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赋新酒楼
树下有鱼2021-05-29 13:473,169

  赵陶陶连忙摇头,“大娘娘既然一直留着李娘娘,又把她送到宫外奉养,实是保全之意,护她平安。我只是害怕有些钻营的小人,想错了路子,白白害了李娘娘,更使得你与大娘娘……。”她没有把话说得十分明白,其中的玄机是他们彼此都懂得的。

  终于,赵祯再次默默地、无奈地点了点头,虽说还是恹恹不乐的样子,但心情显然舒畅了许多。

  张茂则在殿外观察了半日,听着里头说话轻言细语、有来有回,终是松了口气,赶紧把汤药送了过来,赵陶陶服侍着赵祯用了,又摸了摸赵祯的额头,略有些低烧,她不放心,便问了一句,“六哥,要不要去唤大姐姐来服侍你?”

  赵祯却直愣愣地看着她,神色有些古怪,忽然问:“我送你的那只玉狗儿呢?不是你最爱的吗?怎么最近不佩了?”

  赵陶陶下意识地往腰间看了看,她今日还是佩的周元煦送的那只八曲花式金盒,不由脸上略微红了红,躲开赵祯的眼神,嚅嚅地说:“今日衣裳的颜色冲了玉色,换着佩不好吗?”

  赵祯见她这番情态,更是了然,索性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周家哥哥救过我几次,还帮着我救了阿姊……”赵陶陶也不扭捏了,直说便是,反正也是单纯的恋爱,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叔叔婶婶可知道你们私下往来?”

  赵陶陶想起这事儿就不禁发笑,文长安把赵蓁蓁接回家后,顾如云心有愧疚,亲自进宫来接她,把缘由从头到尾说了个清楚,才解除了她心头的委屈,此刻想起,仍是掩不住地笑,“阿娘?阿娘大约是觉得我淘气难缠,怕我日后嫁不出去,见着有人喜欢她女儿,巴不得现在就定了呢!”

  赵祯隐约有些生气,正想反驳,转念想了想,又把话咽了回去,说:“你自己是个有主意的,你可真心愿意?十娘再嫁能得两情相悦,却不是每个女子都有这般福气的。”

  赵陶陶白了他一眼,撅着嘴说:“我懂什么两情相悦情情爱爱的?我喜欢他不过就像喜欢你和哥哥们一样,若是日后我长大了,还没嫁人的时候能遇上一见倾心的,说不准我就会嫁给那人了,若是没遇上,嫁给周家哥哥也挺好的。”她虽然作出一副满不在乎的姿态说了这通话,可心里却暗自想,还是别遇上其他人吧,他其实挺可爱的。

  赵祯沉吟不语。他心里本来是怅然若失的、沉郁闷气的,但想起刚才赵陶陶说年初吃醋不理他的事,又觉得舒畅愉悦了,便不自觉地换了口吻,语重心长地说:“海臣虽说不是世宗嫡系,也是极亲近的血脉,早几年还有些骄纵之气,先郑国公走后,他也愈发的沉稳进益了,还是配得上……”

  赵陶陶早就没有在听赵祯的苦口婆心了,她斜靠在赵祯身上,抱着他的胳膊,娇娇糯糯地和赵祯商量什么时候去看李娘娘,该说些什么话,带些什么东西……

  不多会儿,赵祯吃下的药效上来了,赵陶陶守了一阵儿,想了想,还是回宝慈宫去。

  刘太后已经换了家常衣裳,显然是已经去过文德殿,和朝臣们议完政回来了。桌案上又堆满了高高低低、一叠一叠的劄子,此刻刘太后正专注地在读一本折子。

  赵陶陶进去无声地行了礼,从身后的宫人手上端了一碗莲子百合汤,轻手轻脚地奉到刘太后手边,说:“大娘娘,六哥好多了,再休息一两日就全好了。这莲子汤消暑,六哥请您饮下再看劄子。”

  刘太后便侧过脸,下颌微抬,深深地看着赵陶陶,眼里意味浓厚,是怀疑?讥讽?还是触动?

  都有。

  赵陶陶平静地说:“大娘娘还不知道六哥吗?六哥最重情,他那份心,谁也不想伤,谁也不想辜负。”

  刘太后淡然笑了,垂了眼帘,放了朱笔端起莲子汤喝了起来,喝了几口,说:“是懂事了,没有白疼你。”

  七月下旬,在木兰学院开学半年后,学院所下属的“赋新”酒楼也要开业了。

  开业的前三日,满街的小报就闹哄哄地写了半页纸,介绍这个酒楼如何如何的新奇,饭食如何美味,装潢如何雅致,引得整个东京城百姓的注意力又被哄抬起来,好事的、闲逛的,把酒楼所在的西大街果子巷围了个水泄不通。

  众人见着,这座酒楼共两栋建筑合为一家,中间仅隔了一条小巷,有人便说木兰学院接手前酒楼便是这样的格局,并没有改动,只是往日经过时看见里头装潢格局改动不小。

  再看外头,两栋楼都是三层建筑,左右对应整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派宏大。此时两栋楼之间立了一个小牌坊,上头的匾额被红布蒙着,想来是开张之日才会揭下;牌坊之下有一块十尺见方的木台,众人却不知是作何用。半年前见过木兰学院开业典仪的人不少,此刻在围观人群中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日的盛况,令听者神往不已,俱表示二十日那天定要来凑个热闹,不能错失。

  七月二十日的“赋新”酒楼,一早就忙得热火朝天。

  不到巳时,整个果子巷已经用结红绸的杈子把行人和马车的道路隔开,随后陆陆续续有东西送进酒楼去。

  巳正时分,果子巷里聚集的行人越来越多,只见酒楼两道大门,分别一字排开上百只、足足有一人高的、竹篮装盛的鲜花篮,上头悬着红绸带,写明府邸及贺辞。百姓们鱼贯而走,捻起花篮上的条幅,认字的、不认字的,看一个条幅评论几句,看一个又评论几句,和元宵节时看花灯的热闹也差不多就这样了。

  牌坊两侧分列两排衣着光鲜整齐的茶酒博士:左边一水儿全是穿靛蓝交领细麻短衣的男子,腰间系着一块粗麻围裙,后头才知道,围裙的包袋里头,装着各种小物件儿,什么针线、牙线、送客人出门时递过去的、用作香口的茶丸子和甘草……总之是客人临时需要什么,酒博士的围裙里就能拿得出什么;右边儿一水儿全是娘子,穿着样式很奇怪的,白色小交领中缝扣的窄袖上襦,配粉色褶裙,腰间也是一条靛蓝色围裙,头上扎着靛蓝的头巾,斜插了一朵鲜花,俱勾手端端正正地站在花篮旁。因站得整齐、穿得清爽,看起来极其赏心悦目,甚至比花篮里的花还要好看几分。

  众人看得喜笑颜开,正交头接耳议论时,忽然有人喊道:“这不是乔家杂手伎吗?”便见牌坊下头的木台上早铺好了一块硕大的羊毡地毯,乔家杂手伎的几个小子,翻着跟斗上台去,唱了个大诺,热热闹闹地表演起来;随后是王六郎的药发傀儡、胡牛儿说诨话……众人笑道:“这是酒楼的东家把瓦子搬到这儿来请咱们看了!让大伙儿不花钱也能快活快活!”便围在此间看,叫好声、鼓掌声,比这正当午间的日头还热火几分。

  不多时,就见着各府邸的马车接踵而至,车上下来的娘子们盛装而来,个个笑语吟吟,都直奔着右边的楼去了。

  这边也有个接待台,白衣粉裙的女侍者依次上来给女宾的腰间都佩上一只木兰花样式、带着卷曲花瓣儿的荷包,作为入场的凭证。

  女宾们都是半月前接到正式请柬,又按规定确认了参加人数和身份,这日才盛装登门的。却不料进去后才发现,受邀而来的女宾们,除了这京城里数得着的几十家高门显贵的女眷,竟然还有十数名富商大贾的家眷?好些修养不够的官眷们当场就黑了脸,其中有几个平素就眼高于顶的,转身便走了。

  在堂内招待的李若溪也不恼,只等上台说:“女子会所木兰学院占半数股份的产业,所得利润将会全部用于兴办义学。诸位中有许多人是资助过木兰学院的,有幸邀得诸位莅临也是为慈善而来,为解除百姓疾苦而来,大家所怀的赤子之心是不分门第的,也请各位不必介意。”

  如今谁人不知她是即将嫁入宁王府做长子媳妇的,又有几人敢小觑李若溪不给她颜面?因此众人即便是心怀不满,也只得依着女使的引领,围着一个狭长的高台坐下,离得那些商贾出身的女眷们远远的。

  商户人家的娘子们大眼瞪小眼儿,虽然她们都习惯了被官宦之家鄙视,但这个场合都是被学院邀请来的,人家娘娘县主都不嫌我们身份低微,这些人却还装腔作势?这些娘子们凑在角落坐了,小声商议着说还不如去外头看杂手伎热闹,又说寻个差不多的时间早些回家吧,或者去隔壁尝尝新酒楼的吃食也好……

  唯一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是总算领教了木兰学院出品的自助餐,果然都是些精巧、新鲜的样式,在外头可是从来没见过的。

  那些常去木兰公开课堂的小娘子们最是兴奋,笃定此间必有新鲜玩意儿,左右四处走动打量着。又见这里头构造和别家不同,整个中间部分从一楼到三楼都是中空,二三楼的围栏雕画精巧,处处用鲜花装饰,而屋顶深远幽暗,又结了许多的轻纱幔帐,正中似乎悬着什么东西,但无论怎么看,都看不真切的。

继续阅读:第104章 —私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小县主的古代奋斗日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