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一针见血
日月重照2025-10-13 17:153,066

  本是庄重的行礼场合,赵灵儿在帐内轻唤一声“众卿免礼”便入帐歇息,舒晓云因身份不便受礼,只好在马车内静候。待帐外行礼声消散,她才小心翼翼掀帘走出,却不料引来了一阵嗡嗡议论:

  “这小娘子生得标致,是何人?”

  “不知啊。老李,你认得吗?”

  “嘘!是吏部尚书韩大人家的千金,懂了吗?”

  “哇,咱们将军眼光果然独到……”

  议论声从禁军队伍中传来,多是那三千将士的私语。曹炬上前一步,双目微冷如霜,扫过人群——禁军十一营的老兵们深知他治军严厉,曾有违令者被重罚,顿时噤若寒蝉;唯有从其他营抽调来的新兵,尚未领教过他的手段,仍在交头接耳,语气中带着几分轻佻。

  舒晓云款步走到曹炬身旁,转向狄青敛衽行礼,身姿清雅如莲:“小女子舒晓云,拜见狄大人。”

  狄青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却不失威严:“舒姑娘请起,不必多礼。”

  那日在战俘营,狄青为战局心神激荡,未曾留意周遭之人,今日与舒晓云算是初次正式相见。他细细打量片刻,暗自点头——此女眉如远山、目含秋水,气质清雅脱俗,堪称上上之选。此前听女儿狄萍提及,她文采卓绝,京城流传的诸多戏剧皆出自她手,只可惜“遇人不淑”,竟倾心于曹炬这行事跳脱的小子。

  忽然,一阵马蹄声急促而来,一人快马奔至近前,翻身下马时动作利落,单膝跪地高声禀报:“启禀大帅、将军,前方两营禁军起了争执,现已动手厮打!”

  舒晓云听这声音有些耳熟,定睛一看,认出是曹家丫鬟情儿名义上的夫君武梢懿。

  当初武梢懿与尤致一同被曹炬安排在狄青帐下担任军情文书,尤致私自逃离后,武梢懿成了众矢之的,受尽旁人白眼,日子过得步履维艰,心中亦满是彷徨——他实在不解,为何曹炬唯独对他隐瞒诸多消息。待禁军返回大营,武梢懿反复思量,终究决定重回旧部,遂向宫寒递交辞呈,宫寒念及旧情,未曾为难,爽快放行。

  狄青听闻军中竟有人私自斗殴,顿时怒喝,声如惊雷:“将动手之人全都带过来!军法之下,岂容私斗!”

  武梢懿应了声“是”,起身时忍不住偷偷看了曹炬一眼,见他微微点头示意,才转身快步离去,背影中带着几分松快。

  狄青冷哼一声,目光如炬看向曹炬:“这就是你带的兵?军纪如此涣散,成何体统!”

  赵灵儿此次前往西宁,虽只带了两名宫女,但长公主出行的仪仗礼器一应俱全,皆由从禁军一营抽调的一千人负责押运。禁军一营素有“禁军之锐”的称号,历年军中十七项比武,至少半数魁首出自该营;只是近两年来,曹炬率领的禁军十一营异军突起,凭精湛武艺连续两年包揽十余项第一,两营自此结下嫌隙,明争暗斗从未停歇。

  曹炬知晓林征途、翟隆等人在自己的庇护下向来傲气,行事不知收敛,此次斗殴十有八九是十一营先挑事,只好低头俯首,语气诚恳:“大帅恕罪,是末将管束不力,未能严明军纪。”

  狄青懒得与他多言——这小子连暗中夺取兵权之事都敢做,还有什么不敢为?此前对他的几分欣赏,早已被失望取代。

  没过多久,一群人推推搡搡地走来,衣甲歪斜,脸上还带着打斗的抓痕与淤青。曹炬见此情景,怒火中烧,厉声喝道:“大胆!军营之中竟敢私斗,眼里还有军纪吗?难道忘了军法处置之刑?”

  林征途等人只觉耳边如炸雷轰鸣,头晕目眩,深知将军动了真怒——往日里曹炬虽宽容,可一旦涉及军纪,向来毫不留情。几人不敢怠慢,快步走到狄青与曹炬面前,单膝跪地请罪,声音颤抖:“末将知罪!”其余几人见狄青亦在场,神色威严,也连忙效仿,齐声说道:“参见尚书大人!”

  曹炬见狄青沉默不语,面色冷峻,只好亲自发问,语气严厉:“你们同属禁军,皆是袍泽兄弟,何事不能坐下商议,非要动手相向?在你们心中,军纪究竟置于何地?”

  话音刚落,狄青突然冷笑一声,笑声中满是嘲讽。曹炬这才醒悟——狄青治军一生,以严明著称,自己在他面前谈论“军纪”,简直是自扇耳光,可笑至极。

  但话已出口,曹炬只能硬撑下去,目光转向两人:“徐飘、文旭东,你二人将实情说来,不得有半分隐瞒!”

  文旭东是禁军一营的副都指挥使,性子急躁,抢先向狄青禀报道:“启禀尚书大人,末将此行肩负保护长公主安危之责,一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今日在此扎营,徐飘却称曹将军有令,营外不设游骑哨!且不说一旁尚有回纥人驻扎,危机四伏,即便在寻常之地扎营,哪有不设游骑哨的道理?尚书大人,曹将军此令,将长公主的安危置于何地?这分明是置公主于险境啊!”

  狄青看向曹炬,语气严肃,带着几分质问:“这道军令,当真是你下的?”

  “正是。”曹炬坦然承认,神色未变,“但无论缘由如何,身为将领带头斗殴,军法难容。末将以为,眼下正值行军之际,战事未平,此罪可暂且记下,待抵达瓦桥关后,凡参与斗殴者,每人责打二十军棍,以正军纪,警示他人。”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为何不设游骑哨,其中缘由复杂,末将稍后再向大帅详细禀报,绝非置长公主安危于不顾。”

  狄青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两人,语气不容置疑:“你二人带他们下去吧,就按曹将军的命令执行。若有违抗,军法处置!”

  文旭东心中不服,急忙说道:“大帅,这如何使得……不设游骑哨,万一回纥人来袭,后果不堪设想啊!”

  “怎么,你也敢违抗军令?”狄青强压心中怒火,厉声斥责,“安营扎寨,需懂‘内紧外松’之策,既要防备风险,亦不可失了上国气度!连这点门道都不懂,你是如何当上副都指挥使的?”

  文旭东被斥得面红耳赤,不敢再争辩,躬身行了一礼,带着麾下几名指挥使与徐飘等人一同离去,背影中满是不甘。

  待众人走远,曹炬才对狄青缓声说道:“大帅,大漠各部已向我大宋递上国书,请求归顺。朝中虽尚未有最终定论,但此事在朝臣间已达成共识,基本已成定局……”

  说到此处,曹炬停顿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观察狄青的神色——他知晓狄青对异族向来警惕,恐难接受此事。狄青面无表情,目光沉沉——此事赵灵儿早已向他分析过,且透露出赞同之意。狄青心中虽有不满,却也明白,站在皇室的立场,外族归顺在历朝历代都是无上荣光,足以彰显大宋天威,无论是徒有皇帝之名却无实权的赵文基,还是身处深宫执掌朝政的赵婉,都难以抗拒这份诱惑。

  曹炬继续说道:“既是如此,我朝在这些蛮族部落面前,当有泱泱上国的风范,正如大帅方才所言,维持‘内紧外松’即可。若全军戒备,如临大敌,反倒会让蛮族觉得我大宋毫无自信,有损天威。何况当前面对的大漠各部中,畏兀族与哈克族实力最强,尤其是畏兀族可汗吐尔逊,此人堪称大漠中最杰出的人物,对我中原的风俗人情、礼仪文化了如指掌,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若是我军在他面前稍显怯懦,让他看出破绽,对日后西宁的安定,绝非好事。”

  狄青不觉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曹炬虽行事跳脱,却也有深谋远虑。他忽然问道:“听你话中之意,那吐尔逊,要来我军中拜访?”

  曹炬心中暗自佩服——狄青只要谈及军务,头脑便异常清晰,总能一针见血。他躬身答道:“正是。吐尔逊已派人传信,今日午后便会前来,商议归顺细节。”

  “看来你早有打算,在此地扎营,亦是预定之策,为的就是迎接吐尔逊?”狄青的语气逐渐加重,带着几分质问,“你既早有安排,为何不提前告知本帅?”

  曹炬硬着头皮承认,语气带着几分歉意:“是,此事是末将思虑不周,请大帅恕罪。”

  “恕个屁罪!”狄青难得在晚辈面前说粗话,话一出口便想收回,可越看曹炬这副“认错却不知错”的模样越气,“你何时将本帅放在眼里了?老子真是瞎了眼,当初竟还对你寄予厚望,以为你是可塑之才!”

  曹炬苦着脸说道:“大帅,末将得罪您的事,能否暂且搁置?您看,日头渐西,大漠几位可汗或许很快就到了,末将还得去为长公主准备迎接事宜,不可失了礼数。”

  “滚!”狄青怒喝一声,挥手示意他离去。

  曹炬如蒙大赦,慌忙退出营帐,走出几步后,才望着天空长长吐出一口气,暗自思忖:难怪母亲向来提及狄帅时没什么好感,今日总算明白了——论气度与涵养,父亲曹佾比他强太多了。

继续阅读:第381章 毫无避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宋时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