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香锅冒着香味,却没有可以给的人,周围人都跑空了,沈惜娇只能在这等人回来。
“沈娘子!”忽然她听见一声熟悉的呼唤。
沈惜娇望去,看见了胡人的车马,眼底不自觉流露出一丝讶异。
“原来今日就是你们的返程日。”沈惜娇说,“可惜,这儿书信不通,不然就能早点知道,还能为你们接风洗尘。”
说着,她意识到什么。
嗯?好像可以啊……她现在不正在摆摊吗?
胡人也对沈惜娇摆在城门口不远的摊子很感兴趣。
他原本早就可以回来了,只是连日大雨,无奈行程只能一拖再拖,好不容易这两日雨小了,他是片刻都不敢等,昨日傍晚就赶紧让车队出发了。
免得晚了,这天气又出变化。
一路紧赶慢赶到了荆县,结果才入城,就看见沈惜娇在这摆摊。
刚才听赶车的车夫说的时候,胡人还不信呢。
此时的胡人,极为感兴趣地看着沈惜娇身后的那口锅,锅里的菜看不见全貌,只能看见一点金灿灿的,还撒了胡麻,“沈娘子为何会在这?”
阿柳把方才对百姓们的说辞,又拿出来对他说了一遍。
胡人闻言大喜,竟直接把车马停在一边,然后叫车上的人下来。
不多时,一个长得跟他有几分相似、年纪却明显长几岁的人,来到沈惜娇她们面前,用他们那儿的礼节,跟二人打了招呼。
“阿柳姑娘,沈娘子,我是李奎的兄长,常听他夸赞娘子的厨艺,今天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阿柳悄悄对沈惜娇说,“姐儿……李奎这个兄长,好像比他更有文化。”
沈惜娇笑了。
李奎挠挠头,不知道沈惜娇在笑什么,见她要搬椅子到外面,走上前来,“正好我等也没事做,沈娘子,不如我们来帮你吧。”
沈惜娇要在百姓到来前,把桌椅准备好,光她和阿柳两个人肯定困难,多两个人帮忙,她求之不得。
之后她们也知道了李奎兄长的名字,他兄长跟他一样,因常年需要行走中原各地,于是为了方便,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李迁”。
李奎跟沈惜娇说了塞外的许多见闻。
沈惜娇听得津津有味,她从未离开过边关,但听着他的话,像是自己也去塞外走了一遭似的,格外有趣。
“对了!沈娘子你给我的奶茶,我全卖完了。”李奎还说,“我的族人都特别喜欢,刚回去就被抢空了。”
想到自己赚的那几百文,他都美滋滋。
虽然几百文看着是不多,可也得看看,他当初才带了多少回去?
李奎卖出去的时候,可是以沈惜娇的两倍价格成交的。
李奎越说越兴奋,“部落里好多人还跟我预订了,沈娘子,多做几趟,我敢保证肯定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你这次回来,主要是奔着跟我做生意?”
“是。”李奎也不否认,坦坦荡荡的,“若非是碰上大雨,我早该到了,不过如今也不迟。”
沈惜娇点点头。
跟胡人做生意,从长远上来看,必定是利大于弊的,何况都已经做过一次交易了,她也不在乎再多几次。
“等雨停后细谈吧。”沈惜娇说。
李奎显得很高兴,仿佛已经看见了鼓鼓囊囊的钱袋,和里面数不完的银钞,干起活来都更有劲了。
“沈娘子,不知这锅里的做的是?”李迁则是对麻辣香锅比较感兴趣。
见他目光若有似无地往那口锅上移,沈惜娇这才想起来,还得装盘。
阿柳连忙拿来盘子,她用锅铲铲起,香味扑鼻的麻辣香锅出锅了。
沈惜娇先给李奎兄弟俩盛了一碗,毕竟他们刚帮她干了活,“你们尝尝看。”
李奎和兄长对视一眼,一人兴奋,一人犹豫。
犹豫的那个自然是哥哥李迁。
此时他看着碗怔怔出神,想到的是弟弟刚回来时高兴的样子。
那会儿他不知道李奎因何高兴,后来听他说了许多在荆县的经历,终于弄懂了一点,但还是对他口中“厨艺非凡”的沈娘子心存疑虑。
但现在,李迁大概明白了。
麻辣香锅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美食,先观其色,辣酱将食材和丸子染上一层褐色,胡麻作为点睛之笔,不仅有增香的妙用,同样也能增加观感。
再细品其味,首先入口后第一个感知到的是辣,冲鼻的辣,然后舌尖传来一阵细微的麻。即使是常年生活在塞外的李迁兄弟俩,都受不了这股麻,拼命找水。
好在沈惜娇等人早有准备。
二人一口气干了快一壶水,才感觉萦绕在舌尖的那阵被电击般的微妙麻感褪去了一点。
李奎还好,毕竟已经不是第一次体会沈惜娇做的饭菜,李迁却是实打实震惊住了。
“沈娘子真是……”李迁说的颇为艰难,“有创造力。”
他自问走南闯北这些年,已经看惯、吃腻了大齐的菜色,却万万想不到,菜除了有咸甜香辣,还能有麻的。
就算是胡人用椒麻粉,也做不出沈惜娇这种风味。
沈惜娇笑了,“还吃的习惯吗?”
这句话问两个胡人,简直是倒反天罡,要知道,许多香料都是从他们那儿传过来的。但她却丝毫未觉。
李迁点点头,又吃了一颗肉丸,也不知道着丸子是怎么做的,竟有一种鲜甜口感……
“我开始理解,为何舍弟即使在部落中,也对沈娘子的的饭菜念念不忘了,顶着这般糟糕的天气也要赶回来。”李迁感慨。
一旁被亲兄长拆穿的李奎,老脸一红。
哥!好歹也给你弟弟我留点面子啊!
“就是这儿了吧……看到了看到了,大家快来啊!这有免费的食物发放!”不远处走来一个浑身脏兮兮的男子。
男子冲后面招手,不一会儿,一大群百姓就朝这边涌来。
见李奎和李迁面有迟疑,阿柳安抚他们,“这就是刚才说的百姓了,今日我们在这摆摊,正是为了接待他们。”
刚才走了的官差也回来了,帮沈惜娇镇场子。
拥挤的百姓在官差的带领下,变得有序起来。
阿柳也在旁边反复扯着嗓子喊,“排队,都排好队!”
百姓们分成两队,一路排下去,像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
为首的是个抱着头巾,头发枯黄的女人,她局促地擦了擦手,一脸感激地从沈惜娇手里接过碗筷,“多谢沈娘子,你真是大好人呐。”
后面的人也都是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沈惜娇。
“不用谢我。”沈惜娇自问没有做什么,她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而已,承担不起这份沉重的谢意。
“要谢就谢沈县令和何御史吧,这个主意,是他们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