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100斤地瓜能产20斤淀粉,也就可以做出20斤粉条。
在这时代,1斤普通的白面售价是10厘钱,地瓜粉条可是个新鲜物,即使依照十厘钱1斤,20斤就是200文。
除去成本,100文是铁定有的挣的。
而且,这是最保守的算法。
地瓜她自个儿的地种了那样多,这一块的成本就可省了许多,做出的地瓜粉条最开始价格必定要比面条高点,这2头这样算下,利润空间更大……
看着这细腻光滑的地瓜粉,吴幼兰已然在心底盘算起。
之后把这一些地瓜粉装好全部存放仓房之中。
第2天取了10斤,开始试做。
添水跟面一般讲地瓜粉跟成面团,充分调修好后,装入底部布满有筷头大小小孔的漏盆中,两手使劲握着漏盆手柄在大锅上来回晃,一根根粉条就会打小孔之中漏下,在滚水沸锅中快速成型。
这会还不可以放大太阳下曝晒,要在阴凉处晾一夜,次日才能曝晒。
众人一步步眼看着美食形成过程,那类心情是新鲜而激动。
大灶房中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人人兴致盎然,争抢着动手。
得亏灶房够大,也不显的挤。
即便季链津那家伙,先是抢着跟面,后来又觉的漏盆好玩,抢盆他要来操作。
吴幼兰只淡定的坐一旁轻笑看着,心中静悄悄在数:1、2、3……
还没有数到20,季链津便慌不择路的败下阵来,在众人的笑声打趣中嘿嘿嬉笑着把漏盆叫给了陌氏。
吴幼兰也好笑,不要说季链津的身子现在还处于恢复之中了,即使已然恢复如常,这类活儿也不是他这样子的人可以干的来的。
这般大热的天,锅台边又是火又是滚烫的沸水水蒸气,两手把那样大一个漏盆握在手里不停的举动,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
季链津虽说对自个儿的来历出身闭口不谈,吴幼兰等也从没人寻问过他,可是从日常的举动作派以及一些生活上的细节习惯上看,不要说吴幼兰了,就是小贵子都看的出他铁定出身大户人家。
打小享受惯了的大少,哪儿干的了这活儿?
季链津万般感叹:“讨生活真是不易!”
吴幼兰“濮!”的一个忍受不住笑出声来。
为庆贺,为满足众人猎奇尝鲜的心思,吴幼兰决定当日晚间便煮地瓜粉条吃。
虽说粉条还没完全晾晒干透,可是这会的粉条已然是粉条了,可以吃了。
吴幼兰就叫陌氏、菠萝等一块动手,宰杀两个鸡,清煮,多多加汤水。预备青菜、小葱、水芹、芫荽、豇豆、花生、黑芝麻等等。
青菜洗净,小葱、芫荽切成沫,豇豆、水芹切成丁用水焯一下捞出备用,黑芝麻炒的香香的,花生用晒干的那类,下油锅炸的香酥而脆。
丁三海又挖了两根笋回,是此时节的甜白笋,切成片下入鸡汤中,更鲜美。
把鸡煮好后,就把鸡肉都捞出,把地瓜粉洗净放下去煮。
煮熟把透亮顺滑的地瓜粉捞起一份份的装进碗中,在碗中加之烫熟的碧绿青菜,事先预备好的豇豆丁、水芹丁、葱末、芫荽、笋片、黑芝麻跟油炸的香喷喷的花生,最终浇上鸡汤,加之煮的又香又嫩的鸡肉,香气扑鼻。
众人垂涎欲滴,一人一碗急不可耐的品尝起。
地瓜粉吃到嘴中的感觉,和面条可不同,顺滑软鲜,带地瓜特有的香气,又分外的鲜美有嚼劲儿,加之这样多佐料搭配,真正是色香气俱全。
众人大赞,兴致盎然,全都说没想到地瓜粉居然这样好吃,又笑着大赞吴幼兰心思灵巧,一厘钱不值的地瓜,居然可以做的出此等美味!
吴幼兰倒是笑说:“用了这样好的鸡汤、又有这样多的配菜佐料,要是再不好吃,那可没有天理啦!”
说的众人都笑起。
她又笑说:“只是,地瓜粉也并不是必定要这样做,平常里随就下在啥汤中味儿都非常不错的,特别是冬季,吃火锅炉子添加一点地瓜粉条,亦或用来做猪肉煮粉条、煮筲子骨、做杀猪菜,全都是再好吃不过的好玩意儿!对了,还可以做酸辣粉!呜,过2天咱可以试着做做。”
提起来酸辣粉,吴幼兰便忍受不住有一些垂涎欲滴起,那个又酸又辣的酸爽滋味着实是让自个怀念不已。
这玩意儿做起也简单,醋自家有最纯正正宗的米醋,辣子油也容易熬制,黑芝麻、花生沫、炸大豆豌豆这一些都非常容易预备,只需把酱料佐料调的好,汤汁够味儿,醋够正宗,相信做出的酸辣粉铁定不会比前世那会吃到的差。
众人听着吴幼兰一样一样的说,早已馋的不得了,七嘴八舌的笑着说好。
就是谁也不敢叫吴幼兰受累了,全都说叫她先歇几天再说,左右地瓜粉条已然做出了,做成吃的是非常容易的了。
吴幼兰就笑说:“既然这样,这几天看天也好,你们就辛苦点,把所有的地瓜粉全部做成粉条!等晾晒好我有用。”
自家留下一些吃,上官巨鹿那儿送点,宋柒斤媚儿那儿送点,管维他们也都给点,邬朵儿那儿也送些。
邬朵儿那儿的送的的更多点,因她还想劳驾邬目帮忙改进改进工具,譬如舂地瓜这类气力活儿,可不可以改进改进,做成半自动化的,也好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她相信以邬目在这上面的天赋能耐,是不难做到的。
就是,寻思到给他们送东西,她自然而然的便想起了肥婆一家。
要是从前,自然少不了给肥婆一家也多多的送上一份儿,肥婆也必定笑眯了眼的夸自个手巧。
如今……他们一家人应当早已到达京师了?
以肥婆的人缘跟骆捕头的精明,加之有长平侯世子重视,以及钱傍身,料来他们在京师已然打开局面了?
并且,吴幼兰更的想念江河了……
没有了他在身边,好像即使成功的把地瓜粉条做出了,那份欣喜好像也空缺了一角。
陌氏、江秋菊等如火如荼的把所有地瓜粉全部赶制粉条,而这1天,橓哥儿突然吞吞吐吐的和吴幼兰说,他想搬回跟着他父亲一块住。
尽管说这话时,他看向吴幼兰的眼神显的非常的依赖跟眷恋,可还是说了。
吴幼兰一愣本能便问:“是你父亲叫你回的么?”
姜氏一走了之,吴槐又躺着动不得,是以那屋虽说已然建好了,但这一些日子橓哥儿仍旧住在自个儿家里。
这会猛不丁的听他这样说,吴幼兰自然寻思到吴槐。
橓哥儿却摇了下头,说:“没,是我自个儿想回陪陪我父亲。我父亲他一人……会太闷了。”
吴幼兰不禁心中一暗,橓哥儿究竟是吴槐的儿子,做儿子的心中总是对父亲有着割舍不下的感情的。
她拍了下橓哥儿的手轻笑说:“也好,那从今天晚上起你便回陪着你父亲,啥时候想来玩你再来。还有,每日吃饭时记的来,吃好了带回给你父亲亦或带回和他一块吃都随意你。”
“谢谢姑姑!”橓哥儿笑起,眼也明亮了三分。
吴幼兰想了下,抽空带菠萝、丑橘、小匠,去了趟吴槐家。
吴槐看到她来了不禁一愣,随后神态暗然,叫了声“幼兰……”想拼力挣扎着坐起。
小匠赶快向前抚了他一把。
吴幼兰叫菠萝仨人出,自个儿在吴槐床边的板凳上坐下,说:“小硒的医术错不了,哥小心,你的腿能好起的。”
吴槐叹气,苦一笑。
好起又可以怎么样?无非是看着像个正常人而已,其实还不等因此个废人?
“商行里有轻松的活儿,届时我会叫人安排安排,不管怎么样,总不可以叫橓哥儿受苦。”
吴槐无地自容,却压根没办法回绝这样子的安排。
否则?叫橓哥儿受苦么?
“谢谢你,幼兰。”吴槐心中内疚极了,内疚的陷入了痛楚跟自责。
他对不起这妹。
“只是,有句我想问问你,你得分明白白的回答我,姜氏,你打算怎样啊?”吴幼兰道。
“她?”吴槐心中一凛,忙说:“她是不是又闹出什么幺蛾子来了?”
“如今倒是没,但是以后谁说的准?”
吴槐缄默了。
吴幼兰就说:“如果她再有啥幺蛾子闹出,我决不会再心软。且你瞧瞧她,你伤成这般躺着一动也动不得,她做媳妇的在干啥?她心中真的将你当作夫君、将这里当作家么?我不妨跟你说一句,她如今已然不在母家了,听闻和人上外地做工去了,少讲也要两3年才会回!在她走前,我确信她是晓得你的状况的。”
“啥!”吴槐惊呆了,整个人好像被抽走了精神气,瞬时失魂落魄起。
要是说姜氏只是由于跟他斗气而回母家,那还可当作是夫妇间的小矛盾,就当自个吃点亏,咬咬牙他觉的还是能忍一忍。
但是,她居然在分明晓得自个儿需要人照料、晓得橓哥儿也需要人照料的情形下还一走了之……
吴槐觉的,自个儿即使想找借口帮她解释都找不到。
看见吴槐瞬时神态大变几乎绝望的模样,吴幼兰心中也有三分不大好受,淡淡说:“哥你好端端的想一想,这样子的媳妇,还算是媳妇么?3年之后她要是真的回了,哥还要和她继续过下去么?”
吴槐看着她,讲不出话来。
吴幼兰已然起身,“哥好好想一想!”
3天后,丁三海来送饭时,吴槐请他帮忙给吴幼兰捎个话,可不可以来趟。
吴幼兰就晓得他应当已然有了答案,当即来。
吴槐缄默了半天,方叹气说:“你帮我预备一份休书!”
吴幼兰心中一松,点了下头说:“好,我这便预备,你签了字画了押,我便差人给潘家送一份去。”
吴槐点了下头,没再讲话。
这事不能拖,吴幼兰好快便办好,次日就叫丁三海跟陌氏去姜氏家里送跟离书,又拜托里长帮忙往衙门里备下底案。未来即使姜氏回了,也不要想反悔。
这女人便是个毒瘤,疯起比曹氏还疯。
休书送到潘家,潘家老两口跟姜氏的哥大嫂嫂都呆住了。
姜氏的娘亲拉着陌氏不放放声大哭,口口声声数落吴槐跟吴幼兰没有良心,过河拆桥。
数落要是不是姜氏,吴幼兰可以有今日?吴槐可以有今日?不说其它,她好赖为吴家生下了橓哥儿?他们居然做出这类事来,也不怕被人戳脊粱骨……
潘大娘又哭又闹惹来无数看戏的人,陌氏跟丁三海费了老大劲儿才脱身。
潘家闹了一阵,没有过2天就一家四口齐刷刷杀到江吴下庄,闯进吴槐家里要找他说理去,逼着他收回休书。
幸好橓哥儿机灵,赶紧跑去吴幼兰家搬救兵,否则,吴槐只怕要被潘大爷父子两个从床上掀下,那腿就要真的废掉了。
吴幼兰怀着身孕,并没出面,叫丁三海请了几个村中人帮忙,好赖镇住了潘家4人。
那4人吵吵闹闹逼着吴槐收回休书,吴槐只是耷拉着脸一言不发,任凭他们骂也好哭也好一个字也没有说。
还是里长出面,把这事压下。
当媳妇的为讹出嫁的小姑子放火烧自家屋,听见夫君受了伤行动不便竟然不闻不问,这样子的媳妇难不成不应当休?他们再要闹,倒上潘家村问问潘家里长跟族老了,这是个啥理?
潘大娘4人哑口无言。
实际上,吴幼兰挖了个小坑给他们跳。
之前吴槐摔断了腿躺床上动不了了,吴幼兰特地派人去潘家村给潘家人报信。
不仅给潘家人报信了,碰着潘家村的人也顺口都说几句,可以说,潘家村的人也都晓得了这事儿。
正因这样,潘家才有了底气,觉的吴幼兰兄妹既然派人跑到自家去报信、叫姜氏回照料吴槐,那便说明他们吴家是非常着紧姜氏、重视姜氏的。
但是说是来报信叫姜氏回,那态度却实在不怎样,而且还是空着手上门,潘家人怎样能答应?
这会?被荞里长逼问,想赖上一句“不知大槐摔断了腿”都没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