不管用何种手段,绝不能让这塞尔柱帝国安然退回阿尔泰山。若其一旦退去,我大宋与辽国联军面对的,便只有东塞尔柱帝国,届时战与和该如何抉择?若战,虽说胜算不小,但我大宋与辽国联军恐怕也会元气大伤,万一塞尔柱帝国再度来袭,难以与之抗衡。若是按兵不动,便是放任东塞尔柱帝国在北疆扎根,恐怕不出十年,这塞尔柱帝国便会比当年的吐蕃还要强盛。因此,辽国大军已经开拔西进百里,在塞尔柱帝国侧后方驻扎。”

  狄青沉吟片刻,问道:“那程氏一族有何消息?”

  “曹将军已告知程氏一族大帅前来西宁之事,其宗主程思非欲派遣长子程浩然,不日便来我大营参见大帅。”

  狄青冷笑道:“看来东塞尔柱帝国一心想靠我大宋与辽国联军为其撑腰啊。也罢,派人告知程氏一族,明日便让那程浩然来见本帅。”

  高尽忠又道:“大帅,萧天佑曾告诫杨将军,大宋与辽国联军在西宁向来同进共退,若我大宋与东塞尔柱帝国有所商议,辽军定要有将领在场,请大帅定夺。”

  狄青笑道:“这萧天佑过于谨慎了吧,难道我大宋会联合回纥攻打辽国不成?本帅只想听听程氏一族的说辞,待到正式商议时再告知辽国,他萧天佑若想知晓详情,就亲自来我大营吧,本帅正好与他叙旧。”

  帐中诸将闻言,也都笑了起来。

  高尽忠道:“末将即刻派人通知程氏一族。塞尔柱帝国大营距此不过五十里,日落之前定能赶到。大帅一路辛苦,末将准备了些薄酒,为大帅接风,还望大帅赏光。”

  狄青皱眉道:“尽忠,你何时也学起官场这套虚礼了,大敌当前,还饮什么酒。”

  高尽忠笑道:“大帅十余年重返西宁,末将也是众意难违啊。不过请大帅放心,每人饮酒仅限一壶,最多只是暖暖身子而已,绝不过量,就是大帅想多饮,末将也绝不答应。”

  众人顿时哄笑起来。狄青摇头苦笑道:“也罢,随你吧。”

  高尽忠将狄青送至新建的营帐,寒暄一阵后,便告辞前去准备酒宴。狄青刚想休息一会儿,亲兵进来禀报道:“大帅,曹炬曹将军求见。”

  狄青也正想找机会与曹炬详谈一番,便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一人走进营帐,快步来到狄青面前,解开身上的披风,单膝跪地:“末将曹岯,拜见大帅。”

  狄青一听这声音,顿时怒火上涌,定睛一看,果然是曹岯。只见他赤着上身,背上绑着几根树枝,双手还平托着一根马鞭。

  “曹岯,你还敢来见本帅?”狄青压低声音,毕竟狄曹两家订亲之事尚未公开宣扬,便是帐外的亲兵也不知情。

  “侄儿自知有愧于伯父,特来负荆请罪,请伯父惩处。”曹岯心里有点发虚,曹炬原本让他背几根带刺的荆棘,刺破点皮也无妨,但这玩意干枯后极易燃烧,通常用作引火之物。十余万大军驻扎在此,竟然方圆十里都找不到一根,曹岯只好用树枝代替。

  幸好狄青虽知负荆请罪这一典故,但具体详情早已忘却,也没计较曹岯背的是什么。狄青从他手中拿过马鞭,本想挥起就打,可想了想,若真把这小子打伤了,别人问起来如何解释,总不能说这小子逃婚,自己这未来丈人教训他吧?反正他已隶属西宁,日后整治他的办法多的是。

  狄青手持马鞭,敲着曹岯的头道:“你突然离京出走,究竟所为何事?”

  “回纥未平,何以家为?”

  曹岯昂首说道:“侄儿十五岁从军,十八岁参与宋理之战,从未落于人后。如今我大宋边患又起,五弟年仅弱冠,便已率京城众多世家子弟,在两军阵前御敌。侄儿身为兄长,堂堂七尺男儿,却整日在京城街巷厮混,实在羞愧难当。侄儿曾多次请求双亲,想来西宁军中效力,可均未获准。思来想去,侄儿唯有不告而别。”

  狄青喝道:“那你为何偏在与萍儿定亲之日离京,置我狄家颜面于何地?”

  “当年伯父大破吐蕃之战,统制以下将领十损其五,而塞尔柱帝国之强势,不在吐蕃之下。侄儿既已决意来西宁,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若此时与萍姑娘定亲,两军阵前侄儿若有不测,马革裹尸已是万幸,沙场白骨连草根亦是常见之事,如此岂非要连累于她?素闻郭伯父最疼爱萍姑娘,也深知我曹家行事风格。若是一旦定了亲,难道忍心让她背负曹家媳妇之名,孤老终生吗?”

  “马革裹尸,沙场白骨连草根?”狄青喃喃念道,想起昔日诸多同袍战死沙场,多数人连尸体都无法找回,不禁黯然神伤。过了一会儿,才又说道:“岯儿,你也太小瞧本帅了。本帅亦是行伍出身,萍儿既是本帅之女,早已明白沙场生死无常。她若与你订了亲,无论生死,萍儿此生都是曹家儿媳。”

  狄青自从觉得狄曹两家结亲之事已无法再拖后,便对曹岯了解了一番,知道这小子是块从军的好料子。在与大理国一战中的战功虽略有夸大,但基本属实,在世家子弟中已属难得。他方才所说离家出走的原因虽有些突然,但也说得过去。

  若狄青知晓曹岯离家出走差点把大嫂也带走了,肯定当场拔刀,把这小子劈成碎片。

  “起来吧。”狄青随手把马鞭丢在一旁,“把披风披上。”

  曹岯心中一喜,小五说得没错,关键就在最后一句,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曹炬前世也曾为官多年,对心理学颇有研究。他知道,曹岯若只是一味开脱罪责,反而不妥。在小节处故意曲解狄青,让狄青为自己辩解一下,那潜意识中就会对曹岯的说辞多几分相信。这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什么效应曹炬已记不清了,但他前世也曾用过几次,颇为管用。顺便又教了曹岯一句唐代岑参所写的“沙场白骨连草根”,道尽了战事的惨烈,狄青心神激荡之下,果然中计。

  “你若真心想来西宁从军,为何不早些与本帅说明?”狄青道,“本帅也可替你向佾公说情。”

  曹岯苦笑道:“大帅,此事即便家父同意,娘那边也说不过去啊。”

  狄青想想也是,毕雅蝶的为人他自然十分了解,曹佾这一生最怕老婆,若她执意不许,也只能退避三舍了。

继续阅读:第320章 真实想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宋时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