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魔鬼的方程式
盈盈一水间2025-11-19 16:272,166

陈昂没有在意赫尔曼那带着敌意的目光,他只是微笑着,用一口流利得让赫尔曼都感到惊讶的德语,开口说道:

“施耐德先生,下午好。我听说,您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光学设计师之一。”

赫尔曼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陈昂也不在意,他自顾自地,在车间里踱步,目光扫过那些精密的仪器。

“193纳米波长的氟化氩准分子激光,想要实现100纳米以下的分辨率,镜头的数值孔径,必须达到0.75以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采用非球面镜技术,并且,需要解决材料的应力双折射问题。”

陈昂的声音,平静地响起。

赫尔曼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死死地盯着陈昂,脸上的轻蔑,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震惊。

因为陈昂刚才说的,正是他最近正在攻关的,全世界最前沿的光刻镜头技术难题!

这个课题,是公司的最高机密!

这个华夏人,他……他是怎么知道的?!

赫尔曼·施耐德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

他引以为傲的知识壁垒,在眼前这个年轻人面前,仿佛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被轻而易举地捅破。

那不是猜测,不是试探,而是如同外科医生般精准的诊断。

对方不仅知道他得了什么病,甚至连病灶的位置、深度、以及因此引发的并发症都一清二楚。

这种被彻底看穿的感觉,让他浑身的汗毛都倒竖了起来。

“你……你是怎么知道的?”赫尔曼的声音干涩,原本挺直的腰板,不自觉地微微佝偻。

这是一种下意识的防备姿态,面对一个远超自己理解范围的存在时,人类最本能的反应。

公司的CEO,那个胖子,已经完全懵了。

他看看赫尔曼,又看看陈昂,嘴巴张了又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简单的商业谈判,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场神学交流,而他,是那个唯一不被允许进入圣殿的凡人。

陈昂没有直接回答赫尔曼的问题。他绕过一台价值数百万马克的蔡司激光干涉仪,手指在冰冷的金属外壳上轻轻滑过,就像在抚摸一件熟悉的玩具。

“这台干涉仪的氦氖激光器,光频稳定性已经开始衰减了,误差大概在正负三个纳米之间。

所以你们上一批交付给西门子的镜片,才会出现无法解释的、规律性的轻微散光。

西门子没有发现,是因为他们的检测设备,精度还不如你们这台老化的机器。

但是,如果用这批镜片去生产一百三十纳米制程的芯片,良品率,会是一个灾难。”

陈昂每说一句,赫尔曼的脸色就白一分。

最后,当陈昂停下脚步,目光落在他身后那块记录着各种数据的白板上时,赫尔曼的身体甚至开始微微颤抖。

那里,记录着他近半年来,呕心沥血研究“应力双折射”问题的全部失败数据。这是公司内部的最高机密,是他个人职业生涯中,最想攻克,也最让他感到绝望的一座大山。

“氟化钙晶体的各向异性,是天然的物理属性,无法消除。你们的思路,一直是如何补偿,如何修正。所以你们尝试了改变晶体切割角度,尝试了后期离子束抛光,甚至尝试了用机械应力去反向抵消。”陈昂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一丝惋셔,“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

“错了?”赫尔曼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炸毛了,“你凭什么说我们错了?这是全世界所有顶尖光学实验室都在走的路!难道你是上帝吗?”

他的骄傲,他作为一名德意志顶尖科学家的尊严,在这一刻,压倒了恐惧。他不能容忍一个外行,一个如此年轻的东方人,来否定他毕生的事业。

“我不是上帝。”陈昂笑了,那笑容平静而又自信,“但我带来了一份,来自未来的答案。”

他转过身,拿起一支白板笔,没有丝毫犹豫,就在赫尔曼那写满了失败记录的白板的唯一一块空白处,开始书写。

一行行优美而复杂的数学公式,如同流淌的溪水,从他的笔尖倾泻而出。

那不是赫尔曼所熟悉的任何一种光学理论,那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融合了量子力学、材料科学和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全新的数学模型。

整个车间,死一般的寂静。

只剩下白板笔划过板面的“沙沙”声。

赫尔曼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公式。起初,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质疑和不屑。但渐渐地,他的瞳孔开始放大,呼吸变得急促。他像一个迷失在沙漠里,濒死的旅人,突然看到了一片绿洲。

那些公式,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它没有去“补偿”双折射,而是通过建立一个精准的退火温度场和应力释放时间的函数模型,在晶体成型的过程中,就将内部应力,“诱导”成一种均匀的、可预测的分布状态。

这不是修正,这是创造!

是从源头上,就彻底解决了问题!

“我的上帝……”赫尔曼的嘴唇哆嗦着,他伸出手,想要去触摸那些公式,却又不敢,仿佛那是什么神圣的经文。

一旁的孙建业,全程像是在听天书。他虽然一个字都听不懂,但他会看人。他看到那个一开始牛气冲天、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德国老头,此刻像是见了鬼一样,脸上的表情,比川剧变脸还精彩。

他凑到陈昂身边,用江城话小声嘀咕:“小陈,这老家伙啥情况?被你给说傻了?要不咱直接开价吧,跟他磨叽啥。咱们是来买东西的,又不是来给他上课的,还要额外交学费不成?”

孙建业的实用主义精神,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看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别多费口舌。

陈昂听了,差点没笑出声。他喜欢孙叔这种简单直接的风格,这让他感觉很踏实。他清了清嗓子,将孙建业的话,用一种极其优雅的方式,翻译成了德语。

“施耐德先生,我的同事,是一位雷厉风行的实干家。他认为,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这个伟大的方程式,变成现实中的完美镜片了。他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尽快开始。”

赫尔曼猛地回过神,他看着陈昂,眼神里已经不再是震惊,而是一种混杂着敬畏、狂热和一丝恐惧的复杂情绪。

继续阅读:第103章 钱都付了,他们还想咋样?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