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大哥哥的心思
树下有鱼2021-05-29 14:122,947

  顾如云抱着女儿的小脸蛋亲了一口,欣慰了片刻,又想起半城之隔的大女儿。她日日遣人去韩国公府探望大女儿,得知这些时日徐荷风失了掌家之权,安静了许多,女婿也老老实实针灸用药,总算勉强放下心来,但此刻说起来,心头又添了一桩计较:“如何能不操心,何时能把你两个哥哥的婚事都定下来,阿娘才能安心几年呢。”

  赵陶陶吐了吐舌头,暗叫冤枉!怎的又把哥哥们拖下水了?

  只见顾如云拉着她,低声正色问:“你大哥哥常带你出门,他可曾带你见过哪家的小娘子没?”吓得赵陶陶连连摆手,急急地替赵允程分辨:“未曾有过,未曾有过,大哥哥哪儿是不知礼数的人呀?”她又缓了缓,帮着哥哥说:“大哥哥的心思我知道,他必是觉得如爹爹阿娘这般恩爱无间的夫妻,世间少有,他也要像当年爹爹一眼相中阿娘一样,但求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爹娘是最明白情投意合有多重要的,也定不忍心见大哥哥娶个自己不中意的娘子,日日相顾无言吧?”这话虽是替赵允程开脱,却也当真不假。她这大哥哥虽然年岁大,性子看起来稳重温和,实则倔强的很,刚十八的时候,被父母安排着相看过几家的小娘子,竟无一人心仪,拗劲儿便上来了,再也不肯相看,只说随缘。

  “这个是自然,可你大哥哥都二十了,你瞧你四伯娘,孙子孙女儿都有了三个了……”顾如云忽得又住了口,似乎觉察到同小女儿念叨长子的婚事有些不妥当,但内心实在焦虑,继而又说:“你们学堂预备几时开学?”

  “本想在十一月开的,可这几日来问询报名的人实在太多,收了近千份报名的帖子了,先生决定先拣选、再上门实际探访一番,最后才确定学员名单,加之又临近年节了,便定在元旦后正式开学。”

  “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我女儿倾尽心血的大事,当要万事具备才好开头,切勿操之过急。”赵元梧在一旁点头赞成。

  顾如云也说:“头一批学员当要择选聪慧、资质佳的女子进学,学成后谋了事,东家能赞一声好,才能给学堂积攒下声誉,也能让世人瞧瞧,女子是不是当真一无是处。”顾如云这几月对学堂日益了解,耳濡目染间渐渐唤醒了一些关于自我的意识,这种意识以前只局限在她自己的、深藏于心的骄傲,现在却逐步地将这傲气扩展到身边乃至更广阔的女性群体。顾如云哪里知道,她那小女儿毕生的志愿,便是要使天下女子都能找到心里的这份自信自傲,且生根萌芽。

  见小女儿满口应承,顾如云心头转了几转,又问了句:“开学典礼时,定会遍邀各家的小娘子们来吧?”

  “这是自然,阿姊早早地都放出话去了,伯娘、婶娘们也都问过我几次了,还有李家溪姐姐、王家媛姐姐也都邀了她们交好的小娘子们来,女儿同先生商议过,那日会在学堂院子里设一个小宴呢。”

  顾如云满意地点点头,赵陶陶歪着头看看她母亲,眼睛滴溜溜地转不停,全然明了。

  待回房梳洗后换了寝衣躺在床上,赵陶陶睁大眼睛看着帐中垂下的那只铜鎏金镂空飞鸟葡萄纹香囊,脑子里梳理着她现在的生活:学堂要推迟开学,择选出来的学生要同先生一一去走访、开学典礼上的小宴务必要一鸣惊人、白鹿洞那边有消息回来,可阿姊府里近来安稳,暂时不用行动、宫里和六哥资助了学堂,也要好好给几位送新年礼物……现在又得操心起大哥哥的婚事来,桩桩件件都是大事儿啊!

  她眨了眨眼,细数起这一世自降生之后的点滴过往,再看看眼下,她所关爱的家人、朋友们,她能参与进这些人的生活并小小地出一份力;事业即将起步,若能成功,可以改变千千万万女子的命运……她越想越兴奋,血管里血液的温度似乎都高了几度,活力十足地在体内奔流循环,她觉得此刻自己也像是个超级英雄,浑身都是能量。

  赵陶陶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坐了起来又屈身跪下,双手合十朝西拜了拜:“佛祖保佑,让我平安长大吧,快些长大吧,我会努力,不辜负佛祖遣我来这个时空走一遭。”

  转眼,这日子就进入冬日了。

  学堂的修缮、桌椅、宿舍等皆已齐备,原本住在宁王府东偏院儿整理课程的老师们都搬入了学堂的教职院入住,杨以筠早在十月就搬入学堂主持事务,眼下正领着教师们给报名的学生们做家访,进行最后的人员筛选。

  赵陶陶本也想跟着先生一家家地去探访,被杨以筠劝了回去,最后决定隔两三日,拣选一些距离近一点,街坊环境简单一点的人家去,免得又给御史台递刀子参劾她父亲。

  这日她便留在府里,给赵祯制作新年礼物。

  临近腊月了,约莫这几日有寒流经过,外头风刮得甚紧,暖阁烧了地炕,又放着两个烧旺了炭火的熏笼,热和得只用穿春日的衣裳就够了。房里香几上的定窑划花牡丹纹梅瓶里头插了支开得正盛的腊梅,清郁的冷香被炭火一烘,更添暖意融融,赵陶陶趴在那张紫檀束腰鸟足大案上,写写画画劳作了一上午,肚皮便咕咕叫开了,却还未到午膳的时辰,问有什么吃食?梁嬷嬷忙不迭地使唤人热了牛乳端过来配宫里送来的栗子糕吃,赵陶陶净了手,刚坐下来喝了一口温热的牛乳,外头进来一个女使禀道:“县主,郑国公府的人送了东西过来,此刻在前头暖阁里等您过去看。”

  赵陶陶嘴里含了一口栗子糕,未及吞下,愣住了,郑国公府?她这一早上都在动脑子给赵桢制作礼物,此时脑壳略有些混沌,想了片刻才醒悟过来是周家的小胖子哥哥,不由得撇了撇嘴:隔了那么许久才送回礼过来……

  她吞下口里的栗子糕,笑道:“既是送东西来,你们收着拿过来便罢了,何故要我出去看?”

  那女使笑道:“可不是,婢子们也是这样说的,可来的小哥儿说定要县主亲手收下才好回去交差呢,跟来的人手里抱了好大一个箱子,婢子也没瞧真切是什么。”

  赵陶陶闻言也不再耽搁,拿湿帕子揩了手,旁边星辰已经拿了件浅粉缎面绣折枝黄梅貂鼠里子的大衣服过来伺候她穿上。

  这衣服是赵陶陶十月初自己出的样子,让锦绣坊的秦娘子裁出来的。她按着现代的样子,给冬天的大衣服添了带三个扣子的护颈高领,袖子和衣身也改得更窄小修身,还做了斜插的隐形包袋,又把里面的皮子改成可拆卸的样式,如此外出时,把领子扣上、镶毛边的帽子戴上,既防风防寒,也方便行动,且一件大衣,冬日可穿,卸了里子后春秋也可穿,却是十分实惠的便当。须知当时丝绸制品昂贵,如此一套带皮子的外袍,若是上乘的面料绣工,少说也要近百贯缗钱,足够贫苦百姓家一年的花销,故而当时即便是富豪之家,每季添置衣物也是极大的一笔消耗,且国朝自宫廷内就提倡省俭、禁豪奢,好衣服是不能随意丢弃不穿的,就算穿旧了、料子花样过时了,也收拣着拿来赏给使唤人或家境贫寒的亲戚等,断没有日日添新衣的道理。

  所以这个设计,兼具实用和实惠两大效用。

  仅过了四、五日,秦娘子便热切地带着刚赶制出来的第一件大衣和大包小包的礼物上门求见,请求赵陶陶让她仿着这大衣的样式推出成衣。赵陶陶早知这个设计会得到追捧,她有心卖锦绣坊一个人情,便大方地准允了请求,礼物也没尽收,只拣选了吃食的部分留下,余者坚决不受,秦娘子感动地连连作礼道谢,回去日夜赶工,十月末时把宁王府的订单全数奉上,又给四个女眷一人多做了一套貂鼠袍子聊表谢意。收到定好的衣裳,赵陶陶第二日便带着进了宫,给刘皇后和杨娘娘一人送上两套新设计的大衣服,算是对她们慷慨解囊的回礼。后续是,冬至宫宴时,赴宴的内外命妇们,几乎都是穿着同款、花色装饰各异的大衣服进宫的,此是后话不提。

  赵陶陶领着日初和碧海到了偏厅,见堂上站着三个郑国公府的人,为首是个半大的小子,十四、五岁的模样,穿一身簇新的靛蓝缎面交领夹棉短袄子,领口镶着浓密光润的灰鼠皮子,脚上绑着青色的裹腿,浓眉大眼,满脸的喜气,十分精神。

继续阅读:第37章—小猪来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小县主的古代奋斗日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