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淮西大作战
见龙在玩2025-07-28 18:363,307

  当天下午,在被占领的淮西军北岸大营里,罗承鹰召回了参谋司的全体人员,开始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行动计划。因为之前就有过武锐军上岸后,沿着裕溪河向前推进,在半路上接应雄江军的方案,制定的新计划,便是在上次方案的基础上,讨论怎样扩大攻击面,攻略淮南西路腹地的相关目标。

  经历了上午作战的部队,其实也并不感到疲劳,但还是按照命令,就在淮西军被占领的营寨中扎营休整。一部分兵力参加对损毁寨墙工事的整修,一部分则是看管俘虏,其余大部分人,都遵照命令,对上午战斗进行总结,再然后便是休息吃饭睡觉。

  上午的战斗其实很轻松,车炮队的野战炮对着寨墙猛轰了几轮,便一下打开了攻击通道。留守的淮西军仍然不堪,在武锐军炮火和分队突击战术的打几下,瞬间就败下阵来。面对武锐军冷热兵器的复合攻击,这些刚从睡梦中吓醒过来的乱兵,在武锐军日渐成型的营寨攻防战术面前,抵抗的效力几乎算是薄弱不堪。

  胡淮孝的第六将灌入营寨后,一次发力,就打穿了整个营寨。这次这家伙靠着车炮部的炮兵推着火炮给自己压阵,凡是遇到大的目标和人群,不管对方有没有反抗的意识,直接开炮轰他娘的。

  结果就是,淮西军被火炮的杀伤力给吓坏了,纷纷投降,倒是没有死多少人,武锐军自己,更是没有什么伤亡。一场攻城拔寨的攻坚战打下来,武锐军自己只阵亡了区区十一名官兵,受伤30多人。淮西军投降的快,也就死伤200多不到300人。

  顺风仗打了两次,战果都很不小,罗承鹰也害怕部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便陪着苗再成下到各部各将,监督官兵进行切实的总结,重点要他们总结自己这次作战的教训,以及由此能总结出来的合理战术。

  但苗再成的红色官府,配上银鱼袋,还是给普通官兵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很多官兵碍于他的官威,即使他本人做的再怎样谦逊和蔼,官兵们还是觉得紧张,说话都结结巴巴的,场面几度陷入尴尬。

  罗承鹰一看,这也不是事啊,索性便带着苗再成离开。不过,为了表示对这种战后总结活动的重视,他还是特地吩咐各团各将的长官,一定要深入基层,听取一线官兵们的意见和想法。他随后还要抽空召开高级军官的战役总结会议,谁在这方面用没用心,到时候可就别想隐瞒了。

  老苗出了会场,感叹了一顿文官和将兵们的隔阂,竟然到了这种地步,隐约有种排斥的意味。又回忆了一番罗承鹰说的中枢军改的内容,更是觉得,下一步非改不可。文武隔阂如此深,文人想要统帅大军作战取胜,真不是能干好的事情。

  两人又转回参谋司的帐篷,一个多时辰,参谋司居然就议定出了一个方案,正等着向他汇报呢。

  上午战斗一结束,参谋司就有专人负责审讯敌方人员,这已是参谋司工作的定例。也好在被审讯的淮西军将领肯配合,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淮西当前的情况,以及夏贵临走的布置,都说了遍。

  掌握了敌情,又明白我情,再结合罗承鹰给的战役目标和要求,这对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就有了详实的依据,因此,初步的作战计划就很快成型了。

  按照俘虏的交待,淮西军布防的重点是沿安丰军、庐州、安庆、蕲州呈一字部署,兵力主要集中在这几个地方,据守坚城为凭,策应淮西各地守备。像和州(和县)含山,滁州一线,则是淮西降元后,重新部署的新防线,意在对抗淮东宋军。但调往这些地方的淮西军,都是夏贵的嫡系部队,这次被抽调到江南支援金陵,那里剩下的兵力就不多了。

  因此,参谋司建议:武锐军和雄江军合兵之后,兵分两路,沿着大别山在巢湖东面的余脉,南北共进,攻向滁州。最后再向建康府集中,汇合后等待命令登船东撤。

  这样做,可以不把兵力投入到和庐州安庆几个重镇的城池争夺战当中,可以保持部队的机动。要脱身时,很容易就避开敌军的纠缠,向东前进一点路程,就能回归殿后的阵势,掩护扬州。

  以上是制敌而不置于敌的设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滁州的粮草囤积点,作为本次作战的关键目标,要在战役当中予以夺取。夏贵为了接应蒙古东进兵团加入淮扬战场,事先就将大军所需粮草大部都集中在了滁州。等待沿着大别山北麓开进过来的阿里海牙大军,到滁州一带就食。所以这个要点就成为了本次战役的关键目标,断敌粮道,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再有就是,上述的攻击区域,也是淮西重要的产粮区之一。当下正值秋熟,正好可以大掠一番,补充军需。同时也断了蒙元大军到达后,就地补充的想法,拖慢他们向东开进的步伐。

  这计划在罗承鹰看来,算是平平无奇,但也是当下最稳妥的方案。武锐军弃舟上岸,加上要来汇合的雄江军,也不过是一万多人,不到两万人,撒在广大的淮西地区,根本就不够看的。加上没了舟船的便利,全军的机动性受到了极大限制。还要顾忌真州扬州那边,因此,作战方向和范围就不能脱离这两处太远。否则,一旦陷入和淮西军、蒙元军的苦战,不能脱身,扬州就可能被敌方趁隙偷袭的可能。

  还有一个他关心的问题,就是雄江军的安排问题。别看雄江军全军有万人以上的规模,但要离开自己的故乡,他们的官兵也不可能全数愿意转战他乡,能来的,有接近万人就不错了。所以,两军汇合后,怎样编组,就是个战役开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谋司的意见是,将雄江军拆分为二,分别编入南北两个攻击集团。因为时间紧急,根本不能完成两军的混编。所以参谋司的建议是,将雄江军按照将的编制,和武锐军的各将之间进行编组,组合成临时的战术群。

  参谋司还认为,从武锐军两次和淮西军交战的情况看来,对方上千人的将,在战力上也仅能和武锐军只有5、600人的将相当,甚至还要弱一些。让两军的将级单位混编,即使到时候雄江军再拉胯,是要不是阵前倒戈,有武锐军在,每个战术群的战斗力不会下降太多。

  对此意见,罗承鹰也给予了肯定。现在看来,还是参谋司的意见更妥当些。原来自己想着一接管雄江军,就开始将其拆散,补入武锐军的想法,因为临时增加了攻略淮西的作战任务,已经变得无法实施了。

  不过这样也好,让武锐军带着雄江军打上几仗,让他们熟悉武锐军的战法,可能对今后的整编会有更好的帮助。起码,战场上的合作,也能发现对方的长处和不足,武锐军接纳他们后,也可以有选择的扬弃。同时也能让双发产生战友之情,减少今后整编的阻力。

  轮到苗再成发表意见,老苗对参谋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出了这么完备的方案,大大地称赞了一番。他也很同意,在淮西的作战,不能贪大求全,范围太广。尤其对参谋司设计的战线不脱离真州、扬州方向太远,感到欣慰,认为参谋司在筹划方案时,坚持了自己本身的基本战略,那就是给淮扬军民东撤殿后。

  对于为什么兵分两路,而且是沿着巢湖东面的浅山,分割为南北两线的攻击方式,他很好奇。对此,参谋司的一位叫夏堃的正九品年青小武官出面作答,这条建议是他提出的。

  按照罗承鹰给参谋司定下的规矩,在筹划军务的时候,每个人的意见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能以官职大小压制别人的意见。所以,这种事情经历久了,夏堃即使面对一身红色官袍的苗再成,也没有什么怯意,而是侃侃而谈。

  “禀报参政,小将以为,我军从西往东面攻击,有可能会被从宿州南下的蒙元骑军拦截。我军后路最后定在长江沿线,退到里,就可以登船,摆脱敌军纠缠。而将大军分为两路,沿着巢湖东边的银屏山脉同向进军,便为我大军形成了三道防线。两路行军队列,加上中间的山地。可以使我北线大军遭遇不利时,得到南线的增援,再不济,可以利用山地地形,构筑炮火防线,击杀敌军。”

  岳兴国也站起来,替自己的部下进一步解释道:

  “两路大军隔着一条浅山行进,在遭到敌军突袭的时候,前方的预警,可以给山另一边的友军创造机会,临时设置伏击敌军的阵型。若能将敌军引入其中,必将重挫敌顽。

  因此,夏校尉的建议,可以使我大军依托蔓延山地,临机布置多个伏击战场,让我大军的东进计划,更显从容,以变应变,保证对敌主动态势。”

  这谋划,让苗再成啧啧称奇,感叹几句后生可畏,最后便对计划不再有疑问了。他还特意询问了夏堃的经历,得知他是从军三四年的后生,之前还有童生的功名,更是称赞不已。弃文从武,果然有大志向!他还暗暗把夏堃的名字记了下来,以备今后大用。

  同时,他心里不由得哀叹几句,这样的计谋,可不是在那本书上就能学到的,像这个叫夏堃的年青人,如果没有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几年,靠学了几本兵书武经,就去拍脑袋乱想,那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

  既然大家对计划都没有意见,最后罗承鹰批准了参谋司的方案,并立即下达这份淮西大作战计划,通令全军执行。

继续阅读:第106章 董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绝域危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