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二 火炮作坊
欣悦家的2025-07-28 18:332,128

  平虏矿矿坑中,工人们敲击之声不绝于耳,矿石被一担担地由挑夫们和骡马运送出来,送入高炉中冶炼,其升起的浓烟遮天蔽日。在矿坑之外,是大片的火器、兵器和甲胄作坊,工匠们捶打、淬火之声此起彼伏。

  “整个平虏矿,最多一天能产出五把鸟铳,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把!”宋应星自豪地介绍道,“去掉其中的次品,堪用的就有一百三十把。”

  汤若望信服地点点头,他不得不承认,宋应星作为工造司主事,将此地管理得井井有条。东江镇附近并没有什么繁华的大城市,但是平虏矿繁忙的景象让他想到了波西米亚的矿业都市库特纳霍拉。

  而宋应星对汤若望,同样也是尊敬有加。他在江西老家时,并不是没有听说过西洋十字教,作为传统士子的宋应星,自然是对这种异端邪说嗤之以鼻。宋应星原以为汤若望只是个蛊惑人心的神棍,可是当汤若望当着他和众多工匠的面画出了十八磅滑膛加农炮的设计图时,便无人再质疑这位洋和尚的学问了。

  然而即使如此,铸炮一事还得一步步来。平虏矿此前没有任何制造火炮的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而筹建火炮工坊一事,自然就落到了工造司主事宋应星,和这个新来的洋和尚汤若望的身上。

  除此之外,工造司匠头蔡全有也在一旁。他是整个东江镇实操经验最丰富的工匠,也是为数不多有过铸炮经验的人。在当初吕涣真试图改良东江军的鸟铳时,他和宋应星一样出力良多。

  整个东江镇最聪明的脑袋,此刻都聚焦到了铸炮这一件事情上。

  “平虏矿的位置很好,就在河水边。”汤若望说道,“火炮工坊,也应该建立在河边。方便安装水……水流带动的……”汤若望的汉语还没有好到可以形容专业名词的程度,他不得不用手比划出一个旋转前进的物件。

  “啊!是龙骨水车!”宋应星立刻就心领神会,“用龙骨水车,带动钻杆,钻出内膛来是不是?”

  “对对对,就是宋先生说的这个水车!”汤若望不住地点头。“在河边建立工坊,建造水车钻头。模具则一开始用陶泥塑成,外面包裹铸铁,里面灌进融化的铜,做成永久模具。铸炮时,这种永久模具比泥塑模具要方便得多。到时候,我们建立两座高炉一起冶炼,一座炼铁,一座炼铜,铁和铜按照七比三混铸成青铜炮体,最为坚固!”

  “可是,汤大人。”蔡全有问道,“咱们平虏矿并不出产铜矿,您说的这个铸炮的法子,需要几百斤的铜,咱们一时无法凑齐啊。”

  “蔡师傅,此事我来解决。”宋应星拍板道,“铜可以从朝鲜买,也可以找朝廷要,咱们一定要在年底鞑子入侵之前造出炮来!”

  从天启三年七月初开始,宋应星将平虏矿所有有过铸炮经验的工匠,都安排到了火炮工坊来。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工坊已基本搭建完成。只剩宋应星和汤若望共同设计的水力钻头还在建造当中。

  而为了解决原料铜的供应问题,吕涣真和许缨也是想尽了各种法子。先是打算上书朝廷,请求调拨,然而明朝的铜矿大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两广。即使朝廷愿意花费人力物力大规模调拨,等这些铜矿从四川云南运到东江镇,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吕涣真先是安排将武库中缴获的后金铠甲全部检查一遍,所有的带铜饰品全部收集起来,后来又安排许缨在民间用征收和收购等手段,尽可能多的将所有带铜物件收集起来。

  如此一番安排下来,到了八月中,总算是收集到了七百斤的铜,足够工造司先试制一门火炮了。这是吕涣真第一次从百姓那里征收物资,但为了抵御后金年底的入侵,她不得不这么做。

  从百姓那里征收铜制品自然是权宜之计,等火炮试制成功后,要想实现量产,必须要有长期稳定的铜矿来源。朝鲜唯一产铜的地点是咸镜道,但是产量并不大,仅从此地购买,恐怕难以满足工造司的需求。

  于是,吕涣真将目光投向了朝鲜东边的那个岛国——日本。

  现代日本并不算铜资源大国,可是由于开采历史比较早,十七、十八世纪的日本是世界上排得上号的铜矿出口大国。日本产量第一的阿仁铜山,其出产的铜矿更是成为了长崎港的主要出口货物。

  而此时定居在长崎港,掌控着日本、大明、东南亚诸多海贸航线的,正是明末的海上巨商李旦——一名祖籍泉州的中国人。吕涣真若是能和李旦联络上并谈成铜矿生意,从长崎港走海运抵达东江镇的时间,可比从云南四川走陆运要快多了。

  然而,李旦的生意并未涉及到朝鲜,由于朝鲜的锁国政策,日本与朝鲜间唯一合法贸易渠道是对马岛的宗家。这是离东江镇最近的、可以与李旦集团取得联系的地方了。

  宗家对大明朝廷也并不陌生,在万历援朝战争后期,宗家充当了大明朝廷与丰臣秀吉间和谈的联络人,与明朝各级官员都有过接触。自德川幕府建立以来,宗家也充当了日鲜和明日贸易的中转站。

  而东江镇此时也是明鲜贸易的中心点,若是能与李旦集团合作,宗家作为中转站,在其中必定也能获益良多,想必他们不会拒绝这个机会的。况且李旦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亚的代理人,手下的军事力量不乏日本浪人、华人海盗、欧洲佣兵等。

  不仅仅是铜矿,只要有利可图,吕涣真未来在军火、雇佣兵、甚至军舰生意上都可能与李旦有贸易往来——只要能和李旦集团谈成合作的话。

  在后金还有半年就要入侵、朝鲜王国宫变在即的节骨眼上,吕涣真无法离开东江岛。而许缨和沈猫儿,一个负责内政,一个负责情报,此时也都脱不开身;宋应星和汤若望,正积极试制火炮中,工造司离不开他们;至于海关司的主事孙成,他倒是个合适的人选,可是他毕竟曾是汉奸孙一亮的管家,总是和吕涣真隔了一层。

  如此一遍下来,最适合代表东江镇出使对马藩的人,非黄承中莫属了。

继续阅读:二百三十三 出使对马(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万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