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涉到经济方面,罗承鹰也不得不再次考虑自己刚才的计划。江淮做战场,也是要涉及到作战区域的经济人口的持久能力。毕竟这是宋国和蒙元的国战,支撑战争背后的经济因素就显得很重要。
区区几百万的人口和不利的地缘条件,即使军事上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要和幅员万里,动员人口能上亿的大元相比,最终的胜负是显而易见的,胜利者肯定不是宋国。
这是总体战的范畴,而罗承鹰才到这时代一天而已,敌我双方的各自条件和优势,绝不是某种纯军事的谋略招数就能翻转的。对此,他不禁沉思起来,检讨自己方案的缺陷。
见罗承鹰两人蹙眉不语,康欣却是心中一喜。看样子,自己的想法有了往下施展的可能。
“罗队长,齐哥,你们看,这两淮之地,从宋金交战开始,百年来屡遭战火侵害,已经变成实际上的边境地区。百战地域,没了安稳,人口的繁衍和经济发展都失去了基础。
况且,这次元军四面围攻,短期内这边只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出现反弹。我的意见,不如舍去这里,我说的是暂时舍去,将这里的宋军精锐撤到福建两广,和那边的宋国残余部队汇合。立足福建两广,积聚当地的经济人口和,借助繁荣的海贸优势,重建政权和根基,然后再反攻回来。
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可能不成熟,还望两位兄长点拨指正。”
康欣这主意一说出来,罗承鹰两人就是眼前一亮,觉得她的想法更符合实际,可行性也更强,心里一下便接受了这个想法。并且,很快便基于这个思路,想出来未来的战争发展策略。
后世尽知的蒙元灭宋时的崖山之战,那时宋军残部的兵力也在20万余众之多,只是因为战术和战场处置不力,才最后被歼。这些两人是知道的,也深为后世人抱憾的。穷途暮路的大宋,在灭亡之前,还有如此成规模成建制的军队,可见大宋的战争力量到三年后,仍未枯竭。
支持赵宋在国都被攻占,皇室被俘虏的情况下,仍能与暴元周旋三年之久的,正是福建两广地区的经济基础和人口,以及当地民众不屈不挠、竭力守护华夏文明的抗争精神。
如果从战场条件来看,福建两广地区,战略回旋空间更大,且背山靠海,没有被敌军四面包围的可能。这是地利优势。人口辏集,经济也不算落后,且海贸发达,冠绝全球,很容易将战争资源的动员范围扩大到广阔的海外地区,这是经济优势。还有就是民心可用,军心可用,这是政治优势。
想通了这些,罗承鹰也不禁为康欣的这个提议点赞,这不就是古代中国兵法上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三重要素的契合嘛!
“那你肯定也想好怎么把扬州的军队转移到福建两广吧?说说看。”
罗承鹰接受了康欣的思路,这便虚心请教起来。
“从海路走!
这次蒙元攻宋,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就是因为他们后发居上,训练出一支强过宋国的水军。让这支水军在长江上突破宋军的拦截,骑兵夹岸策应攻击,才取得了如此大胜。
不过,这支水军还只算是一支内河水军,远还没有掌握海上航行和交战的技巧。但宋人这边则不同,长期的海贸活动,已经能在民间蓄积一大批航海的高手,这就有了创立海军的基础。
通州,就是后世的南通,现在便是淮东地区的出海口,那里有大量的海船和水手。我的想法是,第一步,把扬州的军民往通州转移,靠近出海口。第二步,收购那里的海船,组建海运船队,把军民运输到福建两广,和那边的宋军汇合。”
这个想法无疑是可行的,三人都知道,航海和内河航行有着巨大的差别。光是船只位置的确定,离开了陆地的内河船只,没有了陆上的标识物,在茫茫大海上就会迷失自我,就不要罔谈作战了。元军的水上力量才起步,没有航海的积淀,目前也只能局限在内陆江河上逞威风,海洋便是他们的禁区。
只是,这计划完全是三人臆想的方案,能不能被宋廷接受,还是未知之数。确实啦,康欣的这个想法也太过惊世骇俗了,转移几十万军民出海,这在古代能行吗?后世民国抗战的时候,也确有人口产业大迁移的事情发生,可那时的条件是现在能比的嘛?
对此齐硕提出了异议,先不说海运几十万人口出海,光是扬州到南通三百多里的路程,他就不太相信,宋人会有胆子实施在敌前的转移行动。宋朝一直被后世称为“弱宋”,根源就在他们的作战思维太过消极保守,从上到下,都可能有着被敌军半路拦截的深深恐惧。
后世论坛上曾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同样是重装步兵,宋军和后来明初的重装步兵相比,对手都是蒙古人的骑兵,战绩却大相径庭。宋朝的步兵作战,囿守立阵而守,寄望于弓弩等远程兵器的输出,打垮对手。而明初的重步兵,则敢于突出军阵,主动拦截和攻击敌方的骑队,阻挡骑兵的机动线路,为自己的骑兵突击创造战机。
所以,要宋朝的军队在敌前长距离的机动,他们免不得想到被拦截的危险,进而拒绝他们的建议。
要说服他们,当前谁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拿得出手,说是可以安全到达通州,逃出生天的。
“要是走水路呢?只要打垮元军在长江上的水师部队,保证航道安全,从水路转移,可能效果更好!”
康欣见自己的计策卡在转运人口的环节上,一计不成,又提出了新的想法。
“水路,打垮元军水师?你不是说现在元军的水师强过宋朝嘛?”
罗承鹰的思维跟着跳到了水路上来,只是立刻就担心起宋元水师的战力上来。旁边的齐硕却眼睛一亮,一拍巴掌,抢声说道:
“用用火炮啊!用火炮就能打垮元军的水师。
你们看哈,水战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就出现在火炮出现以后。我昨天在北校场军营里问过那位管军械的军官,他告诉我说,当下的水战,还是以接舷跳帮作战为主。长距离的攻击武器,也只是装在船上的强弩弓箭,或者投石机之类的原始武器。这些攻击力,和火炮比起来,连渣渣都不算!
如果我猜想的不错的话,蒙古水军比南宋水师强的,就是他们的士兵跳帮战打的比宋军更勇敢,还有就是敢用小船火攻的战术,以及一些战术上的出奇。如果遇上装备了火炮的舰船,连近身都做不到,他们这些优势立刻就荡然无存了。
我设计了两种火炮,就差长身管的船用炮了。这玩意也简单,就连松木都能做成松木炮,我想宋朝是古代科技发展最高阶的时代,铸造铜炮铁炮也应该不难。
只要装备了火炮,现在的战船立刻就能化身为无敌的利器。而且战术的改变也很简单,只要执行线列作战的阵型和规则,加上炮兵上舰,就妥了。至于其他的水手,操帆操桨使舵的,都没有大的改变,整只战船转换为新式炮船,一两个月就行。”
齐硕一时说的兴起,在自己专长的领域里,他的话不仅多,而且语速很快,像是被自己这个主意给带兴奋了似的。罗承鹰和康欣听了,同样也跟着兴奋起来,因为两人都知道,历史上下次水战和海战的革命,就是由身管火炮引发的。火炮也成了西方欧美民族崛起的支柱,现在三人有志复宋,恢复汉家天下,志向和目标之间,就是缺了这个杀器。有了它,廓清宇内,扫荡妖氛,逆战暴元,便有了十足的倚仗了,这又怎不能让三人一起兴奋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