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事儿居然起了波澜。鬼见愁吃这碗饭,一辈子没有失过手,前几日在金堂失手,这一回,好好的生意又胎死腹中。这对他的职业信心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甚至,他觉得这是对他的羞辱。杀手很冷酷,似乎不信神佛,但是他们很迷信自己的运气,而且认为这种运气会因为一点小事,比如说穿什么衣服,看见了什么东西而改变。在接手这个大买卖之前,他做过一个梦,梦见他走在峨眉山洗象池的山间小道上,正往上走的时候,突然一个汉子推了他一把,他就从山崖上跌了下来。惊醒之后,中间人来报,说刺杀杨森的事儿,黄了。
鬼见愁是川中一等一的高手,但是在政治问题上头脑简单,他不会想到雇主撤回委托是有别的缘故,而把它归咎于对他的不信任和羞臊。他感觉梦里那个大汉在哪儿见过,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了,这人就是刘湘,或者说,他认定就是刘湘。他已经有年纪了,这碗饭也吃不了几天,此番挫折,说不定就让他的职业生涯终结了。想到这里,他很恨刘湘,想来想去,忽生邪念。这回,不要谁出钱,他要做了刘湘。以他对四川军头的了解,做这样的事儿并不难。
那时候,由于谁也不动刺杀的心思,所以,川中各大军头对于防范行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概念。每个人倒是都有护兵,也有警卫副官,
但大体上形同虚设。警卫副官跟生活副官差不多,都是伺候长官起居的。在鬼见愁看来,刺杀刘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全身而退。这回是不拿钱的买卖,可不能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一般来说,杀手都有自己打探消息的渠道。那时消息的获得很简单,找人买就行。鬼见愁打听到的消息,说是卢作孚的民生公司最近订购了一艘大的轮船,经过改造,三天后要举行投产剪彩仪式。这个仪式,刘湘会出席。鬼见愁心想,重庆人最多、最乱的地方就是码头,在码头行刺,可以从岸上溜走,实在不行,还可以从水上逃遁。所以,这是一个行刺的绝佳机会,只要计划得当,较大概率,可以全身而退。
第三天头晌,鬼见愁早早地就混进了码头。当年的军头,走到哪里,虽然派头十足,却很少清场。北京政府,即使总统出行,也没有这个规矩。而刘湘连派头都不怎么讲,轻车简从就上了码头。对杀手唯一有点障碍的,是宾客太多,他一个生人不大好往上凑。这对鬼见愁来说,也不是难事。他走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借口借火,就把一个小军官给拧死了,然后换上小军官的衣服,假装是哪个要人的随从,三转两转,就混到了离刘湘很近的地方。
就在鬼见愁拔枪要射的时候,一只手突然伸了过来,把他的胳膊肘托了一下,枪子从刘湘的头上飞了过去。随即,场面大乱。在混乱中,大家看到一个胖子正在跟一个人扭打,这个胖子,就是范绍增。他来晚了,刚想往前凑,正好撞上刺客要扣动扳机。范绍增也是神枪手,玩枪玩得很溜,小时候自打一接触枪,就喜欢玩枪,从小嗨袍哥,一直玩下来的。加上那个时候,范绍增还年轻,所以出手很快,伸手就托了一下。大家醒过味来,原来胖子对付的这家伙就是刺客,于是一起拥过来,把人给抓住了。
经过审讯,鬼见愁如实交代了他的动机。但审讯者怎么看,怎么都不像那么回事。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阴谋论者,认定行刺的背后一定有指使者。然而,再怎么加刑,别的也问不出来了。尽管如此,刘湘的人还是怀疑他是杨森派来的。问题是,刘从云虽然雇过他,但都是通过的中间人,此时中间人怕惹是非,早溜了,所以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来为杨森洗地。
最后,刺客被枪毙。但刘湘遇刺的消息从一开始就被川中媒体报道,报人的猜测,多半指向杨森。媒体人大抵唯恐天下不乱,所以,但凡有点事儿,就喜欢添油加醋、妄加猜测。更何况,这件事怎么看怎么都是那么回事。最终,杨森派杀手杀刘湘的传闻在媒体中几乎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不讲江湖道义的家伙是干得出来这种事儿的。这个事儿,让川中其他的军头非常愤怒。大家都觉得杨森是个害群之马,不除掉是不行的了。现在的问题,就是谁来出头动这个锄头。如果大家一起动,那会不会有人到时候耍滑,让别人多动,自己不动。
这回,算是范绍增救了刘湘一命。当时刘湘的确很感激,但时间长了,也就淡了。身居高位的人对于别人的恩情,慢慢就会记不得的,因为那是应该的。后来,范绍增犯了点事,刘湘撤了他的职。刘湘撤过好些部下的职,撤职之后,如果表现好,还会让他们复职。这回撤职剥夺范绍增兵权之后,范绍增却非常愤怒,这愤怒,就跟这次救命之恩有关。一直怀恨在心的范绍增,最终还是报复了回去。当然,这是后话了。
林忆洗手不干,鬼见愁又死了,四川的顶尖杀手没了。后来二刘大战,刘文彩要刺杀刘湘,雇的杀手都是二流的了,没有成事,反而留下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