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热闹
曹给非2024-10-25 14:403,281

   李小三和杜康又来地牢看望赵贵方了,两人脸色都很阴沉,赵贵方问他们是如何了?两人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来看望赵贵方了,他们准备离开大都,回南方老家,这大元太腐坏了,不用红巾军,元廷的皇室、王公、大臣,他们之间的内斗,就能令元朝崩解。

   从李小三和杜康的嘴里,赵贵方知道了一些朝廷的变动。

   获册宝,并穿上九旒冕服,拜谒太庙,爱猷识理达腊终于成了真太子,并以储君身份监国理政。

   父亲顺帝沉溺美色,不理朝事,随着年齿日长,太子的权力欲极度膨胀,竟有了当皇帝,全面执掌大元的想法。

   大臣贺太平复入中书省为左丞相,奇皇后命朴不花去找贺太平,提出联手迫使顺帝禅让皇位于皇太子的建议,多次利诱,贺太平不为所动,太子一党对贺太平是恨之入骨。

   太子跟他老子学了一招,从不亲自出面,叫他人去办。太子授意买住、桑哥失里诬陷贺太平的亲信中书右丞成遵、参政赵中等人,将他们下狱处死。这牵涉到了贺太平,他上疏辞相,太子却不同意,因为他得到个消息,可以杀了贺太平,却不脏自己的手。

   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发动叛乱,逼近上都,太子把贺太平调到上都,令其平叛,欲借叛军之手除掉贺太平,不料叛乱很快平定。得胜归来的贺太平再次提出辞官,太子仍不罢休,太子一党人数众多,他们罗织罪名,朝廷下诏夺回赐予贺太平的褒奖,将其发配到陕西北。搠思监补上最后一刀,他诬陷贺太平,朝廷下诏令贺太平自裁,贺太平赋诗一篇,乃自杀。

   贺太平死后,朴不花推荐搠思监任丞相,监国的太子同意了,搠思监独任丞相,以掌朝权。此后,搠思监乃与大宦官朴不花相勾结,控制中央政府,上面又有奇皇后及皇太子的庇护,于是结党营私,胡作非为,四方警报与将臣功状,皆抑而不闻,内外解体。皇宫和朝廷之间的联系断裂,顺帝真的被深锁宫中了,顺帝几乎被架空,这是为禅让铺路,时朝中大臣,又多畏惧后党势力,由此而依附于搠思监、朴不花的官员,十居其九。

   在温柔乡里迷醉的顺帝终于有了警觉,原来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为对抗后党,顺帝乃任命其母舅老的沙任御史大夫,掌握中央的监察大权,以此来和后党势力相抗衡,以顺帝和老的沙为首的一党就是帝党。

   老的沙一上来就对朴不花下手,先是命人弹劾朴不花的“奸邪之罪”,但有奇皇后和太子的庇护,没能成功,上奏疏的官员反而被降职。

   老的沙并不善罢甘休,又命其手下治书侍御史陈祖仁、侍御吏李国凤等再次上书,予以弹劾。

   “二人乱阶祸本,今不芟除,后必不利。汉、唐季世,其祸皆起此辈。”

   “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秦之赵高,汉之张让,亦未过之。”

   这就是陈祖仁和李国凤的奏疏,简洁明了,锋利干脆,在朝野内外都广为流传,御史台大小众官,为表示反对朴不花之坚决态度,集体辞职。

   事情闹大,恐难收场,太子只得命朴不花辞职,以平息事态。同时,太子展开反击,授意众官对老的沙,这老的沙劣迹斑斑,可指摘的地方太多,顺帝也不能太护短,只得罢去老的沙的御史大夫之职,封其为雍王。老的沙被迫离开都城,前往封国。帝党失去首领,无力与后党正面为敌。

   听完了李小三和杜康讲起元廷内部的乱局,赵贵方心中直叹,这大元真的要完了,红巾军四起,还发动北伐,上都被烧了,大都都差点攻下,他们还有心思祸起萧墙,同室操戈,不亡何待?赵贵方也为脱脱惋惜,脱脱呕心沥血,更始新政,亲自率兵平乱,他努力要延续的是这样的大元朝,如此的腐败、荒淫、怪诞,值得吗?

   赵贵方还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李小三的小儿子病死了,倒不是李小三没钱,而是大都城里的医生唯恐这都城大乱,先行都跑了,现都城内留下的医生,要么是宫里的御医,要么是骗吃骗喝的赤脚郎中,没有医生诊断,只能胡乱抓些药,运气好的,瞎猫遇到死耗子,能救活过来,可大多数情况都是死路一条,李小三的小儿子就是大多数之一。

   杜康也是感叹,真如赵贵方所言,这监牢里还比外面好呢,至少安稳,现在都城内外都人心惶惶,混乱不堪,大都城的街道边上就能看到倒毙的人,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互道珍重时,如宋词中所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无论是男女之情,还是兄弟之情,某些地方是一样的,面临诀别,以后再也看不到,很多话藏在胸口,却说不出来,只有用泪水来表达。

   从此以后,赵贵方真的在没见到李小三和杜康了,也许正如他们所言,回南方老家去了,可这兵荒马乱的,哪里生活都极其极难,希望他们一切安好吧。

   原本冷清清的监牢越来越热闹了,很多人故意犯罪,并让官兵抓到,到了这监牢,有主的地方,虽然条件比猪圈好不到哪里去,有吃的东西,虽然比猪食好不了多少,人为了活命,能将自己作践到何等低下的程度?

   过了一段时间后,被送来的新犯人少了,朝廷的物资是要拿去供应前方打仗的,监狱人满为患,每天都要吃饭,哪怕只是一碗能照亮人脸的稀饭,一个黑乎乎的窝头,总需要粮食。刑部早查明了,很多生计没着落的人,随时可能冻死饿死在路边,便故意被官兵抓到,送到监狱,还能活下去,朝廷的粮食了不是养这些废物的。刑部便下了命令,若非大罪,不得逮捕入狱,故意找茬还被抓住的,将其打一顿,赶出城去即可。又据说,那些没能进入监牢的人,被赶出城后,很多加入了红巾军。

   赵贵方所在的牢房,原本只有他和那个五十多岁的瘦弱老者,后来陆陆续续进来人,加上他,一共八个,监牢挤得满满的,行动相当不方便,但也有好处,大家挤在一起,还挺暖和的,虽然很多人身上有臭味,可在这监牢里,臭味是最无所谓的,再爱干净的人,被扔到地牢,不出十天,他就能习惯任何臭味。

   新来了这么多人,同时也带来了外面的消息,大多都是关于朝廷军和红巾军打仗的消息。

   至正十九年五月,李廷瑞率王保保、李思齐等部水陆并进,向大宋都城汴梁发动进攻。因之前韩宋政权的三路大军北伐,最终都遭失败,汴梁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刘福通率军拼死抵抗,困守汴梁三月,最后终于被元军攻破,刘福通只得带着韩林儿退走安丰。

   李廷瑞获得汴梁之战大胜后,元军士气高涨,接连攻破济南、益都等地,收复了山东全境。北方一股股的红巾军也悉数被朝廷军,或地方武装给镇压下去,黄河以北地区基本又归元军所有。

   还有一个大事是占据吴地的张士诚投降了朝廷。

   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与张士诚的接壤,早先,朱元璋试图拉拢张士诚,并派杨宪向张士诚传达友好的意思。张士诚将杨宪扣了,并派水军进攻镇江,结果被徐达在龙潭击败。随后,朱元璋又命派徐达和汤和进攻常州,张士诚又败了,张士诚不得不写信求和,放了杨宪,并答应每年给朱元璋粮食和金银。

   可张士诚并没履行约定,朱元璋派兵攻打,张士诚派亲弟张士德去迎战,张士德是张士诚得力干将,有谋略,敢打硬仗,将士用命,浙西一带就是张士德打下的。结果张士德大败,自己还被活捉。张士诚怕朱元璋将他的势力全吞了,就决定请求向元军投降,江浙行省右丞相将此事报告给朝廷,元朝廷封张士诚为太尉,他手下的文武官员都按级别封了官。

   听到张士诚“又”投降了,赵贵方不觉好笑,他想起了曾在得胜湖率小组去执行任务,目标就是张士诚,那时的张士诚忽而答应招安,忽而又叛变,反反复复数次,现在他又接受招安了,这家伙,真是反复无常。

   朱元璋除了在东面与张士诚对峙,还在西线同已经称帝的陈友谅来回过招。

   此时的陈友谅尽占江西、湖广之地,地广兵多,想顺江而下,夺了朱元璋的核心地带,集庆路。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计策,先取广信府,再夺江东桥,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之间的通路,这样可避免腹背受敌。

   陈友谅进攻龙湾,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大败陈友谅于采石矶。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

   未久,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俞通海、赵德胜大破陈友谅水军于安庆,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州,乘胜攻占蕲州,又攻占安庆,陈友谅的部将纷纷投降,朱元璋不费吹灰之力,就连得饶州、建昌、龙兴。

   人们在谈论朱元璋时,有一人说朱元璋东西两边开打,都获胜了,治理境内的百姓也拥护,此人有帝王气象。旁边的人连提醒他,现在还是大元江山,你这是大逆不道之言,要灭族的。那人无所谓的笑笑,还伸长了脖子,犹如鸭颈,人们都是大笑。那人孤苦伶仃,沦落到下监牢混饭吃,此时的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继续阅读:198、蜕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风雷七扇门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