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李先生的选择
日月重照2025-07-29 16:442,903

  可不去京城又能往哪儿躲呢?石榴姐在曹府伺候老夫人好些年,本就是土生土长的汴梁人,一听不久能回京城,当场哭得稀里哗啦。她爹娘还在世,底下还有俩弟弟,当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才把她卖到曹府。这几年靠石榴姐月月往家捎钱,日子总算能过了,她心里头早就盼着回去。要说李擎天,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石榴姐和她肚子里的崽。虽说俩人没拜过天地,但在李擎天心里,早把她当成明媒正娶的媳妇了。为啥对她这么百依百顺?说起来都是伤心事——石榴姐眉眼间那股子温柔带泼辣的劲儿,跟他当年的妻子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时候他老婆是明教天魅宗的弟子,怀了孕还被白道的人追着砍,最后活生生被打死了,跟眼前这石榴姐一样,都是苦命人。

  李擎天在曹府混了六年,当年闯荡江湖的雄心早磨成了豆腐脑,如今就图个老婆孩子热乎炕头的安稳日子。每天最得劲的时刻,就是贴着石榴姐的肚子,跟她一块儿感受小娃娃在里头扑腾,俩人还合计着等娃出生了,该取啥名、穿啥衣。就刚才,石榴姐还跟他掏心窝子说:“你要是真不愿进京,我就跟着你走天涯,可肚里这娃……怕是经不住折腾啊。”

  李擎天一听就心软成了泥。他比谁都清楚,自己在江湖上仇家能组个加强连,虽说金盆洗手六年了,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白道孙子压根没忘了他。石榴姐手无缚鸡之力,跟着他除了送命没啥好下场——他这辈子再也不想看着老婆孩子死在自己眼前了。再说了,就算侥幸活下来,他能让娃再走自己的老路?天天在刀口上舔血,算啥正经日子?思来想去,还是跟着徒弟曹炬最靠谱。要说对这小子的了解,李擎天敢拍胸脯:比他亲爹曹佾都透!别看曹炬表面上傻呵呵像个糯米团子,肚子里的弯弯绕绕比黄河还多。自己在江湖上也算个靠脑子吃饭的主儿,可这些年在这小子身上栽的跟头,十个簸箕都装不下。要是生个儿子,跟着曹炬混说不定能出人头地,可要是闺女……李擎天脸色骤变——那绝对不行!看来得跟石榴姐加把劲儿,必须生个带把的,以后也好护着姐姐。

  李擎天刚打定主意赖在曹家不走,曹佾就找上门来了。

  第二天大早,李擎天还在院里耍把式呢,就被曹佾派人拎到了书房。一进门,见曹佾黑着脸跟锅底似的,曹夫人在旁边唉声叹气,心里顿时透亮:准是为了曹炬那“怪病”来兴师问罪了。

  原来昨晚曹佾听夫人说了曹炬徒手扔烈马的事儿,整宿没合眼,见李擎天进来,连个“坐”都没喊,直接蹦起来问:“李先生,我家那混小子的病……还有救不?”

  李擎天假装摸胡子沉吟了半天。说实话,这些天楚炬偷偷往金沙江大营跑,他耳根子难得清净了几天,对这徒弟的气也消了不少。可昨晚一琢磨生男生女的事儿,突然就不想说实话了,于是把之前糊弄曹夫人的话又倒腾了一遍。

  曹佾听完更愁了。他亲眼见过儿子扔马的狠劲儿,要不是自己亲生的,早当妖怪给捆了。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他比谁都明白“得失”二字——曹炬既然有这天生神力,李擎天说的“童子身不保则武功尽废”,保不准就是真的。

  “那先生可有啥破解的招儿?”曹佾声音都沉得能砸坑。

  李擎天一抱拳:“这几天吴某把脑袋都想破了,还真琢磨出点门道。大人放心,这事儿因我而起,就算挖地三尺,我也得给您把解药找出来。”

  曹佾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李先生知道,本官奉官家旨意要进京了。您是小儿的师父,文韬武略都是顶尖的,本官心里头佩服得很。想请您当本府的客卿,以后多帮衬帮衬,您看咋样?”

  李擎天心里“咯噔”一声:果然,白吃白喝的日子到头了。曹佾在成都啥事儿都能摆得平,压根用不着他;可去了京城那是非窝,多一个帮手就多一分胜算。想了想,反正打算在曹府长住,出力就出力呗,于是拱手道:“大人这么瞧得起吴某,我哪能不答应?”

  曹佾刚要开口,李擎天突然绷直了脸:“不过有件事必须先跟大人坦白。”

  “先生请说。”

  “大人和夫人都知道吴某会两下子武功,我也就不藏着了——吴某是大理江湖中人,江湖上给面子,送了个‘天魔书生’的外号,现在是明教风驰门的门主。”

  “风驰门?”曹佾脸色一变,斜眼瞅了瞅曹夫人。曹夫人面上稳如老狗,心里早乐开了花:这事儿她早摸得门儿清,只是曹佾自从当了剑南节度使,一门心思扑在兵营里,俩人聚少离多,李擎天又一直没捅娄子,这才没挑明。

  屋里静得能听见蚂蚁爬墙。

  李擎天心里发虚,站起来拱了拱手:“大人,吴某知道明教在世人眼里就是旁门左道,口碑烂得跟茅坑似的。既然如此,吴某这就告辞。只求大人开恩,让石榴姐跟我一块儿走。”说完转身就要溜。

  “李先生留步。”曹夫人突然开口,转头冲曹佾笑出了花,“李先生跟咱们两家可是有老交情的,说出来吓你一跳!这都快百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了,夫君就别端着了。”

  李擎天彻底蒙圈:自己啥时候跟曹家攀上亲戚了?难不成是因为骗曹炬当徒弟?可看曹夫人那神神秘秘的样儿,显然不是这么简单。

  曹佾犹豫了老半天,终于点点头,对李擎天说:“李先生应该知道,我曹家先祖是本朝开国的武定侯曹彬公。但有个秘密一直没外人知道——曹彬公当年在江湖上混的时候,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叫曹惊蛰。”

  李擎天当场就跟被雷劈了似的,直勾勾盯着曹佾——要知道,曹惊蛰可是风驰门第十二代门主,当年江湖上疯传他和吐蕃高手在漠北死磕,最后俩人均归了西天后土。如今突然听说这曹惊蛰非但没死,还成了大宋开国功臣武定侯,李擎天脑子里的问号跟锅里下饺子似的,咕噜咕噜直冒。

  曹佾接着唠:“当年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杀进中原,后汉刘氏王朝稀里哗啦散了架。胡人在咱汉地烧杀抢掠,那会儿明教的周先生堪称天选之子,带着十万教众第一个抄起家伙抗胡。中原各大世家、门派也顾不上互相捅刀子了,纷纷响应,还一致推举周先生当头儿,发誓要把胡人撵回老家。”

  李擎天插话说:“这事儿我也有耳闻,那可是明教史上最风光的年月。可惜好景不长,周门主五年后突然人间蒸发,紧接着就传来曹堂主战死漠北的消息。白道那帮人趁机落井下石,逼得明教大部退回西域,中原就剩咱们风驰门和春华阁苦哈哈撑着。”

  说到这儿,李擎天突然一拍大腿:“合着我风驰门能在中原留条活路,是曹堂主暗中撑场子?”

  曹佾点头道:“正是这么回事。周先生失踪后,明教乱成一锅粥,先祖见同门为了权位打得头破血流,心都凉透了,就跟另一位毕长老宣布退出明教。俩人在明教祖师像前赌咒发誓,不带走一兵一卒,也绝不把明教武功外传,对外就说自己战死漠北。虽说退出了明教,可先祖和毕长老没忘抗胡的使命,转头就投奔了太祖,最后被封为武定侯。这事儿虽说隐秘,但各大世家和风驰门历任门主多少都知道点。风驰门打那以后虽说还顶着明教的名号,可对总坛的命令压根儿就没当回事。世家们看在先祖手握十万大军的份上,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李擎天长叹一口气,问道:“当年跟曹门主一起退教的毕长老,是不是毕为念毕长老?”

  曹夫人在旁边搭腔:“正是,后来改名毕成峰,就是妾身的先祖成峰公。”

  李擎天瞅瞅这夫妻俩,满脑子疑惑:“那大人和夫人为啥不会武功?”

  曹佾笑着说:“先祖和成峰公发过毒誓不外传明教武功,自家后人也不例外,所以曹、毕两家再没出过会明教功夫的人。这些秘辛夫人作为毕家长女,早就门儿清,我也是几年前听族里老人说的。没想到过了百年,先祖曾是风驰门主,如今炬儿又拜先生为师,重新学起了风驰武功,倒也不算违背先祖的誓言。”

  可李擎天心里却犯起了嘀咕:就曹炬那鬼精鬼精的样儿,咋看也不像是个正经八百的风驰传人啊!

继续阅读:第43章 雅苏楼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宋时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