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一大拨将领围在了主帅营帐门口,他们都听说了脱脱要被换掉,朝廷另派人来领兵,都是激愤不已,巴图也在人群中,他本想随同脱脱打个大胜仗,以军功封个王公的爵号,攻破高邮也就几天的事,朝廷竟在此时决定临阵换将,多么的荒唐。
将士们在议论纷纷时,营帐门开了,脱脱穿着便服走了出来,他朗朗说道,我等既是大元的臣子,就要听朝廷的号令,既然朝廷决定要其他人来替代他,自有朝廷的考虑,众将士要听从新任长官的命令才是正确的。接着,脱脱将铠甲和战马赠送给了一个武将,并令将军们回营,静候新任长官的到来。
“丞相此行,我辈必死于他人之手,今日宁死丞相前。”
一个将领大叫着站了出来,还高声叫着,他叫哈剌答,是脱脱很喜爱的战将,作战勇猛,所向无敌,在徐州之战时,哈剌答就立了大功。见是哈剌答,脱脱伸出手,正要劝慰他,谁知哈剌答已拔出佩刀,当着脱脱和众将刎颈而死。
哈剌答庞大的身躯倒在了自己的血泊中,众将都惊呆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脱脱令厚葬哈剌答。
高邮城北的十里亭下,站着两人,巴图和龚伯遂,他们望着一架马车向北开去,龚伯遂嘴里一直念叨着“高平陵”,巴图问什么高平陵?龚伯遂没有回答,只是苦涩的叹了几口气,他拿起长亭木椅上的包袱,挎在了肩上,往西边的一条小路去了,巴图很是惊奇,这龚参议不回军营了?
马车里坐着两个人,脱脱和周兰汀,虽被撤了主帅的职务,脱脱面色平和,从他脸上看不出失落的情绪,倒是旁边的周兰汀一脸的忧虑,脱脱问她是怎么了?周兰汀说就是心神不宁,自己也说不上到底为何。
脱脱安慰道:“没事的,一切有我。”周兰汀挤出笑,点了点头,脱脱一手轻轻的摸着周兰汀的头,周兰汀靠在脱脱宽厚的肩膀上,没多久便睡着了。
脱脱之所以没有听从龚伯遂的建议,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脱脱认为,他与顺帝的关系,不同于司马懿和曹爽,这两人是完全对立的,两虎相争,必有一死,可是他与顺帝并非对立,而是君臣,是合作关系,从联合扳倒伯颜时就建立了,更始新政也是君臣合作的典范,后来顺帝受了别儿怯不花一党的谗言影响,迫其辞相,五年后,顺帝又将他召回,再度任命为丞相,两人再次开始了合作,现在又变成了上次几乎相同的情形,定是顺帝又受了一些奸臣的谗言,既是谗言,他也可以上疏进言,将这些误会说清楚,若是违抗圣旨,出兵攻取高邮,那就是公然的反叛,再怎么说也说不清了。
世上没有神仙,很多事情是人们想不到的。脱脱没想到的是,他刚一走,高邮城外的元军就自己乱了。
高邮城楼上,张士诚等人看到了无比诡异的一幕,城外的元军大营乱成了一团,
一股股的元军四散而去,元军将领根本制止不了,也有将领带着自己的人跑的,除了散去的军马,留下人都在斗殴,为争夺军营里留下的物资而斗,混乱之下,不少地方起了火,不知是元军自己点的,还是失火引发的。
就在前几日,元军还军容整肃,军威浩瀚,怎么一下变成这样子了。张士诚的两个兄弟张士德和张士信见状大喜,都怂恿大哥出去冲杀一阵,在这城里憋了四十多天,也该出去消消气了。两个部将卞元亨和李伯升也是大为赞同,都认为趁敌军乱了,杀元军个屁滚尿流,壮我义军威风。张士诚的二弟张士义要老成些,他觉得应在观望一番,也许是元军的诱敌之计,元军围攻高邮已久,伤亡惨重,我等率兵出去,正好落入元军的圈套。
张士诚望了望身后,那里站着两个文士,其中一个是罗贯中,另外是个微胖的中年男子,名刘亮,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讨厌张士诚的反复无常,愤而出走,罗贯中留了下来,和刘亮并为张士诚的左右军师。
张士诚问道:“刘先生,你看如何?”
原先在施耐庵没走之前,他是谋主,张士诚总爱问他的意见,施耐庵气愤出走后,刘亮成了谋主。
刘亮望了望下边,拈着胡须说道:“形势晦暗,还是等细作回来再行商议。”
未久,两个瘦瘦的汉子上了城楼,他们是张士诚的细作,扮作樵夫在城外打柴火,伺机打探元军军营的情报。问了两个细作,张士诚等人知道了,这城下的元军混乱,是真的,并非假扮。脱脱和部将、谋士们都制定好了作战计划,就在三日后发动总攻,可是朝廷忽然下了诏令,将脱脱给换了,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临阵换将乃是最大忌讳,消息传出,元军内部人心惶惶,不战自乱。此次元军号称百万,其实只有四十万,而且是四处拼凑的军队,有西域的,有关外的,还有甘肃陕北的,平时本就不相统属,亦从未联合作战过,乃是脱脱将这些散沙,捏合成了一块巨石,现在脱脱被换下,马上便土崩瓦解,又变成了一团散沙,不逃何待?
张士诚又问,元廷换了谁任主帅,细作回应说是中书省平章政事月阔察儿和知枢密院事雪雪,刘亮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仰天说道,真是天助我也,元廷换了这样的人为主帅,难怪元军会竞相而散。
众人不解,连问为何。刘亮娓娓道来,替众人解释,“月阔察儿是怯薛禁卫出身,就在宫里办过差,从未带过兵,他之所以能跻身中书省宰辅之列,靠的是替元朝皇帝办了件事,将前太子燕帖古思给杀了。这个雪雪,比月阔察儿还不如,也是禁卫出身,且无任何资历,何以能掌枢密院?元军听到换的新帅是这两人,那还不寒了心,脚底抹油,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来如此,果真是天治我也!众人欢笑着,庆祝着。张士诚长长的吐出一口气,朗声道:“二弟,去拿我令符来!”
高邮城的城门在四十多天后,再次开启,张士诚率城里仅存的三千多义军冲杀出来,元军营帐中,还未跑掉的元军听到喊杀声,他们扭头望去,只见漫天的红,张士诚的士兵们不光头上裹着红布巾,连衣服也是红的,红色如潮水般涌来,元军们有的吓得魂飞魄散,夺路而逃,有的跪在了地上,准备投降,还有的坐在地上,呆呆的望着天。
朝廷新任的主帅月阔察儿和雪雪,他们带着一队朝廷的兵马,雄赳气昂的南下,可他们还没到高邮,元军已经逃得精光,当时有文人如此记录,“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其散而无所附者,多从红巾军”。
高邮之战本是为剿灭张士诚的,没想到反将张士诚喂饱了,张士诚收编了数万逃散的元军,随后挟获胜之余威,连克通州、常熟、平江、湖州、杭州、嘉兴等地,占据了最富庶的江南地区,成为雄踞一方的枭雄。
高邮一战是整个元末农民起义运动的转折点,沉寂一时的各地义军再度风起,九州华夏,红巾汪洋,元廷在这红巾浪潮中风雨飘摇。
次年二月,刘福通到处寻找韩林儿,最后在砀山夹河找到了他,并将他迎至亳州,韩林儿在亳州登基称帝,又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以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政事,刘六为枢密院事,这几人就是以前北方白莲教的重要骨干。
中原各地的红巾军都接受了韩宋的领导,韩宋政权很快便发展到了三十万大军的规模。
南方的天完政权在起义之初,势力最大,可在至正十二到十三年间,元廷调集江浙、河南、江西、四川等各路大军,对天完红巾军展开大规模的围剿。天完政权损兵折将,丢城弃地,起义领袖彭莹玉、项普略相继被杀。天完红巾军遭受沉重打击,徐寿辉率领残部逃至黄梅山区和沔阳湖。
高邮之战后,天完政权重整旗鼓,徐寿辉率军出山,夺回丢失的城池,徐寿辉又派部将明玉珍攻取四川,四川和云南一部分地区也被红巾军控制。
淮西的红巾军是郭子兴、孙德崖等五人一起起兵的,各称元帅,互不相让。五人内斗中,最终郭子兴胜出,他胜出的关键手是女婿朱元璋。朱重八在至正十二年投了军,郭子兴见朱重八有勇有谋,是个人才,非常器重之,给他改了个新名字,朱元璋,还将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这样朱元璋就成了他的女婿。
朱元璋奉命南略定远,招降驴牌寨壮丁三千人,又夜袭元军于横涧山,收精兵两万,随即进占滁州,郭子兴有了这些军马,镇住了其他几个元帅,称雄淮西。至正十五年,郭子兴病逝,朱元璋被推举为领袖,他进兵和阳,渡江攻下太平、溧水、溧阳等地。这时,韩林儿在亳州称帝,他接受了韩林儿的官职、封号,军队皆以红巾裹头,亦称香军。
未久,朱元璋占领集庆路,改名应天,由此朱元璋的势力范围和张士诚接壤,朱元璋派使者杨宪去劝说张士诚共同抗元,张士诚没有同意,还扣押了使者,从此,二人结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