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宁王幼女
树下有鱼2021-05-29 14:113,002

  这时突然冲过来一个小书僮,浓眉大眼很精神的模样,大力地把范老二几个推开,叉腰瞪圆了眼睛叫道:“站远些,站远些,别挤着我家哥儿。”又抖开一件絮了薄棉的龟背锦几何团纹套莲花图样的藏蓝色鹤氅,给他家小公子披上,嘴里还絮絮叨叨地念:“一转身就不见了,大衣服也不穿,着凉了回去吃药你又得叫苦!”

  闲汉们被唬了一跳,缩着肩膀站开几步,齐齐地望着那位小公子。

  小公子却丝毫不生气,反而伸手拍了拍小书僮的脑袋,他比这小书僮略高几寸,像个兄长的模样,轻声说:“越来越啰嗦!我还有事相求这几位呢。”说罢走到范老二几个近旁,拱手道:“失礼了,众位见谅。方才诸位问的事项,明日将会在公告板上写出来,诸位届时请过来看看,公告板旁会设一桌问询处,若有不明白的事项,可即时问个明白。”

  此时又围了几个人过来,中间还有两个腰间系着青花布手巾、挽着篮子的妇人,听那小公子的讲说,倒不羞怯,大方上前附和道:“奴们大字识不得几个,贴出来的布告要是写得文绉绉的,奴们也看不明白,能有个处所分说分说,倒是便宜。”

  小公子微微一笑,说:“学堂的布告都用白话,诸位能识字就能读,如同咱们此刻说话一样,所以要用这阔大的黑板子,好清清楚楚地说明白。”

  范老二还记着方才小公子对书僮说的那番话,存了讨个差事的心,此刻挤过去,满脸堆笑问:“小公子先头说有事要招呼小的几个办吗?是何事?请公子吩咐就是!”

  那小公子再次拱手面对众人,规规矩矩地欠身一礼,朗声道:“诸位在此,我代表学堂有事相求,若诸位家中、邻里或亲眷有无所依靠、生计艰难的、年方十五以上的女子,愿意来学堂学个一技之长,日后靠本事谋生的,五日后请诸位领着过来报名。届时此处会设报名处,学堂会记录下报名者和推荐者的资料,从中择选适应者入学堂学习。诸位有推荐成功入学者,将在女学员正式入学后,到学堂的教务处领取五百钱作为推荐奖励金。”

  众人一听有钱领,热情高涨,纷纷围挤过来,七嘴八舌地问:

  “当真推荐过来就有钱拿?小公子别是诳我们吧?”

  “奴家要是推荐十个人来,小公子真愿意给我五贯钱?”

  ……

  一旁的小书僮不耐烦这些呱噪,大声地把他家公子刚才的一番话再解释了一通,最后忿忿地补了一句:“你们这些人还有何事不放心?这是宫里出资的学堂,入学非但不收束脩,还照管饭食,毕业后还会推荐营生,普天下哪里找得到第二间这样的学堂?若我不是投身了王府,第一个就来报名!”

  围观的诸人听了终是放下心来,交头接耳地议论着:“我家妹子前年丈夫病死了,现在靠给人浆洗过活,我定要带她来报名,日后若能有个生计,我也安心。”另一个说:“我家姑表姐守寡四、五年了,拖着两个儿子,靠亲戚周济度日,愁苦的很,回头我就给她说这宗事……”

  也有人叹道:“赵官家真是好皇帝……”

  又有人问:“小公子是宁王府的吗?宁王不是只有二子,都已长成了吗?”

  那小公子坦然一笑,大大方方地说:“我是宁王幼女,赵陶陶。”

  范老二一群人离了学堂后,便各自奔走,四处宣扬这学堂的招生和奖励金事宜,左右的街坊们皆是半信半疑。当时宗族、乡绅和富商们兴办的义学确是不少,但都是男子学堂,非族人进学也是需要缴纳束脩的,这世间何尝听闻过女子义学的?且不但不收束脩,还照管饮食?天底下真有这样便宜的事儿?

  第二日天刚亮,陆陆续续就来了好多男男女女,三五成群地守在学堂门口,交头接耳地等着里头出来人好打听。果然,辰初时学堂的大门启开,出来几个青衣小厮,贴出了公告,上头写明了条件、学科设置等细则,又设了两个问询处在公告栏下。

  不到巳时,前来问询的人便排成了两列长龙,更有若干好事者围观议论,学堂门口一时间人声鼎沸,人潮如织,自有宫中遣出的几个紫袍宫人穿梭在人潮中吆喝、指引民众们排队问询。

  和杨以筠预料得差不多,虽然现场围的水泄不通,可笃定地表达出愿意来上学的娘子们却是少之又少,即便见到那几名前来引导帮忙的紫袍宫人,亲眼领教了这学堂接人待物的细致讲究、与众不同,也知道这个学堂是宫里办的,有心围观的大小娘子们还是犹豫不定、顾虑良多,反倒是很多百姓引了自家的小女儿前来,踊跃地想进入学堂读书认字,杨以筠见状很是高兴,吩咐记录下这些人家的资料,留待日后女子小学堂的录用。

  五日后开启报名流程,挽着包裹、毅然独身前来报名、在入学的契书上按下手印的女子,仅仅只有四五十名,年龄跨度从十五到三十。这首批主动报名的娘子们,几乎都是大字不识、平日就靠着做些散活儿、饥一顿饱一顿勉力求生的群体,冲着这份韧劲儿和勇气,杨以筠将她们全部收下。

  更多的却是被推荐人拉过来、焦愁不安的年轻娘子们,这些女子们在京城好歹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只是因家逢变故而生计艰难,相较于那些独身而来的娘子们,显得略有些羞怯扭捏,尽管推荐人在一旁大力鼓动,不少人仍是犹疑着难以下决心,可一旦得到报名处的保证,确定这个学堂不单能免费收下她们,还可以同时照管她们的子女和老人,态度立马就变了,生怕报名晚了轮不上她们……这一类,收了足足有上千份资料。

  五天后,报名结束。在杨以筠她们进行资料筛选工作时,关于这个学堂的种种传闻,终究是从内城的景福巷一带,沸沸扬扬地扩散至整个东京城。

  这半年间,真宗身体日渐好转,在宰执们的建议下,由两年前的单日视事,改为每五日一御,以安天下之心。但实际上,重大的军国要事,仍是由刘皇后做最后的决议。

  天禧五年的十月初一,垂拱殿朝会上,御史中丞胡岳麓出列,执笏板高声道:“臣胡岳麓,有本启奏,侍中、检校太尉、宁王赵元梧,教女不严,纵容幼女熙宁县主女扮男装,混迹于市井之间,与贩夫走卒谈笑议论,大失尊卑体统;且一小小女童,不知勤修女德,竟要要去兴办什么女子学堂,以图虚名,实是狂妄至极,荒谬绝伦。”

  国朝的政治体系,以御史台最为特殊及硬核,别说诸大臣,便连天子宗亲,也是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言行有失被这群严苛的御史们抓住把柄围攻,平白惹一身骚。偏偏祖宗定下的律令,又极其倚重御史台来监督、平衡两府三司官员的权势,故而博得一个“兰台”的美名。兰台的郎君们个个自诩人间清流,以自己上可谏议天子,下可参劾诸臣为傲,日常便是无事也要在鸡蛋里挑骨头出来参劾几句博一个存在感,现下熙宁县主开办的学堂是城中最议论纷纭的事件,胡岳麓如何容许自己冷眼旁观?即便传言说是宫里支持又何妨?正好显得自己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刘皇后端坐于真宗皇帝的帘后,心头哼了一声,面上不动声色,只冷眼看着胡岳麓并不开口。见站立前排的宁王出列,行礼后朗声对胡岳麓说:“中丞所言,本王实不敢领受。本王幼女温和良善,虽年岁尚幼,却通文达礼,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姊,出外礼敬诸人,从不以宗室身份欺压庶民,却不知在中丞眼里如何就成了有失尊卑体统之举?中丞身为兰台之首,掌纠察官邪、素正纲纪之职,须时时体察民情民意,上达天听方是正理,不料中丞却以百姓皆为贩夫走卒,与之交谈便是失了尊卑体统?本王虽无心国事,便也要问一句:不知兰台诸郎君平日是如何体察民意的?靠凭空猜测吗?”

  一席话气得胡岳麓满面通红,不待他发作起来,赵元梧又面向端坐于宝座的真宗皇帝,道:“官家,数月前臣幼女当着我夫妇面前,说她占了天恩生在皇家,金尊玉贵地活了九年,不知饥寒窘迫何滋味,却时时窥见这京城中有众多衣食不济的人家,活得甚是艰难,她便决心把自己积攒下来的月钱、金银和首饰等悉数捐出,愿以微薄之力帮扶贫民,开设这所学堂教化培育孤苦寒家的女子以谋生技能。我儿一片善心为民,一不求名、二不为利,绝无为非作歹之心,请官家明察。”

继续阅读:第34章 —朝堂之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小县主的古代奋斗日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