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大雨倾盆而下。
张彪守在书房外间。屋内吴王翻来覆去,久久不能成眠。
都督府内院卧房里杨妃辗转反侧,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思虑片刻,她有了主意。
次日,天空没有暴雨后常有的晴朗,仍是一片阴霾灰暗,似人的心情烦闷惨淡。
吴王破例,和杨妃、杜氏钱氏冯氏在一起用了午膳。
用罢午膳,杨妃递上一封书信,说是临来安州的前一天,由内监送到府邸,因王爷不在府内,她将该信夹于王爷书房一书中,想着王爷自会看到此信。昨日看到张彪帮王爷整理出一堆准备弃置的书籍,里面就有这本。她好奇地拿过翻翻,才发现这封信竟原封未动地躺在书里。
李恪接过信,信封上“诫吴王恪书”几个大字龙飞凤舞、遒劲有力,不是皇帝的手书还能是谁?
纵使不识皇帝的手迹,由内监送来、又能写“诫吴王恪”的天下哪还能有第二个?!将书信夹于书内,李恪回府后又不再提起,这女人安得是什么心思?
李恪瞪了杨妃一眼,拿着书信,拂袖而去。
杜氏钱氏冯氏一个个气得不行。吴王冷落她们已久,今天好不容易肯赏脸与她们共进午膳,都准备拿出平生手段来博吴王欢心,兴许王爷就能对自己回心转意呢?谁想杨妃一出手,她们的心思就泡了汤。虽是忌惮杨妃的正妃地位,三人还是夹枪带棒地一顿数落。杨妃权当没听到。
李恪回到书房,打开书信。
书信上写: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唯藩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闲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磐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意思是:我以皇帝的身份君临天下,作万邦的表率。你以皇室宗亲的身份统治地方,作为国家的藩屏,应当勤思父子之道,提高自身的修养,使与身份相称。做事要遵循道义,言行符合礼节,对那些败坏自己的行为和过失,不能不谨慎对待。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我们的统治就能像石头一样坚固,江山永保。对外你对我要有臣子对主的忠心,对内你对我要有儿子对父亲的孝顺。你应该自我励志,使自己不断进步。你现在要离开我的身边了,我内心非常舍不得,想给你些珍玩,又怕你骄奢淫逸。所以告诫你一番,作为家训。)
记忆似千万匹野马脱缰而来。他开始习字时,“他”曾手把手教他书法;他开始学骑射了,“他”是第一个抱他上马的人;他和母妃置气时,“他”笑呵呵地把他抱到自己膝上逗他哄他;他生水痘,昏睡了几天,醒来时看到的第一张面孔,是“他”满怀慈爱关切的脸。他也曾和李承乾、李泰一起,挤在太极殿后的小间里,从小小的缝隙偷看“他”临朝听政。“他”时而褒奖勉慰,时而呵斥怒责,时而春风化雨,时而雷霆万钧……在小小的他的眼里,他的父皇是那么神气,那么威仪。武能平定天下,文能安邦治国;丰姿伟仪,龙章凤表。历代帝王都自诩“天子”,只有他的父皇,才配得上称为“一代天骄”,“天之骄子”吧。
他的父皇,从来就是他唯一崇拜和敬畏的人。
而他的血脉里,流淌的是“他”的血。若他像他同母的弟弟李愔,整日纵马打猎,纵情享乐,除了皇子身份一无所长倒也罢了,可是明明他有勇有谋,骑术箭术冠盖皇族宗室,连“他”也说他最像“他”, 注定他不能、也无法甘于平庸啊。他不愿失去李瑶,可是立政殿上那金光闪闪的宝座他也想要,虽然这个心思他从不敢流露。世间安得双全法……枉他平日自诩有谋略有担当,拿得起放得下,只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面临命运抉择的关头,他才把自己的内心审视得如此清晰。
张彪看了下漏刻,未时已过。
未时已过,吴王未履约定。
六月初七清晨。天气放晴。
经过一夜的反复思量,李恪再次改变主意,他要服下闭息丸。
“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固然似乎父子情深,然而“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他”和他先是君臣,才是父子。
往昔的记忆似乎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片段,一个是年幼时“他”对他慈爱的、关切的时刻,一个是年岁稍长后“他”对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嫡子没有底线的宠爱与偏爱,对其他庶子包括他的冷落与无视。那些自他十岁生日后难堪的记忆。那些他成年后作为庶长子的被排挤的记忆。“他”写给他的那封信带给他的只是一夜的错觉与希冀。怎么能忘记,在漫长的一段时间,他的生命是黑色的,灰色的,看不到希望,没有尽头,直到她的出现。她带来了亮光,带来了色彩,他的生命不再灰暗。他曾发誓,他要用生命去守卫这亮光。
为了那个他发誓不能辜负的人,放下长安吧。她值得。
李恪不再命人传呼妻妾,一个人在书房静静地用早膳。前日他便给了张彪一封信,里面有对他“身后事”的安排。纵然他厌恶杨氏,不爱杜氏钱氏冯氏,好歹她们跟了他一场,他“走了”,总要给她们一个妥善的去处。这也是李瑶的意思。李瑶说,女子生存本就比男子艰难,没了丈夫的女子更是举步维艰,要李恪好生安置她们。李恪的信里,他允她们再嫁,给她们每个人包括杨氏都留下了不菲的田产屋舍,让她们离开了他,余生仍能锦衣玉食。
他取出闭息丸置于白玉盏内,添加了些许水,过半个时辰就可以服下了。
书房外一片喧嚷。宫廷内卫簇拥着一个太监进了安州都督府。太监带来皇帝诏令,原来是屏翠宫他母妃的生辰快到,皇帝体恤他们母子之情,令他和李愔即刻从各自封地回京与杨妃团聚。
李恪的脸变得惨白。
就差了这一步。张彪心想。
书桌上,白玉盏孤零零地被置于案头,闭息丸一点一点地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