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全皇后的这番表现,最震惊的莫过于李庭芝和姜才两人了。
先前的朝会上,全皇后在大臣面前,只充当着了一块背景板,替小皇帝压压场子。说的最多的便是感谢这淮扬官员恪守本职,守土不降的忠义行为,帮着小皇帝宣布一下对众位的褒奖。而且还谦逊地表示,国事要尽托于李相公一干臣工,振奋国势与敌周旋,而她则是在后宫教育小皇帝成长,以扶佑皇帝慢慢担起大大任为责任,整个一个贤良太后的模样。
没想到,这到了内殿的小朝会,皇太后就变了模样,一下借着取消贱户的事,作出了一大通的提议和布置,而且她的想法都切中关键,一副早已谋划在胸的成算。
好在,皇太后没有独专,而是提出来,让李庭芝他们商议后再颁行,算是给足了大臣们的面子。虽说有宋一朝,大臣在皇权面前的地位大为提高,批龙鳞封驳天子的事情常有,而且还被文人视作不畏权势诤臣风范。
但李庭芝现在不敢,一来皇太后说的有理,不能反驳。李庭芝也知道,这宋朝尽显末世景象,国事衰乱,百弊丛生,若要振兴,须得革新国政才行。皇太后提的“四民平等,无分高下”等一系列振奋国民举措,无疑是当前最急需的,他也是赞成的。
还有就是现在的位置,也不能随便因为政见不是出自自己就反对,那样势必让人说他是汉末的曹操,挟制天子。本来全皇后前天有意让他出任太傅右丞相的,但给他以右丞相陈宜中还在职,跟随益王到福建发展为由,坚决不肯就任右丞相一职,怕的就是被人误解,说他是以手上的兵权压制皇室的。
不过,他今天算是对全皇后有了新的认识,认定全皇后绝不是只是深居后宫普通皇后,而是有心思要做一番大事的女中豪杰式的人物。要么就是背后有高人指点,断不是度宗皇帝还在世时那个透明的女人,心机志向绝对超过愚病的太皇太后谢道清。
说完了正事,全皇后又转向罗承鹰齐硕两人,叮嘱一番,要李庭芝务必保证两位义士生活起居安稳,用度不缺云云,李庭芝一一答应了。
看得出,全皇后是经过后宫事务的历练,对处理这些生活琐还是很熟稔,一阵布置安排,言语得体,体现了对两人极大的尊重。
“早朝上听李相公说,两位义士愿留下扶保我大宋,予和官家感激不尽!不知两位义士对此不曾改变主意吧?”
见两人点头,全皇后接着又说道:
“当下我皇宋孤弱,又遭元人南侵,国祚险些断绝。若不是两位义士出手,予和官家只怕还在元人手中,做个阶下之囚。
前日两位义士出手相助,奋神威杀鞑虏,解了扬州之危,活我大宋军民百万。此等功勋,予以为怎么褒赏都不为过。我皇宋如今国势艰危,战事频仍,正是用人之际。
所以予想拜请两位义士出手相助,救这万千苍生,救我孤儿寡母!”
全皇后姿态放的很低,说到可怜处,还抹了一把眼泪。虽然这些话的意思,昨晚李庭芝已经说过,但听到这女人的哀求,罗齐两人又再次动容。
两人赶忙站起身,躬身谢过全皇后的盛意,再次表示,愿留下来帮忙一阵,帮助扬州摆脱困难。
这套劝人的戏码,可能李庭芝和全皇后之前就商量过的,全皇后见她的话语有了效果,回以一个大大的笑容。接着又转向李庭芝,询问如何安排两人的职位待遇,李庭芝也没做推辞,便把准备好的腹稿拿了出来。
“经今日朝会大臣们商议一致,官家和圣人俯允,特进海外归来助战义士罗承鹰鄂州观察使,左武大夫,御营扬州大军中差遣任用。
特进海外归来助战义士齐硕黄州团练使,右武大夫,御营扬州大军中差遣任用。
恭贺两位将军!恭贺圣人!我大宋今日又得两员良将,中兴可期!”
李庭芝宣布封赏后,再次转向纱帘后的全皇后,躬身致贺。这是朝廷的封赏,刚才的朝会上已经议决通过,李庭芝代表朝廷宣布后,这便是向皇室回报。
罗承鹰两人一脸的懵逼,有多处的不解和疑惑,只是碍于气氛,不好询问。
怎么封的官都是被元人占领地区的官职,什么观察使,团练使又是什么职分,需要去那里上任履职嘛?
接下来,全皇后便问起两人对差遣官职有什么想法,也好向李庭芝安排。李庭芝则是出面打断了全皇后的问询,说是要去外廷商量,定妥以后,才来向内廷禀报。
全皇后听了面色一黯,默然不语,好一会才有些冷淡地说:
“既如此,便请李相公安排,内廷无有不准。”
李庭芝在这外官任用上面,却没顾着全皇后的脸面,带头躬身行了礼,便请告退。说罢便带头转身走了,姜才也赶忙行了礼,拉着罗齐两人一起转身去追李庭芝。
按照内外朝廷的分工成例,皇帝可以给大臣封官爵,但具体的任事职分,则要由外廷大臣商定后,报皇帝同意就可。这倒是比较民主,可以防止皇帝任人唯亲,破坏了朝廷的运行。
临走的时候,全皇后也没忘再次对罗承鹰先前的请求做个回应,她说,让绮秀楼的众人安心等着,不日就会有恩旨下来,改了她们的贱籍,也算是对两人住在那里的酬谢。罗承鹰齐硕千恩万谢的谢了,这才高兴地走了。
全皇后望着几人离去的背景,心里将刚才的应对过程又想了一遍,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感到满意。一是她今天借着罗承鹰的解放民众的话题,作出了改革弊政,提振战意指示,让李庭芝接受了自己的意见,算是迈出了对朝政实质性影响的第一步,效果还不错。
还有就是笼络两位海外义士的事,到底还是皇家的气派大啊!看样子,两人对皇家,对她都是极为感恩的,也答应了留下来帮忙。若再不断地施恩,想这两个年轻人就会成为皇家的心腹之人,到时候也能壮大一下自己这方的力量。
李庭芝带着三人出了行宫的后苑,却并没有再回到前面议事的大殿,而是领着他们直接回了州衙。
也是的,行宫是皇帝的居住办公的地方,没有皇帝在,大臣也不能借用来办公议事,罗承鹰两人心里是这么想的。古代的皇权威严之重,可见一斑,但为什么李庭芝又拒绝在皇太后面前议事呢?这不是明显不尊重皇室嘛,反正两人的困惑不解。
州衙就在行宫不远处,几人安步当车,很快就到了州衙,进得大堂,分宾主坐定,公人上了茶,李庭芝这才开口:
“两位将军今日得圣人垂爱,进阶横班,可喜可贺!
刚才圣人也说了,要两位在我扬州大军中差遣任事,这是极好的!
姜都统,今日朝会你也在,圣人擢升我扬州军为龙卫、神卫军,有这两位将军加入,定会有新的气象的。”
龙卫、神卫两军,还有捧日、天武四军,是南宋宫禁卫军的军号,负责皇帝和首都的安全防务。全皇后一到扬州,就把这边的驻屯大军升格为皇室卫军,提升扬州军的声誉和待遇,用意自然是把他们收做自己的基干部队,今后好与南边益、广二王争势。
附带地,像姜才这种武将,在品级上就因此升迁了几级,待遇也更丰厚了。所以姜才见李庭芝提起这事,嘴巴一下咧开,笑的见牙不见眼。
“可相公为什么力辞右丞相不受,现在留梦炎降元,陈宜中逃遁,不见踪影,国中再无重臣主持,何谈中兴大计!”
姜才这才想起今天朝会李庭芝坚持不受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职位,为此不解。
对此,李庭芝却笑而不答,而是转而向着两人,说起自己的想法。
“我在几年前,把南归的北人集中到泗州,并从其中招募了一批军士训练,前年已经成军,军号为‘武锐’。现在该军驻扎在天长县,人数有3500人。
昨晚两位为我谋划军略,说起要铸造新炮一事。我便想,将武锐军交由两位统带,教习他们使用新炮,如此,就可短期内建立一支能用炮杀敌的新军。两位可在武锐军中,按照你们的想法,尽情施为。
如此,我便想问,若两位接了这差使,这新军需要多久,才能训练出来?”
看样子,李庭芝昨晚就在考虑怎样把齐硕说的哪几种新式火炮投入实战,已经提前谋划好了部队的组建。
所谓北人,就是从中原那边因为战乱逃离家园,来到南宋境内的难民。淮扬地区的百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北方,因为躲避战火,迁居到了此处的。李庭芝介绍说,武锐军就是在他第二次出任两淮制置使的时候,在安置的北方流民中招募的青壮组成,交给了他帐下一位叫曾勖的将军训练和统带。
因为这支队伍是新组建的,又在泗州驻防,参加过抵抗北路元军的战斗,虽有所损伤,但全军士气可用,且忠心国家,算是一支可战之兵。因为此次扬子桥收复,需要驻军拱卫,所以他已经调武锐军前去驻防。如果算时间的话,队伍明天就能路过扬州,两人倒可以先去视察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