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
见龙在玩2025-07-28 19:103,465

  李庭芝老怀大慰,马上叫来了方思猷,要他草拟一份公文,宣布从今天开始,齐硕就作为扬州军器院的主事,直接掌管铁作、火药作等几个工坊。并且,他还给齐硕许诺,由于国都失陷,临安的军器监看样子只能在扬州的军器院基础上恢复重建了。齐硕这个主事,如果愿意,完全可以擢升成判军器监,成为文武兼具的重臣。

  齐硕对于当什么官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觉得到了这南宋,有了一块没有开垦的荒地,可以任由他点点科技树。剽窃些小发明来玩,看着这些成果改变历史,改变社会,那该多有趣啊!

  而且,他心里还是个打短工的思维,只想着尽快把这些能想到的东西赶快搞出来,给这个时代留个范本,再由这个时代的人以此为基础,发扬光大,那就是莫大的个人成就了。

  对于李庭芝的任命,他也不推辞,收起图纸,就催着方思猷带着他马上到军器院去,而且还拉上罗承鹰,说是到军器院去看看,顺带给武锐军挑选一些兵器。

  两人临走的时候,姜才有些难为情的说,邀请他们两个晚上过府吃酒,他要好好感谢一下那天两人在战场上的帮助。

  罗承鹰从他的表情里猜出了,姜才可能在打他们那架望远镜的主意。这位爽快的老军人,从昨晚到今天,看见两人和他眼光对视,就有些难为情地转开头,盯向另一边。其间从不提归还望远镜的事,可见是有什么想法,想要留下这稀奇玩意吗?

  罗承鹰两人答应了,姜才这才开怀大笑,一连声地催着方思猷赶快领人去,别误了晚上的酒席。

  扬州军器院设在南门靠城墙的一处大院子里,规模不小,看样子比行宫还要大些。

  路上,方思猷就和齐硕介绍了军器院的构成,大小作坊足足有三十多座,从木器铁器再到鞍辔马具,无所不包,兵甲火器,各样都有。光是在此工作的匠人就有上千人,杂役兵丁也有200多人。

  到了高墙围着的军器院大门,方思猷上前交涉,叫出了这里的院丞,名叫马升甫的负责人出来迎接。

  马升甫看样子是个技术官僚,四十多岁,却并不擅长待人接物,见着李相公的管勾机宜文字领着人来,说是要接掌铁作火药作等工坊,只是木讷地应了几句,收了公文,便领着两位进到院子里,而方思猷则回州衙去了。

  一进院子,便见院子里各处都用苫布覆盖着不同的物料,堆放在院子的各处空地,把整个院子塞得满满当当,显得有些杂乱。马升甫解释说是因为扬州围城,各处州县的物料都一股脑运进了军器院,以免断了供应,耽搁军器生产,所以就都堆放在这里。如要是随处在外堆放的话,很可能被寄宿城里的难民给拿去私用了。

  看得出,马升甫对于生产现场的管理还是下了功夫的,详细給两人解释了各种物料的堆放规定和区域看管制度,顺带也给两人讲解了些各作坊物耗工耗的特点,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人。

  对于两个人,他也算是很恭敬的样子。他知道这两人就是这两天城里传的很邪乎的飞天义士,自己带来的器具精良无比。停在北校场的那架旋翼机,他也抽空专门去看过,惊得他叹为天物。所以,便对两人怀着极大的敬意,表现出一个技术人应有的求知品德,愿将两人视为达者先生。

  齐硕有一种感觉,觉得这人是个技术上有一定水平的人,性格质朴,不好虚饰,跟自己好像同类,便和人家套近乎。渐渐地,马升甫也放平了心态,和齐硕聊得热火起来。

  当齐硕问起他的出身和工作经历,老马便乐呵呵地说起了自己的经历,很是坦诚。

  “学生本是商贾家出身,却是庶子,不能继承家业,又不好经义科学,只考了个举人的功名,勉强能入仕。只因好些杂学,喜好木作百工,造过些车船海船,便被李相公征辟到这军器院,当个木作的坊官。

  去年鞑虏围城,原军器院主事赵孟临账上出了纰漏,被查出在采买物料时贪贿银钱,便被李相公斩了,这才选我来任这军器院事。今天两位先生来院里,如看到有何不妥当的地方,还望不吝赐教啊!”

  三人有了谈兴,一路说着话,马升甫便把两人领到了铁作的院子里。还没进院子里,便看见有两座一大一小的竖炉并排耸立,大的有6、7米高,小的也有4、5米高,齐硕看了竟然拍手欢喜起来:

  “果然是高炉,旁边那个圆盘应该是水车吧,驱动风箱的吧?”

  他这一问,倒把马升甫搞得一愣,心里暗叫,果然是内行!

  进得院子一看,就见一个三层高的土台子,靠着建了两座高炉,应该是炼铁的操作台。高炉呈腰鼓型,外贴砾石,上面正冒着浓烟。一座像一间屋子大的往复式风箱,一个横卧的圆盘水车,通过一根曲柄连杆带动着风箱,正向两座炉子内送风。几十个赤膊的工人,拴着皮质的围裙,在土台上上下奔忙,好不热闹。

  齐硕一进来,眼睛里就再没有其他的东西了,盯着炼铁炉,上下打量个不停,一脸的兴奋样子。马升甫在旁边给他解释着什么,他好像也听得津津有味。

  突然,他跑向一堆黑乎乎的焦炭,竟然不顾肮脏,伸手捧起一捧来,高兴地哈哈大笑。

  “老马,都用上焦炭了,真有你们的!”

  马升甫显然听不懂这句现代话的意思,不知他是褒是贬,只能陪着笑,不好回答。

  “高炉里炼的是熟铁嘛?”齐硕问道。

  “大炉是蒸矿炉,炼的是生铁和熟铁,小的是灌钢炉,炼的便是钢了。”

  马升甫的回答,让齐硕顿时浮想联翩了。

  好家伙,这宋朝已经有了近代钢铁冶炼的雏形了,也用上焦炭这种合适的燃烧料了,炼铁炉和灌钢炉联动,便能一条龙炼出初级的钢材了。看样子中国古人的智慧才干一点也不比后人差,如果放眼到世界范围,中国人的首创能力,几乎可以冠绝全球的。

  他在大学实习期间,就曾到一家钢铁企业实习过两个月,知道高炉炼钢的原理。南宋这时候的冶铁原理,和后世的高炉炼钢法几乎一致,只是因为缺乏升高炉温的办法,炉料和熔剂的配比技术尚未全面掌握,肯定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不过生、熟铁铁液混炼和渗碳成钢的技术,看样子宋人是掌握了的。

  钢铁是国力的骨骼,宋人既然已经有了这种技术,那他设计的几种火器的生产就有了保证。这些钢铁最终会转化成军队的底气,也会变成军事技术和战术发展的催化剂,变成以技术代差碾压游牧骑兵的宏大威力。

  “想不想提高炼铁炼钢的产量和质量,我有几个办法能做到这点!”

  看了好一会,蹙眉沉思的齐硕突然眼光晶亮,兴奋地对马升甫说道。

  “哦,公文上不是说了嘛,这铁作该由将军管辖,怎样措置,任凭将军决断即可。

  哦,要不,我这就去把炉作的炉头钱临叫来,听将军吩咐。”

  不一会,名叫钱临的炉头就小跑着过来,浑身上下还染着厚厚的矿粉,噗噗直落。顾不得形象,连忙给马升甫见了礼。老马又把齐硕介绍给了他,他也一脸恭敬地叉手躬身,等着吩咐。

  对这样肯沉到生产一线的小官,齐硕心里是充满敬佩的,他不顾钱临身上的埋汰,拉着他的手,把打算说给他听。

  原来,齐硕是见这老式的往复式风箱鼓风的效果不佳,成了影响炉温和炼钢的阻碍,心里便有了主意。他的办法就是三条,一是在高炉旁边补修一个温室,先将空气加热到几百度的温度,再用鼓风机吹入炉膛,这样就可明显地提高炉温。

  第二便是,把块状的焦炭粉碎成粉状,随着热风一起鼓入炉内,提高焦炭的燃烧效率,对炉温的提高也有很好的辅助效率。

  第三就是铁矿石尽可能研磨成矿粉,用磁铁之类的进行选矿处理,提高原料的成色,那样出来的熟铁品质就高,下一步炼钢的话,质量就有保证了。

  罗承鹰站在他们三个的身后不远,看着三个人一会手舞足蹈,一会又蹲在地上指指画画。最后,那个钱临好像弄明白了齐硕的意思,站起身给齐硕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好像是接受了齐硕的方案。

  那钱临一溜烟地跑了,回到炉前去安排整改的活计了,齐硕和马升甫才走过来。看见罗承鹰脸上有些无聊的表情,齐硕上前安抚道:

  “队长,我叫他们去试制硅铁锰铁这些炉料,有了新的炼钢加温室,再用上这些炉料,钢铁的质量和产量就能提高一大截。以后武锐军的兵器就能大换血了,说吧,你想要武锐军使用什么样式的兵器,我给你制,保证结实锋利不说,式样绝对漂亮!

  别忘了,好看好用的兵器可是士兵们的胆气,这话谁说来着?”

  罗承鹰见齐硕完全沉浸在开外挂点科技树的兴奋当中,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便调侃道:

  “要不,你给我们造陌刀,大唐的陌刀可行!”

  “啊!唐陌刀,我没见过啊,老马,你知道唐陌刀的样式吗?”

  被拖入话题中的马升甫,一时没明白两人对话的意思,听见齐硕相问陌刀的形制,脱口就说道:

  “应是三尖两刃刀无疑,刀头装有长柄,但不必过长。兵卒靠腰力臂力合用挥砍,当者披靡,人马可俱碎。此刀非好钢不能制,分量很足,打制的话,用钢却靡费的很啊!”

  齐硕听马升甫的意思,是因为这陌刀需用好钢,可能刀身较重,耗钢量大,有股心疼的感觉。他不觉大笑,豪迈说道:

  “这钢的产量老马不必忧虑,按照我的办法,产量能提高两倍不止,好钢管够!

  啊,那句诗怎么说的呢?哦,对了,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听见这位爷还能吟出这般好诗句,豪迈气象乍起,引得老马更是崇敬。偷眼看着齐硕,心里只剩赞叹了,他能文能武,还精通这百工杂学,世间少有啊的!

继续阅读:第38章 为现实妥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绝域危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