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的大志不是没来由的。
直系倒台之后,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奉系的张作霖联手抬出了北洋大佬段祺瑞,成立了执政府,段祺瑞做了临时执政。因为没有恢复国会,只能算是临时政府。段祺瑞进人政坛以来,第一次当了国家元首。但是这个国家元首挺可怜,因为此时段祺瑞已经没了实力,自己没有嫡系武装,即使是元首,也是空头元首。他的政府组建的时候,有的报纸画了一张漫画,上面一个段祺瑞,屁股下面是两把刺刀。这是两把根本不能合作的刺刀,一个是张作霖,一个是冯玉祥。但是,段祺瑞却希望能利用冯玉祥和张作霖的矛盾有所作为。在执政之初,他最担心的,还是吴佩孚死灰复燃。经过直皖之战,段祺瑞是恨死了这个吴小鬼。
吴佩孚这个人也真是有个性。战败之后,他只剩下两千人,任何一个军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下野了,但是吴佩孚不肯,一定要撑着。在段祺瑞的压力下,也有军头们不讲义气,墙倒众人推,不仅同为直系的江苏督军齐燮元不肯收留他,连他的部下一湖北督军萧耀南也不让他在湖北待着。他的对手,国民二军的胡景翼,一个吴佩孚过去的粉丝,倒是放了他一马,没有在鸡公山将他干掉。最后,还是老朋友一湖南的赵恒惕收留了他,让他在岳州安顿下来。即使在一艘兵舰上,吴佩孚还是端着大帅的架子。
岳州溯江而上,就是四川。四川督理杨森,人们都知道他跟吴佩孚的关系密切。湖南在搞联省自治,应该不会支持吴佩孚东山再起。但段祺瑞很担心,有朝一日吴佩孚进人四川,跟杨森联手,所以,一改过去北洋政府不干预地方政治的惯例,竟然下令免去了实力尚在的杨森,任命刘湘暂时代理四川军政事务,明里暗里,就是鼓励刘湘驱逐杨森。
这个任命,杨森置之不理,但在四川军头之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虽然大家都知道段祺瑞是个空头执政,只要冯玉祥和张作霖没这个意思,杨森就暂时没有危险。即使有这个意思,谁乐意出兵四川呢?事实上,北洋时期,大军头逐鹿中原还忙不过来,绝少有人在意四川。而四川省内打打杀杀,大多是省内人的事儿,顶多会搅进来云贵两省的人。四川和内地,两边在多数的时候互不相干,我打我的,你打你的。
问题是,大家都看出来杨森跟刘湘之间的关系已经相当紧张了。很多人都在暗中数着日子,看两大巨头什么时候开战。在这种时候,段祺瑞这一手,分明是在两个将要开撕的藏獒之间扔下了一根骨头。
从来各省军头谁主政一省,主要看实力,但中央政府任命所带来的合法性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一回,大家都睁大了眼睛,想看看刘湘会怎么反应。
刘湘一点都没有客气,没过多久,就通电宣布就职,同时致电杨森,要他让出成都。当然,杨森不会让出成都。而刘湘也没有摆出阵势进攻成都。双方发了几通电报,互相攻击。显然,在气势上,得到中央政府任命的俨然合法一省之主的刘湘占了点优势。
到了这个份上,刘湘和杨森都明白,他们两个已经成了在弦上的箭,一'定得拼一'个输贏了。
四川的众军头,无论有大志的刘文辉,还是只求自保的邓锡侯、赖心辉、田颂尧和刘存厚等人,都特别希望两个人打起来。自护国讨袁以来,四川内战不断,虽然有袍哥武装隔着,对基层波及有限,但战争的频度远远超过内地的任何一个地方,居全国第一,几乎月月有战事。可以说,川军军头的好惹事、好起哄,绝对是其中一个因素。
刘文辉尤其希望他们赶紧打起来,他已经通过金堂的满妹在成都附近安下了一个钉子。一旦打起来,无论哪个获胜,都势必精疲力竭,那时候,成都肯定是他的。但是对于满妹,他还有诸多的不放心,感觉这个小女子不一定会听他的招呼。果然,金堂那边传来的消息,让他的感觉似乎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