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城发出来的御舟,载着小皇帝和全太后一行,在上午辰时四刻启程,顺着大运河往扬子桥那边来。御舟计划午时一刻左右到达扬子桥的船坞,主持新船下水仪式。
李庭芝等朝廷重臣,也坐着官船,或骑着马乘着车,伴着御舟南行。戍卫的兵卒也分成水陆两班,或乘船,或乘马,夹岸而行,沿途张起皇家的仪仗,马嘶人吼,场面好不盛大。
十几丈长的御舟在运河中算是大船了,只是这种船为了求稳,长宽比较小,接近一个胖胖的长方形,这为船上舱室的布置提供了便利。全皇后现在就在二层甲板靠船尾的一个小轩厅里,接见随船的官眷们。
柔娘和盈汐也在其中,只不过是被安排在了第三批次,前面的尽是朝中大员的家眷。和皇后拉拉家常,再被赏赐一些宫中的物品,这便是全皇后来扬州后经常举行的活动,意在和朝臣们建立亲近的感觉,布达天家的恩泽。
作为一个政治素人,中枢官员们希望,朝政上尽操于自己,也不需要她,也不希望她提出太多的政见主张。但全皇后对于依附于李庭芝等权臣的感觉不是很爽,时不时会搞出些举动,彰显自己对朝政的影响。
为此,她也在朝臣当中扶持一批亲信,为自己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和主张做仗马之鸣。但是,那些跟随北上要去向忽必烈献俘的宋室官员,都是些低品秩的青绿小官,资望才干远远比不上扬州这边起自事务的官员。这些官员虽然有心替皇太后在朝中做仗马之鸣,但也只能充作台谏官,能力和资望,却远远不能起到制衡那些扬州籍大臣的作用。
按照康欣的建议,全皇后应该着力培养同军中将领的关系,引为奥援。不过,赵氏立国以来,自来扬文抑武,虽说现在是到了国灭家亡,需要武将牺牲复国的时候,全皇后在文臣的掣制下,也不好太过于向武将那边倾斜。于是便走起了夫人路线,借着将领们的家眷,向武将示好。所以,第二批被接见的便是朝中武臣的家眷。
所以,柔娘她们只能排在文官武官家眷的后面,要等前面的两批文臣官眷被接见完后,才轮到自己谒见。因为外界有传言,说是全皇后暗中使力,竭力在拉拢罗齐二人,为了避嫌,全皇后也不得不如此。真要说起她的内心意愿,与罗齐两位新贵的亲近感,是远超过其他文武官员的。
不过,柔娘和盈汐还有个尴尬,就是她俩现在并不算是官眷。因为她们和罗齐两人并未成婚,只是外人所传的恋人关系。也只因为这点关系,她们才被特命召见的。
既然两位大将在外为国征战,适当对其家眷或者爱人施以恩惠,表达官家和朝廷的信重倚赖,也是文官们没法反对的。罗齐两人的连番大捷,也当得起这份恩宠不是。
士人眼窝子浅,对于不属于自己阶层的人,都有倨傲排斥之心。何况两人之前还是贱籍伎人,就是放在武将的家眷眼里,要在之前,也是不愿亲近的。不过罗齐两人最近战绩彪炳,功勋着实吓人,隐隐成了朝中文武都不敢轻易去惹的奢遮人物。由于此,两人现在在一堆官眷当中,还算被大家尊重,不少人还会主动上前,含蓄地表达再近一步的亲切愿望。
前天朝中有两位台谏官,不知是受了谁的鼓唆,竟然上奏弹劾苗再成苗参政,弹劾他不经中枢同意,就将真州军交给罗承鹰统带,是越权乱命。不想,当场就被李相公怒斥,全皇后也怒了,也不保他们了,直接贬去监酒税了。
大臣们心里都清楚,现在扬州西面的淮西,南面的长江两个方向,都要靠这两位抵挡元寇。这个时候,谁要惹得两位不快,大臣们不介意把惹事的人送到前线,让他俩任意处置,只求他俩开心就好。
所以,今天全皇后召见柔娘两人,才算名正言顺。罗齐两人在这里,只有这两位算是最亲近的人,全皇后借此对她们赏赐些东西,说些体己话那也是正常不过的。至于封妻荫子的诰命之类的,就暂时没法了,两位娘子还没有和两人成亲,更没有诞下子嗣,自然不便给了。
不过厚给赏赐之类的,全皇后也没有把握让两位姑娘满意。听说这几个月,柔娘名下的糖坊和成衣坊,光是供应军器监和军中,就赚了大把的银子,宫里也没少在糖坊进货。两人当下已经成了扬州城有名的富婆,财帛之类的,还真不一定能打动她俩。
不过今天,全皇后要两个人来觐见,也不全然是笼络她们的。有一件正事,全皇后准备咨询一下白氏,这便是所谓的银行和国债业务。康欣走之前已经在筹备了开皇家银行的事情,只是说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只在设想当中。而国债倒是对外卖了一批,虽然数额不大,但这也是朝廷目前筹备军费的一个来源。康欣现在走了,但极度缺钱的朝廷,让全皇后决定接着再做下去,好解当下的燃眉之急。
全皇后今天就准备向白氏两人问计,看看这两人背后的那两个男人,有没有这份才识和经验,是否能帮朝廷解决眼下的大难事。如果真像康欣说了那样,承销国债是件赚钱的生意,全皇后也不介意把这桩生意就交给白氏,也算是皇室和罗齐两人进一步的利益捆绑,于两方都有裨益。
花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全皇后一一接见了文武官员的家眷,温言抚慰了一番,给下了赏赐,都是些财帛药材之类的。反正这些东西在南迁途中,大家尽都用得着的,官眷们得了也觉得开心。官眷们谢恩领赏后,便被请到下一层的甲板舱室用茶,接着便是请白柔娘和盈汐两人觐见。
柔娘和盈汐进来,首先就对皇后大礼参拜,这是三人之间第一次见面,理该如此。全皇后虽然在宫中听康欣说过柔娘和盈汐几人的传奇,敬她们守节持正,出污泥而不染,曾有过几次要召见的念头。可因为两个姑娘的背后是眼下新贵扎手的罗齐两人,李庭芝一帮大臣,都把军事上的复国希望寄托于他们,全皇后也不好横插一脚,坏了君臣之间的默契。
李庭芝对朝廷忠则忠矣,只是性格过于执拗率直,对于曾经投降过蒙元的自己和小官家,有着一份成见,觉得赵宋皇室的投降行径毕竟有些辱没了汉家的尊严。连带对全皇后也不十分敬仰,对她的朝政主张多有谏阻,实际上就是想让太后当个神像般的存在,而将朝政大事,尽托与他和大臣之手。
全皇后若是跟眼下炙手可热的罗齐两人私下走的过近,就会引起李庭芝和文官们的警惕和不安。在扬州地界上,大小事务都决于李相公之手,朝中的那些有心帮助皇太后立威的台谏官,也奈何不了他。在此风头上,全皇后要召见还没有官眷名分的柔娘盈汐等人,自然没能成行。
也因为李庭芝他们这些宰执大臣对全皇后的压制,让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嫌隙。全皇后自身经历过的灭国惨剧,让她心里对那些文官朝臣有了鄙视的看法。
这些家伙没事时高居庙堂指点江山,或者满口道德文章臧否天家,拿着朝廷的俸禄,正事没干出什么成就,却俨然一副天下主人般的存在。可一到战火临近,强虏压迫,顿时就没了主张,要么卷堂大散,弃官隐匿起来,要么就是望风拜降,全无一丝羞耻感。
所以,全皇后心里,也不再对文官寄上全部的希望,而是想在武臣当中,网络一些忠勇之人,用来制衡文臣。不管是从赵宋天家自来奉行的“异论相搅”的御下权谋,还是稳固自己监政的地位来说,与军方将领建立密切的关系,便是全皇后现阶段最重要的目标了。
越是临近南撤时,这种想法就更迫切。到了两广福建,那边有益广两王统辖的一班大臣,他们在那边也是经营了一年有余。手中若没有军权实力,很可能益广两王的随班大臣们,借着她和官家降过元人的事,来一次废立,她这个监国皇太后的位置,不知还能不能保住。
只是扬州这边的军将,大都是扬州大军系统的,朝廷的中央禁军很少,将领也不很成器,这让全皇后在军中发掘培养亲信武将的念头落了空。只能把目标放在领着武锐军的罗承鹰和齐硕两人身上,但之前,都不知道,这两个人独立领军之后,是否还有之前扬子桥大战时的神勇。全皇后也只是通过康欣的策划,预先在两人身上布下一些暗棋,将两人暗暗纳入皇后的亲信私人方面来。
不过这次长江和真州一连串的大战,罗齐两人率领扬州水师和武锐军连场大捷,以一军之力击破了元军对扬州的围困。此番两人的煊赫战绩,也让全皇后心里兴奋雀跃不已。果然康尚宫没有看错人,有了这样的功业,两人变成了朝野都敬仰的人物,全皇后之前的布局,便有了实现的巨大可能。
于是是通过罗齐两将,重新培育一个武勋阶层,建立起武勋们与国同休的关系,使之与文臣分庭抗礼,削弱文臣手中过大的权力,壮大自己一方的势力,便成了全皇后的谋划之一。
她今天特旨召见柔娘两人,正是值了皇宋复国之际,优待功臣激励众人是朝廷的定策。接见白氏,转达朝廷对两人的优渥礼遇,这是就是李庭芝也没理由反对的。
全皇后等二女行礼毕,便忙吩咐宫女将两人扶起来,并赐了座。看着两位如花似玉一般的姑娘,神色谨慎地半坐在座位上,态度恭敬,心中也是喜欢。那柔娘虽然是24、5的年龄,但长相和肤色和双十少女一般,眼中还多了份沉稳,自是那些娇羞少女不具有的。盈汐也是个出众的妙龄少女,虽然有些拘谨,但也是心智坚定的那种姑娘。
“两位娘子果然是人才出众,怪不得让两位将军珍爱呢!就是我见了,也是喜欢的紧呢!”
全皇后由衷地夸赞了一句,两人又是连忙离座,逊谢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