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七章 破局(二合一)
大苹果2025-11-20 20:155,762

  刘穆之放下酒盅,抹了抹胡子上的酒水,沉声道:“宋王,以道和看来,破局其实不难。”

  刘裕道:“哦?请道和赐教。”

  刘穆之道:“在我看来,无非两个办法。其一,宋王下定决心,趁着东府军主力尚在关东之际,率领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江淮之地,直扑徐州。夺取彭城广陵,并以京城兵马夺取京口。将徐州周边战略要地城池,水道邗沟全部控制。这样一来,徐州便在囊中。若攻占了徐州,李徽便断了根基。关东之地虽阔,却经战乱,难以短时间恢复。特别是李徽在徐州的兵工厂一旦陷落,东府军所赖以作战的火器便毫无用处。如此一来,何愁李徽不灭?”

  刘裕吸了口冷气,眉头皱起,心里有些失望。

  他何尝不想这么做,但是,这么做的风险极大,成功率不高。自己的实力恐怕无法达成迅速占领徐州的目的。短时间内或可攻占江淮之地,甚至能打到广陵彭城一带。京口也能收复。但要攻下徐州,恐怕是来不及的。李徽的兵马会迅速撤回,到那时,便是和李徽决战之时。

  问题在于,自己没有把握战胜东府军。也只有他刘裕知道东府军的火器和作战力是何等的强大。自己的兵马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自己建造了大量的火器,但这些火器很粗糙,完全以数量堆砌。目前自己有十万精兵在手,还有十几万征召之兵还在训练时期,恐难堪大用。自己还远远没有准备周全。此刻和李徽翻脸大战,胜负难料,把握不大。

  况且,除了军事上的巨大风险之外,还有政治上的风险。自己一旦悍然对李徽动手,天下必哗然。毫无理由的进攻李徽,会在舆论上陷入全面的被动,会被所有人指谪,必令自己德望崩溃,陷入万夫所指的地步。

  倘若自己能够完全碾压李徽,军事上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战败李徽的话,那倒也不必在乎舆论和朝廷的指责。但问题是并无把握,那便会遭到反噬。一旦朝廷和百姓站在李徽那边,岂不是自取灭亡。

  “呵呵,道和。这个计划嘛,听起来不错。容我再斟酌斟酌。”

  刘裕这么说已经很客气了,若是他人这么建议,刘裕恐怕已经开骂了。闹了半天,便是这么个馊主意。这样的主意,还需要别人来提么?自己可不知想过多少次,推演过多少次了。

  刘穆之见刘裕神情,忽然呵呵笑了起来。

  “宋王看来对我这个主意并不满意。确实,道和也认为这样的计策颇为冒险,成功的机会不大,反而会坏了宋王大事。既然宋王不满意,那便换一个计策。先喝酒。”

  刘穆之端起酒杯来喝酒,刘裕勉强喝了一口,心中其实已经对刘穆之的所谓计策不抱希望。只是碍于颜面,不便拒绝。

  “宋王,道和想知道,当初李徽北伐的目的是什么。不知宋王可知道。”

  刘裕皱眉道:“道和,你喝醉了么?这等事还需问?李徽北伐,不就是为了增长望实,压制于我,和我抗衡么?”

  刘穆之点头道:“是了。正是如此。这是一场豪赌,而他赌赢了。如今关东收复,拓跋珪被赶出关东之地,李徽收复关东之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的提升,在实力上也将很快难以抗衡。不出两年,关东巩固之后,以关东沃野的产出和关东人力,李徽将实力暴增。到那时,宋王便要长久为他所压制了。”

  刘裕皱着眉头喝酒,也无需刘穆之劝酒了。

  “这需要你说么?本王怎会不知?我最担心的还是朝野上下倒向于他,到最后,本王会被边缘化,会被蚕食。终有一日,李徽会对我动手。不过,我却也不怕他,他要做到这一步,恐怕没个三五年休想成功。而我,也不会坐以待毙。”

  刘裕一仰脖,将杯中酒喝干,重重的讲酒杯顿在桌面上。

  刘穆之微笑道:“宋王明鉴。可宋王有没有想过,李徽若下一步继续进攻关中,收复长安呢?若再被他收复了关中之地,则其声望实力将无人可与之抗衡。到那时,宋王当如何与之抗衡?”

  刘裕悚然而惊,瞠目道:“他会继续北伐关中?收复长安?怎么可能?他做得到么?”

  刘穆之冷笑道:“为何做不到?魏军何等强大,还不是被东府军击溃?姚秦和魏国相比又如何?实力上可无魏国强大,无非仗着关中地利之优罢了。但一旦李徽决意进攻,我认为,姚秦无法抵挡。关键是,关中乃我大晋龙兴故地,长安乃是故都。只要李徽提出北伐关中,收复长安,必受朝中支持,也必受百姓追捧。一旦他拿下了长安,呵呵,可比拿下关东更震动。到那时,其声望实力将达到顶峰。而宋王恐怕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了。道和说句宋王不爱听的话,到那时,宋王手下之人必分崩离析,宋王自己,也无立足之地。”

  刘裕脑子里嗡嗡作响。他并没有考虑到李徽收复关中的可能。眼下虽然李徽北伐关东成功,他的声望和实力大增,但还不至于会全面压制自己。最多只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罢了。等眼下这段时间过去,百姓和朝廷官员大族自会冷静下来,也不至于全面倒向他。

  可是,一旦李徽攻入关中,收复了长安的话,那情况便完全不一样了。那时的李徽将是大晋第一人,声望实力无人可敌。任何反对他的人都会被唾沫星子淹死,甚至无需李徽动手。而李徽一旦全面收复北方失地,整个大晋也都将攥在他手里。到那时,自己除了去向他磕头求饶,祈求他饶命之外,恐没有任何活命的可能了。

  或许唯一能寄希望的便是李徽进攻关中受挫,铩羽而归。但自己之前也是这么期盼的,可东府军打的魏军落花流水。以关中姚兴的实力,他能挡住么?

  “宋王,以我的判断,李徽必会乘胜进攻关中,他不会停下脚步的。他既明白北伐会给他带来极大的收益,又怎会不知道收复关中带来的更巨大的收益?恐怕不久之后,他便会向朝廷禀报,请求挥师西进,进攻关中。宋王当早做准备了。”刘穆之道。

  刘裕缓缓道:“可是,我如何能阻止?难道当真要趁着他进攻之时,攻向徐州?”

  刘穆之摆手道:“不不不。李徽若攻关中,必在后方有所准备,防范进攻。他不会贸然行动。这和攻关东不同,他可以随时撤兵。一旦进攻关中之地,他必会做好万全的准备。那时候攻他,还不如现在进攻呢。”

  刘裕摊手道:“那我当如何阻止?我以何种理由阻止他收复关中?我没有任何的理由去阻止他啊。更何况是现在这情形,朝野上下必定支持他。”

  刘穆之呵呵而笑道:“宋王,办法自然有,否则我何必来见宋王。”

  刘裕道:“快请讲。”

  刘穆之低声道:“宋王何妨换个思路。那李徽能北伐,宋王便不能北伐么?”

  刘裕瞠目结舌,脑子里一片嗡然。他看着刘穆之的眼睛,半晌沉声道:“道和的意思……是要我北伐关中?”

  刘穆之站起身来,躬身道:“正是。宋王,李徽借北伐而扩充实力和德望,压制宋王。宋王何不效仿之。若宋王抢在他之前收复关中,占领长安,则如何?到那时,宋王不但望实压制李徽,更粉碎李徽之想,所谓一石二鸟。收复关中之功,可让宋王全面压制李徽。”

  刘裕呼吸急促起来,手指微微的颤抖。

  “在军事作战层面上,姚兴的势力不如拓跋珪,其西北还有夏国叛乱,腹背受敌。东边又有东府军虎视眈眈,自顾不暇。此刻若宋王挥师北上,姚兴如何抵挡?即便李徽也向西进攻,却也没有宋王的兵马快捷。宋王率军从荆州直抵汉中,以汉中为跳板直取长安。而东府军若要西进,则要经历险峻地形和各种关口。自古自从关东入关中,乃是最艰难的一条道路。宋王一出兵,他要急于出兵的话,必遭挫败。光是一个关东,便需要他稳固经营年余,才能安定。如其仓促行事,不但关中不能得手,关东也将大乱。拓跋珪必会乘机滋扰,到那时,焦头烂额的是他。宋王兵马北上直取长安,无论军事上还是后续之事都立于不败之地。宋王,何不为之?”刘穆之沉声说道。

  刘裕听到这里,双目放光,身上的血液开始沸腾。他领会到了此策的精妙之处。不但在政治上站得住脚,得到朝廷的支持,更在军事上有极高成功的概率,大乱李徽可能进行的计划。

  一旦成功,收益将不可言说。单以收复关东和关中的意义而言,关中显然更胜一筹。那里是大晋故都长安之地,大晋不知多少侨姓大族和百姓都来自于关中之地。收复长安,那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梦想。自己的声望将达到顶峰,无人能及。

  自己真是蠢啊,看着李徽北伐一路高歌,却在这里眼睁睁的什么都不做。北伐关中,正是极为正确的战略妙策。

  刘裕站起身来,为刘穆之和自己斟酒,举杯道:“道和,本王敬你一杯。道和此策,不啻神策仙谋,令我茅塞顿开。我有道和相助,乃上天之赐,何愁大事不成?”

  刘穆之忙举杯恭敬道:“宋王过誉了,道和也希望能够助力宋王成就大业,必当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刘裕哈哈大笑,两人举杯对饮。此刻刘裕心中高兴,心头阴霾尽去,两人推杯换盏,将一壶酒喝的干干净净。

  ……

  中山城中,秩序井然。

  不久前李徽大军进驻中山,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余日。被救回的百姓早已回到中山城中,在苻朗等人的运作之下,城中秩序迅速恢复,百姓们也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在苻朗的统一安排之下,生产也将恢复。眼下是五月,还能抢种一季粮食。一旦恢复生产,则局面大大不同,只是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一大批官员忙的不可开交,天天忙着分配土地种子,督促百姓耕种。

  东府军大军的下一步计划便是兵分两路,收复幽州之地和太行山以西并州之地。这将是对原燕国之地的最后的清扫。休整补给之后的东府军将会很快出发,而魏军兵马已经无力抵抗。

  几天前的消息传来,拓跋珪已率数万兵马从常山郡退回平城。位于幽州的魏军守军也在撤离。很明显,拓跋珪知道他已经无力再战,幽州和常山郡都已经守不住,只能选择退兵。

  这也意味着,此番大军前往,基本上无需经历太多的抵抗。对方恐怕会望风而逃,不肯交战了。

  但即便如此,李徽还是命兵马做好准备,配备以火器重炮和精锐兵力。此番以朱超石和慕容奇率一万兵马收复幽州,之后,朱超石将镇守幽州,而慕容奇则继续率三千兵马北上,去龙城解决残余之敌。李徽曾给予慕容奇许诺,将来许他龙城之地。这也是兑现诺言之举。虽然目前北伐尚未结束,但可以让慕容奇去龙城先行招揽旧部,利用他燕国宗室的身份,也可将北方部落安定下来,不至于乘乱滋扰。

  另一路由谢玩率领的一万兵马将穿过太行山进攻到雁门关以南之地,在常山郡一带驻守。魏军短时间内应无力南下,让谢玩在此以防御之姿驻守便可。

  五月十二,李徽送别了两只兵马之后,便召集众人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按照李徽之前制定的北伐计划,夺取关中之后将着手进行第三步计划,便是要进军关中。但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苻朗虽然是最希望李徽的大军能够早一日收复关中,早一日将姚氏逆贼统统抓获报仇之人,但在这件事上,他也是主张不能操之过急的。

  理由很简单,东府军经过半年的征战,兵马损耗很大,兵士们也疲惫不堪。此番收复关东之后,将士们虽然都很高兴,但也希望能够喘口气,能够探望父母妻儿。这些都是恢复士气的一部分。

  另外,关东之地虽然夺取,但是巩固安顿局面,让百姓们安定下来,恢复各州郡的社会治安的稳定,生产生活的恢复,这是头等大事。军队驻扎于此,可保证一切事务都能顺利推进。等一切上了正轨,关东的社会局面安定下来,那便可安心进攻了。

  从军事层面上而言,周澈李荣郑子龙等人也都建议做好准备。进攻关中之地可不同于攻关东。自东向西的道路上关卡重重,险峻无比。潼关以东是天险之地,易守难攻。若不做好路线的规划和全面的准备,恐怕即便是东府军也难以成功。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地形兵力的勘测和制定作战计划。东府军中的物资弹药也需要进行大量的补充。

  而从局势上,大规模的兵马进攻关中之地,定会牵扯到后方的防御问题,兵力分配的问题。大后方的安全不得不有所保证,所以必须做好一体的规划,不能操之过急。

  这些建议李徽自然都是听在心里并且认可的。他也知道事情不能操之过急。收复关中之事提上日程,加紧准备便可,完全不必急躁进攻,否则欲速不达,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李徽基本上同意众人的建议,决定大军暂缓进攻关中。

  不过,按照军中计划,将安排兵马分批回淮阴休养探亲。这样一来,时间上要拖上几个月。虽然补给和稳固关东局面在同步进行,但时间上浪费太多。几个月后便要入冬,那么收复关中恐怕便要拖延到明年春天才能正式行动了。这么长的时间,李徽有些不能接受。

  于是乎,李徽提出,两个月后,先以郑子龙的水军和部分东府军兵马进攻洛阳,先完成进入关中的前期作战。占据洛阳以及周边之地,可作为前进跳板,大规模囤积兵马物资,做好进攻前的准备。后续可从容进攻,以保证物资的充沛供应。

  另外,李徽还提出了另外的方案,便是从太行吕梁两山之间的北部通道,经柴壁进攻蒲阪,形成东路和北路同时进攻的态势。倘若东路进攻不利,而北路能拿下蒲阪,则同样是可以突破的局面。

  众人表示同意,但具体作战的问题需要之后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研判制定,此刻却也不急着去定夺。攻下洛阳倒是共识,李荣表示,他将和郑子龙一起在一个月后以水陆兵马抵河南郡发起进攻。在此之前,请李徽不必太担心,好好的休养一阵子。

  确实,这段时间李徽颇为辛劳。几天前还生了一场小病,咳嗽了几天。多日的征战,人也消瘦的很,众人已经多次劝他休养些日子了。

  于是李徽心中盘算着,不如会淮阴休养一段时间,暂不操心这些事情。到淮阴之后,让陶定张玄来中山,李徽已经打算任命陶定为并州刺史,以张玄为别驾,这两人会同苻朗等人将关东的局面先稳固住。

  陶定的内政能力还是很强的,虽然行军打仗这方面的才能欠佳,但是派他来稳固局面,推行政务,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张玄自不必说,他多年任吴兴太守,来徐州这些年也在徐州府衙做些事务性的官职,也是时候让他发挥才能了。之前他自己不肯任要职,说是不希望别人因为他是张彤云的哥哥而受到特殊的对待。眼下可不能任他推脱,毕竟自己手头人才优先,张玄等人虽是大族之人,但唯才是用是原则,倒也不能因为避免大族掌权而强行打压,那是不符合李徽的用人之道也不利于巩固局势。

  况且,自己此番回淮阴还有些事情要办。军备事务上的事情要亲自督促,这倒也罢了,自己私人事务上还需办理。数月前,自己离开淮阴的时候已经许诺,关东收复之后自己要正式迎娶她入门,此番回去,便风风光光的办一场。毕竟岁月蹉跎,大晋第一才女也已经往四十上奔了,若再不娶她,难道等她头发白了不成?

  五月十九,幽州和常山郡的消息同时传来。两支兵马不费气力攻克幽州和常山郡,迅速收复周边之地。虽美中不足的是,魏军临走前搞了破坏,掳走了一些百姓,也破坏了城池。但这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拓跋珪已经无力和自己作战,自顾不暇,破坏城池掳走百姓之举,恰恰说明他已经黔驴技穷。

  至此,整个关东便已经基本收复,此次北伐关东的行动也算是圆满的结束了。

  五月二十,李徽在中山皇宫大殿之前,召开了庆祝北伐胜利,收复关东之地的庆祝大会。在离开中山之前,他要对将士们进行一番总结和褒奖,进行一番庆贺,以纪念这个具有极大意义的时刻。

  当日上午,伴随着礼炮之声,军民云集中山皇宫,所聚者数以万计,场面宏大,气氛热烈之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代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