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逼走朱允熥
冷炼笙2025-10-06 13:053,180

奉天殿的烛火燃得正烈,跳跃的光簇在朱允炆紧绷的侧脸上投下深浅交错的阴影,将他眼底的沉郁衬得愈发浓重。

吕太后刚才的话,仍像块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口,几乎让他整个人后背瞬间湿透了一半。

“防人之心不可无。”吕太后的声音再次打破沉寂,珠钗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以曹国公的心计,怕是早已看出你在暗中针对他。”

“如今他与吴王过从甚密,这二人凑在一起,不可不防。”

她向前半步,语气里添了几分凝重:“你派去吴王府的眼线,自打入府后,可有半分有用的消息传回?”

听闻此言,朱允炆瞬间眉头拧成了死结。

原本只是隐隐的不安,此刻心中的怀疑就如受潮的种子,在心底疯狂生根抽芽,转眼间便蔓延成挥之不去的忌惮。

“吴王封地本在杭州,总赖在京都也非长久之计。”吕太后见他半晌不语,迟疑片刻又补了句,“不如就让他早日到封地就藩吧。”

朱允炆躬身行礼,声音里带着决心:“母后明鉴,儿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虽不敢断定李景隆是否真的对自己起了疑心,但让朱允熥离开京都,确实是眼下最稳妥的法子。

“太祖若如你这般心慈,何来今日的大明盛世?”吕太后看着他,语气骤然沉了下去,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过于仁慈只会害了你,好自为之吧。”

说罢,她拂袖转身,裙裾扫过金砖地面,留下一串冷寂的声响。

殿内烛火渐弱,朱允炆僵在原地,目送着母后离去的身影,眉头紧锁着。

沉吟许久之后,他终于抬眼看向阶下候着的庞旬,声音冷得像殿外的夜霜:“传朕旨意,吴王朱允熥,即日赴杭州就藩,不得延误。”

庞旬愣了一下,急忙躬身一礼,立刻亲自赶往翰林院,传令拟写圣旨。

这道旨意来得突然,怕是要搅得满朝不宁了。

果然,没等这一夜过去,吴王将被遣往杭州就藩的消息,已像长了翅膀般传遍了朝野。

朝臣们或窃窃私语,或暗自揣测,唯有吴王府内,一夜灯火未熄。

...

次日天刚蒙蒙亮,吴王府外的青石街上便挤满了人。

五百名府兵身着甲胄,手持长枪,列成整齐的方阵,甲叶在晨雾中泛着冷光。

朱允熥身着常服,站在府门前的石阶上最后看了一眼王府,刚要抬脚上车,便见远处一群人簇拥着明黄色的御驾而来。

朱允熥心中一惊,连忙整了整衣袍,快步上前迎驾。

朱允炆从御辇上走下,快步上前抓住朱允熥的手,脸上满是不舍:“弟弟此去杭州,路途遥远,朕必须得亲自来送送你。”

“到了封地之后,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多写些书信回来,好让朕安心。”

面对朱允炆的热情和言语之间流露出的不舍,朱允熥心中只觉得讽刺。

这哪是送行,分明是怕他拖延,亲自来赶他的。

“臣弟不过是就个藩而已,怎敢劳动皇兄大驾?”朱允熥强压下心中的忧郁,躬身一礼,“不过还是要多谢皇兄挂念,谢谢你亲自来送我。”

“皇兄日理万机,也要保重龙体。”

朱允炆依旧抓着朱允熥的手,而且握得更紧了些,语气却突然沉了下去:“弟弟啊,千万别怪皇兄心狠。”

“若不是你与曹国公来往过密,朕也不舍得让你离开京都...”

“如今朝中流言四起,有人弹劾曹国公狼子野心,欲效仿朱棣觊觎皇权,辅佐弟弟你继承皇位。”

“你说说,这岂不是无稽之谈?”

紧接着,他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无奈”:“朕也是为了你好,让你暂离京都,是为了平息这些猜忌,也是在变相保护你啊。”

朱允熥脸色微变,手指微微用力,抽回了自己的手。

他强压下心头的冷笑,再次躬身:“陛下如此信任臣弟,臣弟无以为报,心中只剩感激。”

朱允炆突然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不过,弟弟不会也这么想吧?”

“毕竟,论身份,你才是嫡子嫡孙,朕不过是个‘冒牌’的。”

这话像颗炸雷,瞬间在朱允熥耳边响起。

他瞬间皱起了眉头,急忙躬身一礼,语气斩钉截铁:“皇兄此言差矣!”

“在臣弟心中,皇兄永远是大明唯一的君主,与嫡庶无关!”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臣弟与九哥儿(李景隆)来往,不过是念及儿时情谊。”

“若是他对陛下存有二心,臣弟也绝不会坐视不管,定当亲手为陛下扫清奸佞!”

“弟弟言重了。”朱允炆摆了摆手,脸上的笑意又浓了几分,“朕不过是听了些流言罢了,对你和曹国公,朕自始至终都是信任的。”

“陛下放心,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陛下需要,臣弟必定万死不辞!”朱允熥后退一步,恭敬地行了一记大礼,声音铿锵有力。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朱允炆欣慰地点了点头,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好了,时辰不早了,你该上路了。”

“朕特意加派了五百骁骑卫护送你,确保你安全抵杭。”

朱允熥不再多言,默默拱手告别,转身登上了马车。

待车帘落下的瞬间,他脸上的恭敬尽数褪去,只剩下冰冷的沉郁。

很快,车队缓缓启动,车轮碾过青石街,径直向南门而去。

五百名骁骑卫紧随其后,甲叶碰撞的声音在晨雾中格外清晰。

朱允炆站在石阶上,目送着车队逐渐消失在街拐角,脸上那抹“欣慰不舍”的笑意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阴沉的凝重。

...

京都东南十里外,有座无名山丘。

晨雾尚未散尽,李景隆负手立在马车旁,玄色袍角被山风掀起,猎猎作响。

他望着山下官道上缓缓挪动的队伍,眉峰拧成一道深痕,眼底凝着化不开的无奈。

那队伍最前方的马车上,一面“吴”字大旗格外醒目——正是朱允熥离京就藩的仪仗。

听闻朱允炆一大早就赶到吴王府送别朱允熥,他便知今日不宜入城,只能来这山丘上遥望相送。

他知道,这一切全都是因为朱允炆对他的忌惮在作祟。

“少主。”身后传来轻缓的脚步声,身着劲装的平安快步上前,躬身行礼时,目光扫过山下队伍,脸色也沉了几分。

李景隆没有回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一切可还顺利?”

“回少主,算是有惊无险。”平安压低声音,语气凝重,“陛下送别吴王时,故意挑拨您与吴王的关系,还旁敲侧击,试探吴王是否有夺位之心。”

“好在吴王应对自如,还向陛下隐晦表了态——说若是您有二心,他绝不会坐视不管,定当亲手为陛下‘扫除奸佞’。”

“他这是有意在试图证明我的清白啊!”李景隆眉头锁得更紧,眼底闪过一丝担忧。

他很感激朱允熥的做法,但却不由得心生担忧,因为他知道,这种说辞一定瞒不过朱允炆。

朱允炆本就多疑,这番“表忠心”,反倒可能给朱允熥招来更大的麻烦。

朱允熥此去,怕是今后再难重回京都,不过对于朱允熥而言,或许这样反倒是更好的结果。

或许这样也好,比起困在京都这是非窝,去杭州就藩,至少能离朝堂的旋涡远些。

“多派些人手去杭州,务必确保吴王在封地安然无恙。”良久,李景隆转过身,语气变得格外郑重。

这些年,朱允熥一直命运多舛,从失去自由到就藩杭州,这其中究竟经历了多少,恐怕只有朱允熥自己明白。

杭州是富庶之地,纵使有京都的人盯着,至少能衣食无忧。

虽不能明目张胆地行事,却也能暗中培养些信得过的人手。

至于京都接下来的风风雨雨,就让他来独自面对就好。

...

卯时过半,李景隆的马车缓缓停在了晚枫堂门前。

刚掀开车帘,便见一名护卫在门口焦急踱步,见马车回来,立刻快步奔下石阶,脸色慌张。

“何事如此慌张?”赶车的福生率先跳下车,皱眉喝问。

那护卫躬身一礼,双手捧着一张折叠的字条,声音发颤:“回福统领的话,少主离开之后不久,属下便发现苏晚偷偷放信鸽往京都报信!”

“幸好属下察觉及时,已将信鸽截获,这是信鸽携带的密报!”

李景隆缓缓走下车,脸色阴沉得吓人。

福生接过字条,快步递到他手中。

李景隆展开字条,凝神看去。

只见上面字迹娟秀,内容极其简单,只写了他今早离开栖霞山的事,还备注了具体时辰。

虽没有半句不利之言,却实实在在踩破了他的底线。

他明里暗里警告过包括苏晚在内的八名宫女,不准与外界私通消息,如今看来,这些警告全被当成了耳旁风。

“人在哪儿?”李景隆将字条揉成一团,声音冷得像冰。

“已关入文渊阁内。”护卫头埋得更低,神情略有紧张。

“少夫人可知晓此事?”李景隆又问,目光扫过堂内,生怕惊扰了内院。

“虽事发突然,但属下已严密封锁了消息,除了看守文渊阁的守卫,再无旁人知晓。”护卫连忙摇头,语气急切地辩解。

李景隆不再多言,迈步走进晚枫堂,玄色袍角扫过门槛,带起一阵冷风。

文渊阁外,两名守卫见李景隆过来,立刻躬身行礼,脸色紧张。

李景隆抬手示意打开房门时,眼底已然只剩冰冷的杀意...

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九章 吕太后的狠辣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穿成李景隆,开局北伐朱棣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