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愁城
见龙在玩2025-07-28 18:332,427

  齐硕就是个行动派,只要打定主意,他就会马上着手去干,一刻也不耽搁。深知他秉性的罗承鹰,见自己在这儿也帮不上什么忙,便把秦四勇留下陪齐硕,而他自己则让洪庆领着,去军营各处看看。

  不巧的是,昨天的大战,宋军这边大获全胜,接着又忙了一夜的功夫,帮着转运物资,今天,扬州大军的都统制李庭芝给全军放了假。昨天参战的部队今天休沐,必要的的勤务工作则让昨天未出战的守城部队承担。所以,罗承鹰想看到的部队的训练情况,今天却不能如愿。

  扬州的宋军的编号是御营扬州驻军,是有着韩家军(韩世忠)的渊薮传承的部队。常年处在对抗金元军队南侵的第一道防线,算是南宋末年的一路主要军事集团,和巴蜀、京湖-襄樊几处的宋军并称为边军主力。其又担负着拱卫长江防线和国都临安的重任,背靠江南财赋之地,编制和装备都算是宋军的上乘。

  这次元军南下灭宋,因为北面还在和内部叛乱的海都蒙古军对峙,所以南下攻宋的部队便以北地汉军世侯的私家军为主,辅以一部蒙古精骑。在兵力上对战人数70余万的宋军,人数上并不占优。

  用兵老辣的元丞相伯颜及大将阿术等人,鉴于宋军人数多但需分守国土各处的特点,采取了集中兵力逐点攻破的计策。避开长江上游防线的巴蜀宋军集团,而从中路襄汉切入,以优势兵力攻击两湖得手,又在丁家洲击败来援的宋国大军后,便挺进到了江南地区。到了江南,便兵分两路,一路沿长江部署,向北围困淮南东西两路,隔绝这部分宋军的南下支援江南作战的通道。一部分则分兵三路,水陆两个方向直攻国都临安,一鼓而下,便俘虏了宋朝的皇室。

  被隔断在淮南东西两路的宋军,由于宋军水师兵败,不仅没法越过长江元军的封锁线,参加救援临安的保卫战,还要面临从北路侵压过来的元军博罗欢部,实际上处于四面被攻的境地。上个月,淮南西路的宋军首脑夏贵,率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县降了元,便只留下淮东在独自抗击元军。

  听洪庆介绍,现在的淮东一地,差不多是愁城绝地,已经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失去了淮西犄角支持,此时的扬州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又被元军围困了一年,军民疲惫不堪,前景非常不乐观。北面的元军,已经封锁了高邮、泗州和淮安等地与扬州的联系,掐断了这些地方向扬州输送粮秣的通道。南面的长江又被蒙元大军封锁,突破不易。唯一留下的可供突围的方向,就是向东,可那里又是大海,还说不定是元军故意留下的伏兵战场。

  按照洪庆给罗承鹰私下交心的说法,昨天的出战,好多将士都是抱着宁可战死,也不要回城的想法,去战场上拼死作战的。出战前,连姜才都把家里的资财全部拿出来厚赏将士,他的想法也是把昨天当做人生的最后一战,如果不能成功,也不愿意再回城忍受饥饿之苦了。

  好在昨天得到两位的帮助,大胜元军,还缴获了巨量的粮食军资,暂时解除了扬州全城断粮的危机。可这些粮食算下来,也只够扬州军民吃上个两三个月的。郊外的农户,也因为战祸,无心农事,近半都逃进了城来避难。今年夏天,许多田地绝收几乎成了定局。因此,像洪庆这种思维简单的军将,也对未来的坚守不抱乐观态度。

  这样看来,扬州从昨晚开始的欢庆,更像是末世前的狂欢。罗承鹰如是想着,心情也一下子变沉了。

  好不容易穿越一回,怎么就跑到这绝境一般的地方呢?而且他们昨天出手,帮助李庭芝抢下来赵宋皇室,相当于选了个失败的一方站队,这事闹的,现在就是想改也改不了了。

  按照他受教育时获得的历史知识,原本的历史上,好像并没有赵宋皇室被截下,跑到扬州复国的事情。有的只是三年后的崖山悲剧,二十万军民蹈海殉国难的记载。这次扬州的结局,会不会因此事而改变,而且结局是否乐观,他现在就感到心中没底了。

  昨天他俩这么一闹,给历史来了个这么大的转折,出现了并不在原先轨迹上的变故。如此说来,他们俩,包括康欣在内,就渐渐丧失了穿越者最大的信息单向透明的优势。

  他觉得上天对他们就有些不公,其他的人穿越过来,要么身份高贵,要么遭遇奇幻,总之吃香的喝辣的,荣华富贵不缺。而为什么自己却来承受这灭国灭族的苦厄,而想要奋斗挣扎吧,这条件也太困难了些吧!

  还有现在,李庭芝姜才把阿术作为诱饵的南宋小皇帝和宫室成员给抢了下来,迎到扬州。这虽然是个政治上的巨大胜利,但很可能激怒了忽必烈,让他把元军都集中到扬州方向,无形间增加了扬州的军事压力。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扬州,孤悬敌后,以一己之力对抗强大的蒙元,结局肯定还是败亡。

  这一点,连洪庆这些底层军官都明白的事,估计李庭芝他们更是清楚。那他下一步将怎样做呢?罗承鹰猜想李庭芝的计划,会是怎样个方向呢?

  以他有限的历史知识和后世接受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看,这宋末的文臣武将,还是不乏一些有骨气,宁死不屈的人物。比如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这些,还有就是李庭芝姜才,这是康欣早上告诉他俩的。说是李庭芝姜才在原先的历史上,在几个月兵败之后被俘,至死不降元廷。

  现在小皇帝被抢了过来,李庭芝天然就成了南宋复国的秉国大臣和忠义的旗手。有这份荣光加持,本就抱定死志坚守国土的他,就更不可能降元了。真到了情况危急的时候,说不定他也敢来一个背着小皇帝跳海跳江什么的悲壮举动。

  也就是这些国家的忠臣义士,铸成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让这种英雄气概和赴难牺牲的气节,衍生成了民族不屈的精神传承,成为了整个民族屹立五千年不倒的坚韧性格。

  想想这些人对民族精神塑造的功绩,罗承鹰心里感佩一番,也对能和这些人共处一个时代而与有荣焉,心里先前的沮丧感也退祛了一些。

  他觉得,他应该像齐硕那样,为了这些人杰英雄有个好的结局,也为了逆转眼下民族的危局,立刻去做些什么。帮助他们摆脱危难尽一份力,才是中华后代子弟该有的责任心。

  自己的长处或许就在自己知晓的知识信息领先于当下的人,在历史经验上也比当下的人更准确全面。那么帮助南宋小朝廷和李庭芝他们,谋划可行的复国抗元的战略,才能将这些信息经验的优势发挥出来。

  一直跟在身边的洪庆,看着他站在原地,一会仰头看天,一会又围着空地不停地踱步,若有所思,洪庆不敢打扰这位早上才新鲜出炉的将军,悄悄溜开,去安排中午的饭食,留下罗承鹰一人在那里冥想。

继续阅读:第22章 国难思良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绝域危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