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重编舰队
见龙在玩2025-07-28 19:073,691

  齐硕分明看出刘师勇刚才的踊跃自荐的心思被大家无视,对这员骁将的打击不可谓不大。若要按照他的方案,借重刘师勇的长江水师的地方还很多,现在朝廷手中的水师力量只有齐硕手里的扬州水师,再有就是刘师勇手里的长江水师了,再无其他可用的队伍了。所以这时候,把他拉倒自己的阵营,就很必要了。

  见刘师勇点头,其他人也跟着点头,便开始分析起来。

  “我这次带扬州水师破袭平江府,抓到了一个色目人叫侯赛因,他是阿塔海幕府里管机宜文字勾当官。据他说,阿塔海已经派多支快马去闽浙沿海召回张弘范的水军,并且许了张弘范‘征宋汉军都元帅’的职务,要他回来接职,领兵攻打淮扬。

  大家都知道,蒙古人不耐暑热,从四月间,蒙古军就随伯颜回北方,参加对西北草原的大战准备去了。罗将军带领武锐军在真州城下歼灭的蒙古骑军,其实大部都是西北草原的突厥人和钦察人,只有四成的弘吉剌蒙古人。没了这支在江淮地区唯一的蒙古骑军,阿里海牙东来增援的元寇也只剩下了三万。

  武锐军这次暴露的战力太过惊人,阿里海牙和阿塔海两人都认为,以当前的汉军兵力,并不足以完成攻略淮东的任务。而一众降将如夏贵部,已经被武锐军打的破胆了,像高兴、范文虎、孙虎臣等新附军,也难被元酋认为是能战之师,单独对上淮东军,必是凶多吉少。

  所以,阿塔海急需张弘范手里的几万汉兵回来充作主力,待秋凉后汇合蒙古骑军,再兴攻势,一鼓夺占淮东。

  这是其一,其二便是当下夏秋之交,南海上多有台风,张弘范说是率水师战船出海追击益广二王,途中也遇到多次大风。船队也遭受了些损失,只敢停在昌国(舟山群岛)、明州一带,不敢再深入南方,恐为台风吹覆。

  也是益王那边,这年来只是蛰伏在福州,没有过大的动作,张弘范倒是一时无事,所以并没有前往讨伐。若他接到阿塔海的军令,我想他是不会违令不至的。一边是还不成气候的益王,一边是声势暴起的天子朝廷,这两个目标孰重孰轻,他能分辨不出?

  还有就是,据我分析,张弘范手下的水军,尽是在汉水上训练出来的内河水师,到了海上,定会有多种不适的。从今年初便出海,将近半年时间,绝对是师老兵疲了。茫茫大海漂泊无定,对水兵的心神劳累定是不小的,此时他若不回师,他的手下还有几成的战力,他就不担心嘛!

  这点,刘都统可以证明,他是老军伍老水员了,自然清楚水师的情况,不论敌我,皆是一同。”

  刘师勇总算是捱到了能说话的机会了,而且是展现他专业水准的领域,自然很感激齐硕的成全。所以他赶忙出列,吵着御座上的天子和帘后的皇太后便是一鞠,又转向各大臣,这才朗声开口道:

  “齐将军所言不虚,确实海上航行,船上的活计繁巨不说,光是每天看着茫茫无涯的大海,人仿佛立在尺方孤岛上一般,久了必然身心俱疲。再加上饮食不同于陆上,更粗劣不少,时间一久,便让士兵产生厌烦的心态。所以,我皇宋的海师,出海半月便要回转,最多一月,便要让士兵登岸休沐几日,才能缓解这种烦闷疲劳。

  再说这南海之上,每到夏秋季节,多有台风,一月之间,总有不下一次的,更有甚者,一月之间便有三次四次,每次大风都要几天,才能风平浪静。嘉定十六年时,居然六月间,遭遇五次大风之灾,福州明州多地竟都有被风吹倒的山石坠下,竟有万石之巨,砸坏了山下民房无数。

  故当夏秋之时,南海上并不宜出海,更罔谈作战了。

  齐将军的方案,末将认为也是妥当的,朝廷若是急着在夏秋之交出海,遇上大风的几率极大。不如先到通州江口等待,俟台风季节过后,再登船出海,路上便会安全许多。我军也可趁此机会,在江口伏击回转的元寇水师,若能将其击溃,也免得他们后来衔尾追袭我们。

  只是这样一来,御驾和朝廷必定要在通州盘桓一阵,只是那里的存粮和城防,能敷使用否,齐将军想来也有计较吧?”

  众人听了,却是一凛,前面刘师勇附和说齐硕的方案可行,最后冒了一句通州的防务和存粮问题。这确实是个新问题,十几万军民和朝廷猥集通州小城,人吃马嚼的,耗用必定不少。再加上通州城小,城防不固,倘若这期间蒙元来攻,可能抵挡?

  刘师勇虽是败军之将,可也是宿将,他这点提醒,除了有在大臣和天子面前卖弄的成分,也算是真知灼见。所以众人心下疑虑上来,齐齐看着齐硕,要听他的解决之道。

  这问题齐硕当然也有考虑,只是还没说到而已。为将者,作战不考虑后勤,不考虑后方,未虑胜而先虑败,怎算的合格的将才!

  “这个倒无妨,就我所知,扬州的存粮定是不多了,几十万人的吃用,恐怕扬子桥大捷时缴获也给消耗光了吧。正好这次我在建康城外以及平江府缴获了几万石的粮食,不是已经用船往通州那边运了,估计现在已经到了吧。这足够十几万人吃上一两个月的。”

  把从金陵城外抢来的粮食直送通州的事,之前齐硕在給枢密院的奏报中提到了这个方案,说是这样能吸引更多的淮东百姓到通州就食,这也得了枢密院的同意。刘师勇因为被闲置的原因,对此并不知道。

  实际上几位宰执更担心的是,怎样防守通州,特别是朝廷移驻通州后,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元寇,朝廷就要出海南撤了。有这么个高价值的目标,任谁都相信,元寇肯定会全力来攻的。

  齐硕知道大家的担心,仍是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再者,趁现在元寇的长江水师被灭,防线洞开的机会,两部水师尽可以载着武锐军到南岸城埠扫荡一番,再抢些粮食过来,以备海运的路上吃用。当下正值秋熟收获季节,江南定是不会缺粮食的。就是买也能买来不少的。

  说完粮食,便是通州的防御。

  通州既然作为我们的出海登船地点,自然要防护周全才行。扬州一旦放弃,枢密院应该调北面许知府(许文德)的淮安军、高邮军次第南撤,向通州转进。而真州军就应该从陆路东下,作为全军殿后,掩护百姓和各军向东撤退。

  武锐军则作为机动力量,乘船沿长江来回运动,策应各军的行动。

  诸位应该接到了真州的战报,这次在真州城下,罗将军率武锐军打败元寇的方法,就是运用了棱堡工事。这种防御工事,能极大阻挡敌军的步骑冲锋,充分发挥火炮的效用。所以,先到通州的龙神卫各军,要先替武锐军修好棱堡和壕堑工事,等武锐军一到,就能快速完成布防,实现对登船地点的掩护。

  放心,这棱堡工事虽然构型复杂,但若是简易点的,只需少量的土工挖掘,后面只需用麻袋装土堆砌,也能建成。如果发动百姓参与,十天不到,便可完工!

  这便是我设想的通州防卫方案,刘都统以为如何?”

  说完自己设计的行动方案,齐硕谦虚地向刘师勇求证,实际上也是跟他通报最近的战局、军情。刘师勇虽是将军,但不通陆战,更没见过什么棱堡工事,当时脸上一红,愣在那里不敢吱声。

  “刘都统觉得如何,不妨说说。”

  李庭芝着急,也急忙问刘师勇对这计划的看法,他怎么都觉得两个将军在搞串联。这是可是干系朝廷的安危,百姓的安危,今天签枢密使的姜才发病没来,刘师勇可是他当下唯一能咨询的人了。

  刘师勇细想一下,也明白了齐硕的好意,眼中感激地看了眼齐硕,这才躬身回到李庭芝的询问。

  “相公明鉴,末将只谙水战,并不擅长陆战,且也未见过棱堡工事,自然不知那东西的效用。不过齐将军所言,让水师载着武锐军沿江攻略的事,当是可行。这就譬如海贼上岸抢掠一般,几百里的长江,元寇已无水师防御,自然没法制约我军水师的行动,也没法处处设防,反而极易被我所趁。

  元人在江南被扰,自然要分心防卫,那样的话,通州就少了些压力,专心迎战北面西面的两路元寇便是了。还有,相公……

  相公,这计策到让我想到今后的一种战法,定可搅得元贼不得安生!

  就如今天看到的新炮船,朝廷若到了南方,积蓄财力,能造及时上百艘出来,到时候水师便能驾着新船,时时进入长江,对两岸实施劫掠。一来能挫败蒙元统治我华夏的布局,二来为朝廷财力恢复抢些钱粮,岂不是因粮于敌嘛。到时候,炮船船坚炮利,元寇有何手段可以制……”

  刘师勇不愧为宿将,嘴里还在评说齐硕的方案,脑瓜里灵光闪现,立刻就想到了今后利用装备优势对元寇的劫掠战术。兴奋的止不住说个不停,不想却被李庭芝打断。

  “且住且住,那是今后的事,今天只说怎样到通州,怎样防卫通州,将御驾安全护送到福州的事情。

  以你方才所说,就是同意了齐将军的谋划了?”

  见刘师勇点头,李庭芝这才转过身和几个大臣商议了一阵,最后出班站到前面,对着御座行礼,郑重说道:

  “启奏陛下殿下,我等几个臣工商议,觉得齐将军的方案可行,还望陛下殿下俯允。”

  “既然相公们认为合适,那便是合适的,予这便允了齐将军的方案,一切由两府调度即可。”

  听得出,全皇后的口气里全是问题解决后的松快感。不过她又问了一句,让李庭芝心里叹了口气。

  “不知往通州的路上,天子是走水路,还是陆路,早些定下来,予也好安心呢。”

  “自然水师从水陆护翼御驾到通州,再有武锐军随船扈从,可保御驾无虞!”

  这分明是皇太后胆小,要李庭芝先做安排,到时候跟着水师走。跟着武锐军,又是坚船利炮的,她才放心。

  李庭芝得了全皇后的允许,便当场做了决定,将水师编为两支,扬州水师负责长江口内作战,而长江水师则负责长江口外的作战行动。但两支水师部队的指挥官,却做了变动。长江水师交给齐硕统带,刘师勇副之。扬州水师则交给罗承鹰统带,许燮严副之。

  大宋朝就是这么任性,陆军军官指挥水战的事,也不是今天才有,像一年前的张世杰,就是以步军将领统帅水军的成例。不过,张世杰败得很惨,但愿罗齐两人运气要好些吧!

  没被指定独领水师的刘师勇,黑着脸,心里哀怨一片。

继续阅读:第88章 债券大卖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绝域危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