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分裂的危机
见龙在玩2025-07-28 18:332,625

  不管文官武将看到眼前的两艘新船作何感想,两艘炮船上的兵士们仍然按照事先演练好的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操帆、操炮课术,向大家展示他们将代表的专业和战力。操演整整进行了一个多时辰,时间逼近了下午餐的时候,操演才结束。

  因为扬州被围一年多,粮食匮乏,宫中和百官都响应李庭芝等人的号召,每天的餐数从三顿改成两顿。上午巳时是早饭,下午申时便是晚饭,一天只吃两顿,节省下来粮食应对饥荒。

  操演完时,时间已经到了未时四刻,官家太后便又起驾,重登御舟,回扬州去。而晚饭也安排在船上,顺带地,两府的相公们被赐宴,也跟着上了船。齐硕也被邀请上船,参加赐宴。实际上,重臣们将在御舟上和皇太后商定南撤的事情,这自然少不了要承担护送朝廷南撤任务的水师将领与会,刘师勇这位中央禁军水师的都统也在列。

  这是临时增加的一场小朝会,按理是不应该放在今天观舰式典礼结束后的。照例,观舰式后,齐硕希望的官家重臣登舰,褒奖官兵,给一番鼓励才是。但正因为这观舰式,让皇太后突然萌发了新的想法。并且她和李庭芝短暂商量过后,两人都觉得要把一些事赶紧定下来才行。

  所谓的赐宴其实也很简单,现在扬州最缺的就是食物,有限的存粮要保证今后不知道多长时间的需要。所以,即使是皇家的赐宴,也只是三道菜肴和一道汤食。只是排场摆的还够,一人一个小几子,布上几道菜肴,宫女们在旁边小心伺候着,就算是天家的体面了。

  众人都知道赐宴后还有事情要赶紧议定,所以便尽可能保持雍容风度的同时,加快用餐的速度。照例的,皇太后和官家并不出现在赐宴的舱室,等大家吃好后,才会和大臣们在二层甲板的大厅中会商。

  今天参加这个小朝会的人有左丞相兼枢密使李庭芝,参知政事江德彦,翰林学士起居舍人章钰,签书枢密院使周云昌,接任李庭芝遗下的淮南东路制置使的董明甫。武将就只有齐硕和刘师勇两人。这些文官便是扬州朝廷的两府成员了,因为要笼络福建的益广两王属员,像什么右丞相职位,一名参知政事和枢密使等职位,都留给了在那边的陈宜中等人。

  朝会一开始,当着几个重臣和两位水师首领的面,李庭芝就开宗明义地讲了会议的主题,那就是:皇太后今天看了两艘新船后,决意随水师船队,自长江东下入海,直驱福建。

  原本的计划是,官家的御驾走陆路先到通州,在从那里登船南下到福建的。因为当时制定朝廷南撤计划时,还没有这两只新船。再加上当时长江上还有蒙元的长江水师控制江面,走陆路自然是安全的的。

  不过现在情况有了新的变化,一是两艘炮船下水,今天看了让大家都相信这两艘船足以战胜面临的任何敌手,自保更没有问题了。二是,这次齐硕带领扬州水师,廓清了蒙元盘踞在江面上的水师力量,水路现在的安全也不成问题了。再加上皇太后觉得把御驾摆在这两艘新船上,到了福建那边,应该更能展现皇家的威仪,所以便有了这个议题。

  对此,李庭芝事先被皇太后通过气,自己也觉得御驾这种出行的方式更安全稳妥,他个人是同意的。其他几人听了,也觉得这样安排比较稳妥,也纷纷跟着同意。

  下面就看齐硕和刘师勇两位,那位愿意伴驾护卫了。

  新船在设计之时,就有考虑承担君王座舰的功能,在一艘船上专门安排了比较大的居住舱室,接纳皇帝一家,甚至某些大臣上船随扈都没有问题。但因为目前只有这两艘炮船,是水师战船中战力最强悍者,一旦被皇家征用,它能承担的作战任务就受到限制,无疑削弱了水师的战力。

  对此齐硕心里是不愿意的,战舰战舰,那是用来战斗的,不是皇家的游艇!拢共就两艘新舰,能够在深海作战,分出一条做了皇家的座舰,另一条单打独斗,效果肯定减少了一半不止。

  但又反过来说,小皇帝和太后这时候就是反元复国的旗帜,如果他们真的在南下途中遭遇了什么不测,不知道全国要冒出多少个野心家,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反元统一阵线给撕成碎缕。本就弱小的复宋势力,就更加不是蒙元的对手了。

  齐硕眼神中犹豫难定,而旁边的刘师勇却跃跃欲试,不时抬头,看向几位宰执。很显然,宰辅大臣们跟李庭芝取得了一致,那就是无论如何,要保证官家太后安全到达福建,不然就会有不测的事情要发生。

  原来,还在五月的时候,朝中的一干重臣在温州,将隐匿在苍南山区的益广二王接到福州。同时,这些大臣也把隐匿逃亡的原左丞相陈宜中找了出来,主持大局。

  得知官家和太后被扬州军截下后,福州这些大臣由陈宜中领衔上奏,表示还愿意奉赵显为国主正朔,也承认全皇后监国的这种安排,但却提出分立中枢的方案。理由就是扬州和福州远隔千里,中间又是元军占领区,只靠着海路沟通,实难达到国政的统一。所以就奏请在福州设“征南大元帅府”,以益王赵昰为大元帅,统辖皇宋在福建两广的军政事务。

  这份奏章一到,就引起了扬州朝廷的愤慨,朝臣们几乎用怒不可遏的话语把这个方案批的体无完肤。都说陈宜中包藏祸心,意在分裂朝廷,扰乱复国大计。 陈宜中是谁,扬州的朝臣们都知道,这个人是大宋原左丞相,品秩地位比李庭芝这个地方一把手还高,临安陷落前,就在朝中主持大局。李庭芝也自觉地在资望地位上比不上他,所以刚把官家太后截回来重组朝廷时,他也只敢出任左丞相,而把位次更尊隆的右丞相留给了陈宜中。

  这次陈宜中联名朝臣的奏章,无非就是表达了一个意思,若是朝廷仍然滞留扬州,那他那边可就要另立中枢,独立行事了。还有一层意思,陈宜中虽然没说,但扬州朝廷的大臣们比谁都清楚,那就是陈宜中在福建的任官经历,是能够让他独揽南方朝政的想法轻易就能办到。

  陈宜中是当年上书弹劾理宗朝权臣丁大全而斐誉天下的太学生,虽然被流放远荒,但等贾似道上位,为了拉拢天下士子,特意将陈宜中从流放中解救出来,还让他参加会试,保他得了第二名。后来陈宜中的贾似道不断拔擢,做到过福建路安抚使,领闽政多年。就是说,陈宜中以前的手下心腹,只要得他暗示,就能轻易让闽政重归于陈宜中之手。

  扬州朝廷这边的政务官,基本都是扬州地方官升任中枢的,对南方几路的影响力几乎为零。若是被陈宜中暗中占了闽广几路的地方政务,扬州朝廷就是南迁了,他们这帮扬州籍的大臣都会被轻易悬空,政令绝对出不了皇城,妥妥的傀儡而已。

  但这些大臣的内斗,必定是家丑,所以并不能对齐硕罗承鹰他们讲。他们现在打的主意,就是武装护送天子和太后到福建,强势确立扬州大臣们对朝政的领导权。至于其他的,譬如扬州百姓跟随南撤,路上可能遭遇的风险,已不是他们第一要考虑的要务了。

  但对于刘师勇这个败兵之将,虽然表现出很踊跃的态度,但大家都不敢对其抱有太大的信心。还有就是,这家伙即使有擅长的领域,那也是在内河湖泊的水战经验,到了一望无垠的大海之上,谁知道他会不会抓瞎呢。

继续阅读:第86章 迎战之策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绝域危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