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心中微叹,这吴派惠家,费尽心机,让堂堂正三品的中枢副贰,赶在自己功成名就、大宴宾客的高兴日子,精心挑出两名弟子上门踢馆。
自己若是不答应,那弘毅塾的名声一落千丈。
自己若是答应,对方挑选的对手——马家夫子……
好算计,好算计,知道在文章经典上没把握赢了自己,便朝自己弟子下手。
若是针对贺邦泰、薛甲秀等年纪小的学童,在士林恐怕引不起什么波澜。
但让马家父子成为他们的对手,既不会让人觉得欺负小孩子,又能制造话题炒热度。
陈凡的眼睛睇向塾堂最后,见一众官员果然兴趣盎然地看着自己,就等着看自己如何反应。
想到这,陈凡缓缓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先扫过神色紧张的马九畴父子,再转向锋芒毕露的惠应麟,最终落回主位的陈观身上,唇边笑意温煦如春风拂过:
“陈大人和您这两位弟子上门,既以‘切磋’为雅意,惠朋友又引《论语》‘君子病无能’为据,陈某若再推辞,倒显得我弘毅塾学子输了气度。”
他略一停顿,话锋微转,“只是‘赌约’二字,未免着了商贾气——圣贤门下论道,当如《周易》所言‘君子以朋友讲习’,何妨换个说法: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此言一出,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松活。将“赌约”转为“讲习”,他的话既没有咄咄逼人、歇斯底里,又暗合儒家“教学相长”的古训,在场几位老儒忍不住捻须颔首。
陈凡继而看向惠应麟,语气愈发从容:“至于‘师道尊严以实绩为凭’,此言甚是。但陈某以为,教育之‘绩’,不在一时之胜负,而在终身之成就;不在一人之显晦,而在众材之咸遂。”
他抬手虚引,指向塾堂两侧悬挂的匾额——【弘毅】二字笔力沉雄,正是他手书。
“《论语》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这弘毅塾,取名便在‘弘’——弘道于天下;‘毅’——毅志于千秋。今日弘毅塾弟子与二位切磋,胜固欣然,败亦足喜——至少让少年人知天外有天;让老学子明学无止境。若因此便论‘师道沦胥’,未免将‘教’字看得太轻,将‘育’字看得太浅了。”
“好!”洪升欣喜点头。
陈凡这话说得简直太大气了。
以陈凡现在的身份,若是跟两个小小生员置气,只会丢了身份。
但对方打上门来,若是不管不顾,实在太丢脸,太掉价。
可经过陈凡这么一说,瞬间将逼格拔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最后倒显得陈观和他那两名弟子格局不大,小鸡肚肠。
陈观听到陈凡的这番话,脸色果然一变,他老于世故,知道这时候说什么都显得心虚,不如什么都不说,避一避陈凡的风头。
但他的弟子惠应麟出生于吴县惠家,从小锦衣玉食,又聪颖过人,人生顺遂,怎么能受得了陈凡在那“高高在上”。
只听惠应麟“呵呵”一声:“陈大人引《周易》‘讲习’之说,晚辈深以为然。只是《中庸》有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今日切磋若不以‘当下’为基,何谈‘终身成就’?正如朱子注‘格物致知’,必曰‘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方能‘豁然贯通’。若总以‘来日方长’搪塞眼前功夫,岂非落入陆子静‘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之弊?”
他话锋一转,突然对马九畴深深一揖,动作却带着几分刻意的恭谨:“这位马先生年过半百仍力学不辍,晚生本当敬佩。只是《论语》又言:‘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若将‘屡试不第’美化为‘弘毅精神’,将‘文思枯竭’粉饰为‘厚积薄发’,这究竟是‘因材施教’,还是‘误人子弟’?”
“我二人今日登门,非为‘惹事’,实为‘求镜’——以马生父子为镜,照我等学问深浅;以弘毅塾为镜,验江南文教得失!”
“望状元公……”
说到这,他重重跪地,朝陈凡叩首道:“成………………全。”
弘毅塾的学童们都傻了,一个个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人。
他们没想到这人竟然这么能说。
官员们也愣住了,这,这惠应麟将来必然是个苏秦张仪式的人物啊。
这张嘴,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刚刚陈凡略略给弘毅塾扳回来的局面,转眼就被他重新扳了回来。
作为整个事件的主角之一,马九畴想要为弘毅塾说些什么,但嘴唇嚅动两下,可能觉得自己跟这位比起来,肯定是说不过对方的,只能懊丧闭嘴,深深地垂下脑袋。
而他的儿子马夔则怒目圆睁,显然还有一个少年人的志气堵在胸口。
就在马夔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
陈凡对他微微一笑,伸手往下按了按,示意他稍安勿躁。
随即他起身环视四周,神色再次恢复平日的淡然。
接着,他用闲话家常的口吻道:“惠朋友的意思我明白了,陈某以为不必——天下学子皆我弟子,何必非要执礼门下? 若真有一日,惠朋友或刘朋友的文章能让天下人‘见贤思齐’,陈某心中只会高兴。”
“那么!”
陈凡目光扫过两人,他如今的身上的光环,自非吴下阿蒙,眼光到处,虽然温和,但却让惠应麟和刘大受不敢直视。
只听他轻轻继续道:“你们的挑战,我弘毅塾——接下了。”
听到陈凡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弘毅塾的众学童心中早就憋了一口气,薛甲秀红着眼,梗着脖子道:“文心铸剑,笔阵凌云,弘毅塾的同窗们,别人打上门来了,要不要还回去?”
“要要要!!!!!!!”
学童们左手按腰,右手握拳抵心,齐齐喝道:“文心铸剑,笔阵凌云!”
看到这一幕,就算是王大绶等人也不由色变,韩辑更是击节赞叹道:“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好一个弘毅塾,好一个文心铸剑,笔阵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