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曹家的说客
日月重照2025-07-30 09:444,752

  成都城啊,那可是咱大宋西南方向特别关键的一座重镇,还正好处于交通要道上。这时候,天刚蒙蒙亮,从南北两边来的行人,早就在城门口排起了老长的队伍。

  “二叔,咱们到成都城咯。”

  “哦。”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慢慢从车里下来,活动活动那酸痛的身子骨,心里头暗自感慨,哎呀,都不记得有多少年没像这样着急赶路了,看来不服老真不行喽。

  成都城门那儿的守卫走过来,把这辆马车上下打量了一番,开口就问:“从哪儿过来的呀?”

  驾车的年轻后生赶忙递上通关文书,回答说:“从京城来的。”

  守卫接过文书瞅了瞅,忍不住轻咦一声,说道:“你们这速度可够快的呀,从京城出发那天是初八,今儿才十七就到这儿了,这一路赶得够紧的啊。你们来成都城干啥呢?”

  旁边的老者就说了:“我们是来这儿探亲的。”

  守卫又翻了翻文书,没发现啥问题,就往身后指了指,说道:“行嘞,去那边交五十文钱,你们就能进城了。”

  “五十文?”年轻后生忍不住叫出声来。

  守卫斜了他一眼,说:“咋,嫌多啊?”

  “倒不是,”年轻后生笑着说,“我就是觉得挺奇怪的,从京城一路过来,哪个关卡不是收上百文,甚至四五百文的,你们这儿咋收这么少呢?”

  守卫脸上有点得意,说道:“这可是咱们知府曹大人定下的规矩。刚开始我们也不明白,曹大人说啊,成都城虽说在大道上,但又不是非得从这儿走不可,要是税费定高了,那些商队要是不怕麻烦,多花点时间绕点路,完全可以从周边村子的小路过去。现在咱们就收五十文,来往的车辆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呢。这些人到了成都城,怎么着也得买点东西,或者住上几天吧,这样算下来,不比光在城门这儿收钱强多啦。你们是驾车来的,要是单人匹马,只要十文钱就行。”

  年轻后生微微一愣,琢磨了一下,还真觉得挺有道理。旁边的老者也在心里默默点头。

  进了城门,有个像是伙计的人迎了上来,问道:“二位客官,需不需要给马车擦一擦呀?”

  年轻后生摇了摇头,表示不需要。可这人不罢休,跟着马车就说:“您瞧瞧这马车,全是尘土,二位还是擦一擦吧。小店这儿还有免费的茶水,二位可以稍微休息一会儿,还能听人讲讲成都城的风土人情呢。要是二位打算住店,小的还能带着二位去咱成都城最好的客栈,包您二位满意。”

  年轻后生刚要说话,老者却挺有兴致地说:“行啊,我们正好歇会儿脚。”

  两人就跟着这伙计来到一个地方,只见街道两边有七八间洗车铺子。

  老者坐下后笑着说:“你这伙计还挺机灵,还跑到城门口拉客人。”

  伙计赶忙回答:“哪是小的机灵呀,这边哪家铺子不是这样干的,就是小的运气好,碰到二位从大老远来的贵客。”

  年轻后生问:“你咋就知道我们是贵客,还从老远来的呢?”

  伙计指了指他们的马车,说:“看二位这马车就知道啦。这车看着样子普通,可做工那叫一个精致,车轮的承轴用的都是特别好的桐木,用料比一般的马车多了三分之一呢。再看这两匹马,精神头十足,特别神骏,恕我眼拙,看着应该是党项拓拔部的马,咱成都府可没有这样的马。”

  老者笑着说:“小哥儿眼光不错啊。”

  这时候,另一个伙计端上了茶水。年轻后生喝了一口,“扑”地一下就吐出来了,说道:“你们这是什么茶呀,根本没法喝。”

  老者也抿了一口,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伙计一拍自己脑袋,说道:“都怪小的,二位可是贵客,肯定瞧不上这种茶。”他看了看两人,有点为难地说:“二位客倌,好茶只有对面的茶庄才有卖的。”

  老者和年轻后生互相看了看,苦笑着摇摇头。年轻后生从怀里掏出几个大钱,扔给伙计,说:“去买点好茶叶来,多出来的钱就当赏你了。”

  “好嘞,二位稍等会儿。”

  这伙计手脚还挺麻利,没过一会儿就把重新泡好的茶端上来了。

  年轻后生又问:“你们咋把铺子开在城门口啊,官府不管吗?”

  伙计嘿嘿一笑,说:“这块地是城兵卫的,没他们点头,我们哪敢开呀。别看二位进城就花了五十文,可加上我们这些铺子每年交给他们的租金,那些守卫拿到的钱可比以前多多了。二位慢慢坐,我这就给二位擦车去。”

  车铺的几个伙计干活挺麻溜,没一会儿就把马车擦得干干净净,跟新的似的。

  伙计擦完车,走过来问:“二位等会儿要去哪儿呀,需不需要小的给二位带个路?”

  年轻后生又扔了个大钱给他,说:“你带我们去知府府宅。”

  伙计一听,吓了一跳,差点没接住那大钱。

  老者赶忙说:“老夫有个侄儿在知府府做事,好些年没见了,特意来看看他。”

  伙计心里虽然有点怀疑,但瞧见年轻后生脸色不太好,就乖乖闭上嘴,带着两人往知府府宅走去。一路上大气都不敢出,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到了知府府宅跟前,年轻后生对伙计说:“你可以走了。”

  伙计弯着腰退开,一转过弯就撒腿跑了,心里想着这两人肯定不是一般人,可别因为自己刚才说的话惹上啥麻烦才好。

  年轻后生走上前,握住门环敲了几下。不一会儿,一个家丁走出来,傲气地问:“干啥的?”

  年轻后生脸色一沉,旁边的老者赶忙拦住他,对家丁说:“这位小哥,麻烦你去通报一声你家曹大人,就说京城有老朋友来了。”

  家丁一听是从京城来的,那股傲气顿时少了几分,说:“有拜帖吗?”

  老者笑着掏出一张名帖递给家丁。家丁看了看这帖子,虽说不华丽,但是古朴又雅致,一看就不是普通东西,态度马上客气了不少,说:“那请二位稍等会儿。”说完就转身进去通报了。

  年轻后生忍不住哼了一声,说:“架子还不小。”

  老者摇摇头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你家的门房也不见得就好到哪儿去。再说了,曹佾现在既是剑南节度使,又兼任成都知府,这份荣耀,咱大宋开国以来都没几个人能有,那威风简直一时无双啊。”

  这会儿呢,曹佾正和曹媛、曹夫人在书房里商量官家给他的任命事儿。

  曹媛说:“大哥,我看官家的圣旨也该快到了吧。”

  曹夫人笑着说:“剑南节度使兼任成都知府,啧啧,这份荣耀,恐怕也就开国那几位王爷能比得上喽。”

  曹佾叹了口气,说:“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有点担心,树大招风啊。”

  曹夫人撇撇嘴说:“有啥可担心的,官家这是打算培养自己的心腹势力了。自从他登基以后,朝政被你那远房堂大伯把持了十年了,官家在朝中亲信没几个。任命丁谓当宰执,就是为了打压你们曹家的势力。现在曹家在朝中当重臣的,也就只有曹仪了。这人呐,心胸狭窄,还自命不凡,眼光又短浅,成不了啥大事……”

  回到自己家里,曹媛变得活泼多了,被曹夫人对曹仪这一通评价逗得咯咯直笑,说:“难怪嫂嫂当年甩了曹仪,嫁给我哥哥呢。”

  曹夫人脸一红,瞪了曹媛一眼,说:“是啊,要不是为了摆脱曹仪,我才不会这么轻易就嫁给你哥哥。”

  曹佾无奈地摇摇头,苦笑着,在这两个女人面前,他向来都占不到啥便宜,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

  曹夫人和曹媛闹了一会儿,接着说:“当今官家呢,有点优柔寡断,算不上是个英明的君主。”曹夫人看了看曹媛,吐了吐舌头,曹媛转过头去,就当没看见。

  “不过官家心里还是想做个中兴之主的。官家最厉害的就是会识人用人,特别是他不顾满朝文武反对,重用出身平民的狄青,结果狄青一下子就平定了西宁防线的麻烦。咱大宋开国以来,大辽一直是咱们的劲敌。现在的辽主年纪轻轻,就把朝中四大重臣给铲除了,还满门抄斩,听说幽州城外血流成河,辽人不管上下都归心了。辽主还封名将萧天佑为兵马大元帅,摆明了是想图谋中原呐。大理呢,虽然没啥进取心,可人家地处云南,几十年来都没啥战乱,富得流油,不能小瞧。西夏在宁夏路那块,国土不大,一马平川的,没啥险要可守,相对来说威胁小一点。但要是咱大宋和大辽打起来,谁能保证大辽不会来个‘远交近攻’,联合大理和西夏一块儿攻打咱们呢?再看看现在朝中那些大臣,大多数都挺平庸的。除了丁谓,这人有心机,手段也狠辣,可就知道任人唯亲,一门心思培养丁家的势力,官家早就看他不顺眼了。算起来,官家执政都快二十年了,在朝中的根基也越来越厚,家父和曹旭又都退隐了,现在正是他大展拳脚的时候,所以就想重用你们俩,毕竟你们陪他闹过花灯,算是……朋友嘛。”

  曹媛捂着嘴偷偷笑,曹佾听着有点尴尬。

  当年啊,官家经常微服出来找曹佾和狄青一起玩,那时候他俩也不知道官家的身份,玩起来啥都不顾忌。有一年元宵节,汴梁城到处张灯结彩,三人就结伴去看花灯。结果碰到一个尚书家的公子在大街上调戏女子,他们三个年轻气盛,就上前阻拦,说着说着就动起手来了。曹佾和狄青看出对方是当官的家里人,下手还留了点情,官家可不管那么多,出手又狠又辣,差点把那尚书公子给废了。后来对方找了帮手来,他们三个打不过,只能赶紧跑。多亏了当时还是毕家小姐的曹夫人帮忙,把他们藏起来,才躲过这一劫。

  曹媛偷笑了一会儿,忍不住称赞说:“嫂嫂不愧是太傅府的大小姐,对朝政分析得这么透彻。”

  曹夫人微微一笑,没说话。

  曹佾却皱着眉头说:“也不知道为啥,我总觉得官家这么做还有别的意思。”

  曹媛说:“先不管那些了,大哥,官家给你三年时间掌控剑南那边的战事,应该没啥问题吧?”

  曹佾想了一会儿,说:“应该没问题。剑南大营的彭常剑,还有夫人的堂弟毕志超,那可都是一等一的战将。稍微培养培养,肯定能成大气候。再说了,大理和西夏好些年没打过仗了,军队纪律松散,将士们也没啥斗志。他们要是不来进攻就算了,要是敢来,咱们的军队肯定能一下子把他们打败。”

  曹媛一拍手,说:“那就让毕志超当主将,彭常剑当副将。彭常剑打仗是猛,可他没啥背景,要是让他当主将,真不知道他以后会倒向朝廷哪一边,除非能确定他效忠大哥,不然就只能当副将。毕志超有嫂嫂在,肯定能管住他。”

  曹佾点点头,表示同意。

  就在这时候,府里的管事周铭进来了,拿着一份拜贴说:“老爷,门口有客人求见,说是从京城来的。”

  曹佾心里有点纳闷,京城会有谁来呢?他接过帖子打开一看,惊讶地咦了一声。

  曹媛赶忙问:“是谁啊?”

  曹佾深吸一口气,说:“是京城曹家的大印,看下面的印记,来人应该是二叔曹鹫。”

  曹媛吃了一惊,说:他来干啥呀?”

  曹佾说:“不管他为啥来,先去迎接吧,怎么说他也是长辈。”

  曹夫人翻了翻拜贴,却说:“不行。他这次只用曹家的印记表明身份,没写名字,看来不想让人知道。让周管家把他们带到这儿来就行。”

  曹佾知道夫人是太傅府出身,对世家的那些礼仪门道特别清楚,就吩咐周铭把两人带到书房来。

  等周铭出去了,曹夫人想了想,笑着说:“夫君别担心,要是妾身没猜错,曹鹫这次来,说不定是好事呢。”

  周管家带着曹鹫和曹封来到书房,曹鹫和曹封给曹媛行礼,说:“参见媛德妃娘娘。”听他们这语气,好像早就知道曹媛会在这儿,一点都不惊讶。

  曹媛说:“二叔免礼,自家人不用这么客气。”她看了看曹封,问:“这位是?”

  曹鹫赶紧介绍:“这是老夫的侄子曹封,封儿,还不拜见你公伯大哥和嫂嫂。”

  曹佾赶忙拦住,笑着说:“都是自家人,别这么见外。二叔、封弟,快请坐。”

  “二叔这次来成都城,有啥重要的事儿吗?”

  曹鹫笑着说:“老夫这次专门来看看公伯贤侄,顺便恭喜贤侄荣升剑南节度使。”

  曹佾拱手说道:“这都是官家厚爱,小侄实在愧不敢当。”

  “呵呵,贤侄太谦虚了,是官家眼光好,看出贤侄有出众的才能啊。”

  “二叔过奖了。”

  曹鹫说:“自从贤侄到成都府当差,把成都府治理得那叫一个井井有条。刚才进城的时候,我和封儿瞧了瞧,成都城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的,都说多亏了曹大人呢。”

  “二叔过誉了。”

  曹佾在官场这么多年,应付这些场面话那是轻轻松松。虽然心里头疑惑,但一点不耐烦都没表现出来。嘴上还是很谦逊地说:“这都是小侄该做的,怎么说小侄也是曹氏家族的人嘛。”

  曹鹫说:“没错,咱们都是曹氏一脉。从本朝太祖那会儿起,朝中历代的宰执,曹家人能占十之三四,就说我大哥,在相位上就待了二十年,那权势,那可是显赫一时啊。不过老话说得好,‘盛极而衰’,当年秦王政横扫天下,统一六国,最后不也二世就亡了嘛。咱们曹氏一族风光了这么多年,也算是个例外了,贤侄你觉得呢?”

  两人客气了好一会儿,曹鹫说:“贤侄虽说只是一府的知府,可对咱大宋蜀中三州的曹氏一族照顾得挺周到,老夫在这儿谢谢贤侄了。”

  曹佾心里想,终于要说到正题了。他可不相信曹鹫是专门来夸他的,

继续阅读:第15章 家族利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宋时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