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谢灵瑛两人反应这么大,这贺峥的太子位实在来得有些寒碜,至于贺峥和谢灵璧的关系,还要从头说起:
先帝临终前拉着老国公的手立誓:会保贺家三代荣宠。
于是今上大手一挥,把刚出生的谢灵璧册为太子妃。
谢灵璧在贵妃之子靖王和皇后之子福王的争风吃醋中千娇万宠的长大,然后被山坳子里蹦出来的遗落龙子贺峥捡了漏。
彼时贵妃受宠,福王和靖王都是皇帝的心头肉,立谁另一个都得倒霉。
好在鞑靼的战事大捷,贺峥作为奇袭获胜的大功臣进京领赏,谁知这孩子腰间那一块璞玉正是陛下早年春风一度,送给异族公主的信物。
这下可解了燃眉之急,皇帝忙送不迭地立贺峥为太子,可任谁都知道贺峥不过是缓解二王相争的炮灰罢了。
即便谢灵璧从前身份尊贵,现下也不过是众人公认的炮灰罢了。
谢灵璧却还乐观得很:前世贺峥好色重才,自己若能助他一把,待他登基,自然能想去哪去哪。
“姑娘,你可多替自己想想吧。”凌玉馆里头,丫鬟白术道:“您若是就这样嫁了,还不如早早答应靖王殿下呢。”
前世便是白术撺掇她悔婚的。
谢灵璧想起这事,倒是多看了白术几眼,把白术看得心底发毛。
不知自己那个说错了什么,得罪了姑娘。
“三姑娘虽说是大房的女儿,反倒天天跟着二房的二姑娘,这叫别人怎么看。”白容给谢灵璧奉上茶,皱眉接着嘟囔:“外头都闹翻天了,姑娘您还有心情吃茶。”
谢灵璧盯着泛起热气的茶汤,不由轻笑一声:大房连个主事的都没有,谢灵兰巴结二房嫡女谢灵瑛倒也情有可原。
谢大老爷做官在行,后院那些莺莺燕燕也多得不行,闹得满府不得安宁,正妻顾氏是致仕顾首辅的长女,虽说不大受宠,但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早在谢灵璧八岁时便难产撒手人寰,一尸两命。
当然,那些妾室也没讨着好,顾家两代帝师,宫里还有个顾太后,当日就把那些妾室给发卖光了。
大房没有主母,全府大小事务全是由王氏和二房主母杨氏以及谢灵璧管着,谢灵兰的生母任姨娘也管事,但全是大房鸡零狗碎的小事,还不如谢灵璧的权力大。
庶女的去向全看嫡母的兴致,所以也无怪谢灵兰讨好谢灵瑛了。
谢大老爷在顾氏死后为避风头,外放到闽州当知府,至今已有六年光景,去岁顾首辅致仕,今年谢大老爷便吏部考核得了优,想来是要回京的。
是啊,谢大爷今年要回京述职,那么王氏找自己又是要做什么呢?
谢灵璧靠着白鹅绒软榻阖目假寐,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绕着圈,蓦地想到前些日子王氏在看的花名册。
难不成谢大爷要续弦?!
谢大爷眼看就要不惑之年,膝下独一个闽州生的庶子,想来王氏和谢老太爷也是着急的。
谢灵璧越想越觉得事情不对,果不其然,自己刚踏进荣寿堂没多久,王氏便笑道:“你父亲再过半月便要到京城了,还从闽州带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元娘可可准备好了?”
“祖母放心,已经收拾出萃雅苑了,只怕是我没经验,还是叫齐嬷嬷去瞧一瞧才好。”谢灵璧心里呕得要命,却还是只能笑着。
“大姑娘办事必然是十全十美的。”齐嬷嬷抢话,王氏也道:“不过一个妾室和几个庶子女罢了,你办事我自然放心。”
谢灵璧实在受不了这样打擦边球的你来我往,干脆直接撒娇似的问道:“祖母今日叫元娘来可是有什么事?”
“一转六年,你也许久未见父亲了罢。”
谢灵璧恍若无意:“是了,元娘八岁后便由您教养,父母都六年未见了。”
想到枉死的顾氏,王氏一梗,可提起自己迫于顾首辅不得不跑去闽州的长子,王氏话里又多了几分怨气:“你父亲年逾而立,却还未有嫡子,此次回京考评,也该续弦了,想叫你参详一二。”
说着,王氏把桌上的画像和册子递给谢灵璧:“这些都是好生养的人家,姑娘也清白,元娘瞧瞧。”
算上前世,谢灵璧还比谢大爷大上几岁,又对谢家恨得紧,关于自己的继母人选自然半点也不在意。
她接过册子,尽是一些中等人家的姑娘,又见册子里有几页标了红,心下了然,折了便对王氏笑:“孙女年纪轻,对着祖母也不怕说错话,只觉着刑部郎中家的嫡女林氏和苏州知府家的庶女宋氏不错。”
王氏点点头,对谢灵璧的知情识趣十分满意,又挑出一张额外的纸:“元娘觉着颜家的女儿怎样?”
颜家?谢灵璧愣了愣,一时也没反应过来是哪个颜家,还是齐嬷嬷好心提醒了一句:“是颜贵妃的母家侄女。”
今上宠爱颜贵妃已经到了极致,于是靖王非嫡非长,竟也有了争太子的资格,谢家老国公一心中立正统,谁想大儿子竟然已经想押宝了。
“颜氏么?”谢灵璧微蹙眉,又迅速展颜一笑:“祖母挑的自然是好的。”
王氏的动作很快,谢大爷还没回来,谢家和颜家的庚贴都换好了,关于谢大爷老牛吃嫩草的趣事终于把谢灵璧和贺峥的“桃色新闻”盖了过去。
府里谢灵瑛被禁足,谢灵兰和二房的谢灵容都是一样的爱阴人,没有谢灵瑛做挡箭牌,一时竟也平安了半个月。
身为大房名义上的掌事人,谢灵璧天还未亮就忙起来了,谢大爷回京,后院仅剩的两个妾室也打扮得花枝招展,任姨娘带着谢灵兰早早就来凌玉馆坐着。
“我听闻在京里别的人家,正房太太不在时都是由妾室管家,大姑娘还没出嫁,就这样好权。”
“毕竟夫人去的冤枉,谁知跟后院那些有没有干系,我听过几日就要放出府的老婆子说,夫人死去时的衣袖里有一股苦杏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