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上游的敌船结成三五成群的船团,恶狠狠向着下游的自己压过来,大宋扬州水师副都统统许燮严这下就彻底慌了。
本来他领受的任务是载运武锐军到真州协防的,结果出发前就被那两位都统制给夺了权力,要在长江上主动寻敌,找元贼的水师搦战。而且,水师都统齐硕还要求分队,后队直接交给步军的都统制官罗承鹰指挥。他这个水师的二把手登时便被夺了权力,成了为罗承鹰以备质询的幕僚角色。
军令难违,当幕僚就幕僚吧,他本也对主动搦战元贼水师的做法没有太大的信心。扬州水师去年虽未与元贼水师有过交战记录,但退到扬州的御营水师刘师勇部败得怎样,他可是亲眼见过的。几百艘战船在焦山被元贼一把火给烧了,剩下跑到扬州的也只有百艘而已。元军水师是那么好惹的,遇到元军,单拳难敌四手,被对方火攻围殴,就是有火炮也难说胜负。
那个齐都统就不说了,开战之初,就把改造好的炮船全带走了。不过也好,反正他许燮严也不会用炮作战。但其余的车船,在许燮严想来,临敌作战,就该由他指挥才是妥帖。不然的话,这两位不知蒙元水师的厉害,要是着了鞑子的道,很可能就一战尽墨了。
他现在的水师船队,算得上大宋在江淮地区唯二的成建制水师之一。之前曾经威压北方的御营水师,就是被孙虎臣和张世杰这两位水战外行瞎指挥,在丁家洲和焦山两处,被蒙元水师打的大败的。让国都临安霎时失去屏障,最终城破国灭。
现在,罗承鹰让他把船队排成一字横阵,挡住江面,许燮严立刻就陷入了火大尿黄的状态。他愤愤地用挑衅的眼光看了罗承鹰好一会,最后好像觉得失态了,才勉强挤出一丝苦笑,尽量用平缓的语气劝谏道:
“都统,下官以为如此不妥,我军一字排列,鞑子的船已经列成了鱼鳞阵,正是要分团围攻我们各船。鞑子的船看样子是我们的几倍,借助水势,他们很容易就能得手。
我们这样列阵,身后没有后援船只救援,只怕一开始就会陷入鞑子的围攻当中,以少敌众,恐怕于我不利!”
于当下实情来说,许燮严的意见是对的,这时候的水战,拼的就是群殴功夫,像街面上打群架,一拥而上围住敌船一顿输出,把砲石箭矢扔过去,然后再接舷跳帮白刃战完事。罗承鹰现在让船队这样排成一字阵型,不进行组团援护接应,断是不能对抗四面而至的围殴的。
只是,罗承鹰虽不清楚现下的水战模式,但也笃定元军也不知他手里有着能克制他们的利器,那就是劈山炮和手榴弹。这两种在陆上已被证明是杀敌利器的武器,攻击效力远胜于战船上原来装备的旋风砲和弓弩,杀伤面积和效率都远远超出它们许多。
只要元军的战船靠近火炮射程和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内,他就有信心让围在宋军船边的敌船遭受最猛烈的伤害,让他们悔不当初。还有就是,他相信,齐硕那八艘炮船肯定会从上游方向上包抄过来,从身后用大炮攻击敌船,那效果可比他这里的小炮要暴戾的多。
“无妨,许副都统且按我的方法来。我们船上装备有劈山炮,随船的武锐军也有手榴弹。所以我们必须发挥这些火器的效用,而排成一字阵型,让火炮集中到接敌一侧的船舷,这样就能让我们的攻击面的火力输出增加一倍。
你刚才看见我们用炮轰击那些纵火船了吧,我们是对敌人实施的面杀伤。而元军的战船,在没有跳帮之前,只能对我们进行点杀伤,攻击力不足以让我们短时内失去战斗力。但我们却可以,前提就是集中一面射击,加大火力输出。”
罗承鹰到现在还没有适应宋人的讲话方式,一说到具体的事情,便又回到了后世的叙述模式。他这一番夹杂着“面杀伤”“点杀伤”、“火力输出”之类的后世术语,让许燮严听得有点懵逼,但好在字面上的意思够直白,稍一想便也领会了。
虽说刚才船上的劈山炮攻击那些小纵火船时,确实显示出惊人的杀伤力,能一炮打碎一条小船。但对上了元军艨艟巨舰效果怎么样,又能怎样,这点,许燮严心里也没底。
想了一下,许燮言提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作为既能让罗承鹰发挥火炮威力攻击敌船,又能多少保全船队的方案。
“都统,不如这般,敌船自上游来,船速甚快,收速自然不易。我等可突然改变船向,让船队向上游驶去,避过鞑子航向后,再围着敌船外围做车轮旋转。如此一可避开团战,又可让武锐军的火炮攻击奏效。只要我等以动对动,不似这般原地待敌,也能少折损些船舰。”
这办法当然比罗承鹰先前定的呆仗阵型要好的多,实际上这也是后世火炮战船常用的运动线列作战的方式。罗承鹰不谙水战,刚才只想到怎样阻击敌船下行,现在许燮严这更专业的建议,显然更能发挥船队久战的潜力。面对数量占优势的敌船队,可能宋军也只能用延长作战时间的办法,在运动战中消耗并全歼敌船。
“甚好甚好!如果能让船队围着敌船队循环攻击,能攻击我们的便只有当面的敌船,敌人的数量优势必然会被消弱的。只是,水军能做得到这般嘛?”
罗承鹰当即赞同,如果能如此,那水战的模式向着近代化模式就又前进了一大步了。
“怎的不能!我们常在江上缉拿水匪舟船,多是采用这等办法,围着匪船投掷砲石箭矢,一般都能见功。”
罗承鹰当下大喜,连忙让许燮严布置发令。这下,水战的指挥权不觉之间,竟又回到了许燮严这个“专业人士”手中。
既然人家之前就有过线列航行和行动的经验,此时,理智的做法自然是把指挥权交还给更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妥当的,他自己则做他最擅长的炮火指挥就好啦。
两刻钟之后,上游元军水师大队的战船已经散开队形,三五结队扑向宋军战船。而就在此时,宋军船队突然启动,在距离对方1、2里的距离上猛然横移,变成一字纵队,避开元军的冲击方向,偏向右岸,冲向上游方向。
宋军的战船都是车船,在速度持续上要好过元军的棹船,水上的机动转向既能靠船舵,也能靠两舷外的明轮桨叶,像后世坦克一般,利用其速度差就地转向。所以宋军战船利用逆流速度慢的特点,很快改变了航向,靠拢了右侧江岸,让江岸成为掩护身后的屏障,避开了元军战船四面围攻。
而元军的战船因为正在全力冲刺,又是顺流,速度很快,转弯的半径一下变大。看见宋船转向避开自己的冲击,要改变航向拦截时,已经有点刹不住车了。手忙脚乱一阵,只把落后的几艘宋船截下,其中便有那两艘掉队后又被指派殿后的螺旋桨炮船。
“轰轰轰轰”,惊天的爆鸣声乍然响彻江面,两艘螺旋桨炮船见自己又要被截下,便干脆同时发炮攻击,轰击当先冲过来的元船。
此时敌我距离仅在百步左右,20斤加农炮的命中率陡然提升不少,四颗炮弹竟有三颗命中敌船,当场就把两艘敌船打得船体崩裂,几乎就要散架。余力很足的炮弹好像意犹未尽,在敌船的船体内疯狂撞击,崩起成片的木屑碎尸不说。又从船体另一侧砰然而出,打出几个赫然的洞孔,才落到江中,砸出巨大的水浪和漫天的飞沫。
跟在后面的元船都看见了前船的惨像,巨响之后,两艘大船竟致如此狼藉血腥,碎尸断板被无情抛撒到空中,之前根本就没人见过。惊悚之下,后船凝滞一下,竟然让被截下的宋船找出空档,奋力向上游挣脱而去,逃出了元船上旋风砲和弓弩的攻击。
再后面一些的元船并没有看清先锋船只遭受火炮攻击的惨像,按照他们的战术,也偏转船头向宋船这边靠过来,准备在距离合适的地方,向宋船发起砲矢攻击。
元船也看出了宋军的意图,宋船一旦和他们错身而过,跑到了上游再转舵回攻他们,元船自己就会陷入背后受敌的不利局面。这自然不能让宋军得逞,车船和棹船在同等速度下,车船的机动性更好些,棹船因为有长桨伸出船身,机动所需的范围更大些,这便落了下风。
这时候的水战,也是远距离投射为先,然后再是接舷战。而远距离投射的兵器,宋元两军却大有不同,元军主要用的是旋风砲和弓弩,旋风砲则一种靠人力拉扯的投石机。这种投石机是靠着十几个士兵为一组,用绳索一起拉扯抛竿的短端,带动抛竿的长端甩动,将砲石蒺藜弹投出去,砸击或者引燃敌船。
而之前的宋军,主要使用的是强弓硬弩投射火箭和箭矢,引燃敌船和杀伤敌兵的。也有的宋船也会装备三弓床弩之类的弩炮,发射更大的箭矢击毁敌船的关键设备或军将。
不过,两方的兵器在罗承鹰看来,都算不上合格的有效武器。
元军用的旋风砲准头根本没有保证,发射的砲石又是呈抛物线形式,打击集群目标可能还能蒙的上一些,但要打击呈线列前进船队这类运动目标,就基本靠人品爆发了。这主要是拉扯发射的士兵,力量很难做到均衡一致,再加上砲石的规格重量也不能一致,自然很难保证命中精度了。
宋军的弓弩武器,即使那要费十几个兵卒才能上弦的三弓床弩,都算是点杀伤武器,投射的火种要足够密集,才可能烧毁敌船,因此精度上虽然高于元军,但效率上却落了下乘。
今天他敢用数量绝对劣势的船只去和敌军对打,依仗的就是火炮这种划时代的直射武器。凭着炮弹的高初速和面杀伤威力,他相信接下来的战斗,一定能将眼前这支敌军全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