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伏羲计划
盈盈一水间2025-11-19 16:232,277

可这话在专家组听来,味道就全变了。

一个被国外学界抛弃的理论猜想,被未来科技捡起来,用简陋的设备,变成了现实。

这已经不是技术差距的问题了,这是思维维度上的碾压。

罗工沉默了。他缓缓地走到那块镜片前,伸出布满老茧的手,却又在距离镜片一公分的地方停下,仿佛那不是一块玻璃,而是一件稀世的艺术品,他生怕自己的呼吸会玷污了它。

良久,他转过身,看着陈昂,眼神里第一次没有了审视和怀疑,只剩下一种复杂到极点的震撼。“好,光学‘眼睛’的问题,我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但是,机床的‘肌肉’和‘大脑’呢?伺服电机和数控系统,这两座大山,你们打算怎么翻过去?”

“罗工,请跟我来。”陈昂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带领众人离开了这间让他们心神激荡的实验室,走向了厂区的更深处,一个戒备森严,门口有持枪警卫站岗的区域。

“这里是我们集团的能源中心,也是‘伏羲计划’的动力来源。”陈昂刷开一道厚重的铅门。

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极度洁净的空气和淡淡金属味道的气息扑面而来。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空间的中央,是一个直径超过十米的,布满了复杂管线和仪表的银白色球体。球体表面,有幽蓝色的光芒在缓缓流淌,发出低沉而富有韵律的嗡鸣。

“这……这是……”专家组里一个来自核工业部的专家,看到这个球体的瞬间,瞳孔骤然收缩,“反应堆?不对,没有检测到任何辐射特征!”

“我们称之为‘盘古之心’一号原型机。”陈昂的声音在空旷的地下空间里回响,“微型常温核聚变引擎。虽然只是个仿制品,功率也只有理论值的百分之一,但它提供的五千千瓦稳定电力,足够我们做任何想做的实验了。”

“常温……核聚变?”

整个专家组,包括罗工在内,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在今天被反复敲碎,然后又用一种更魔幻的方式重组起来。如果说刚才的纳米级镜片是神迹,那眼前这个稳定运行的“人造太阳”,就是创世神话。

任何工业,本质上都是能源的艺术。有了近乎无限的、绝对稳定的能源,许多过去不敢想、做不到的事情,都成为了可能。

陈昂没有理会他们如同泥塑木雕般的表情,他指着球体旁边的一个巨大的、被隔离开的锻造车间。“罗工,您看那里。”

只见车间里,一块从苏联配方冶炼出的,闪耀着暗金色光泽的钛合金锭,正被一只巨大的机械臂吊起,缓缓送入一个电光缭绕的炉口。那不是普通的电弧炉,而是由“盘古之心”直接供能的等离子熔炼炉。

合金锭在数万度的高温下,仿佛冰块一般迅速融化,随后在强电磁场的约束下,被注入一个复杂的模具之中。整个过程没有一丝烟火,只有刺眼的白光和空气的震颤。

几分钟后,模具打开,一个结构异常复杂的,如同艺术品般的伺服电机转子核心,带着红热的光芒,出现在众人眼前。

“我们用等离子熔炼和电磁悬浮铸造技术,可以一次性成型过去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的复杂构件。材料的晶体结构,可以控制在微米级别。”梁卫国在一旁,与有荣焉地介绍道,“用这种方式制造出来的电机核心,无论是强度、韧性还是导磁性,都远超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种同类产品。罗工,您觉得,用这样的‘肌肉’,够不够劲?”

罗工说不出话来。他死死地盯着那个还在散发着热量的转子,他知道,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铸造”了,这是在用雷电和火焰,去“打印”金属。这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材料科学和加工哲学。

“肌肉有了,那‘大脑’呢?”罗工几乎是下意识地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他感觉自己今天一天受到的冲击,比过去六十年加起来都多。

“大脑在这里。”陈昂领着他们,来到了最后一站——计算机中心。

这里和工厂的热火朝天完全是两个世界,安静得只能听到机器风扇的嗡嗡声。几十名从华信集团抽调来的,国内最顶尖的计算机专家,正围在一块巨大的黑板前,激烈地争论着什么。

黑板上,画满了他们看不懂的流程图和代码片段。

“这是我们正在开发的‘伏羲’一号数控系统。”陈昂介绍道。

“陈总顾问!”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年轻研究员,看到陈昂,兴奋地喊道,“您上次提出的那个‘实时任务调度内核’的抢占式算法模型,我们模拟成功了!效率比我们之前用的分时轮询算法,高了将近两个数量级!”

“PID闭环控制算法的自适应整定模块,也基本完成了!”另一个研究员补充道,“它可以根据负载和转速的变化,实时调整伺服电机的电流和电压,响应速度可以达到毫秒级!”

这些名词,专家组里大部分人都听得云里雾里,但罗工听懂了。他虽然不懂编程,但他懂机床控制的逻辑。抢占式内核、自适应闭环控制……这些都是他在国外最前沿的论文里,才看到过的概念!而且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而在这里,在一群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手里,这些概念正在变成一行行可以运行的代码。

“你们……怎么会想到用这些算法?”罗蒙颤声问道。

“是陈总顾问教我们的。”那个年轻研究员一脸崇拜地看着陈昂,“陈总顾问给我们上了一周的课,把整个数控系统的底层架构,从硬件抽象层,到内核,再到G代码解释器和运动控制器,全都给我们讲透了。我们感觉,以前学的那些,简直是石器时代的玩意儿。”

这一刻,罗工终于明白了。

他彻底明白了。

陈昂拥有的,根本不是某一项技术,甚至不是某一个金手指。

他拥有的是一整套来自未来的,完整的工业思想体系。

他就像一个站在山巅的巨人,俯瞰着山脚下正在辛苦攀爬的众人。他不需要亲手去搬开每一块石头,他只需要告诉众人,哪条路是捷径,哪块石头下面有陷阱。

“伏羲计划”不是一个狂妄的口号,它是在一个穿越时空的巨人的指引下,集结了这个国家最优秀的一批大脑和工匠,正在进行的一场有准备、有预谋的,对现代工业技术壁垒的饱和式攻击。

罗工走到陈昂面前,这位在华夏工业界德高望重,一生刚直不阿的老人,第一次对一个比自己孙子还年轻的后辈,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继续阅读:第153章 允许我们这十几个老家伙留下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