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的传闻
张黎明2025-11-03 15:382,441

  我小时候听村里人闲聊,有几次都听到一些消息灵通的人说,张东奎家里藏有不少银元,是他早已去世的父亲传给东奎的。

  银元是旧社会通行的货币,虽然新社会在市面上不用了,但老百姓认为这是硬通货,放到什么时代都是一笔不会贬值的财富,因而民间私下的收藏与交易,至今也没有停止过。我听到东奎家藏有银元的时候,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一块银元大约值人民币不到10元;写这篇小文章时我上网查了一下,现在一块银元少则值四五百元,多则可以达到数千元。东奎要将据说数目还不算少的银元,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一直储藏几十年,中间还经过无数次政治运动,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这件事在村上始终也只是传说,试想,东奎即使真有这样一笔不小的财富,在那个普遍贫困的年代,他如何会向外人透露哪怕是一丁点儿消息呢!因而,包括他的老婆、孩子,谁也不知道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的。但有关银元的传说,最终还是在家里引起了一场风波。

  东奎在家族中虽不属于长者,却也算个说话有分量的人,因而家族中有什么事,常要他出主意或出面解决。他的堂弟中奎分家,兄弟5人为逃避赡养老母亲的责任,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摆了一桌饭请他来判官司。东奎阴沉着脸坐在主位,指着几位堂弟的鼻子训斥道:“你们的良心都叫狗吃了?大爹(即伯父)死得早,不是大妈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拉扯大,哪有你们的小命?如今一个个都人模狗样了,就想把老人撇下不管,我看谁敢做这伤天害理的事?”中奎兄弟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一个个都傻了眼,最后不得不接受东奎行使族长职责:“生奎,你是老大,虽说从20岁起就到煤矿工作,但大妈的穿衣花钱一直是由你管的,这些年你算扛了个大头;文奎,你是老二,大爹过世后你替他扶养几个兄弟,也算尽了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中奎,你是老三,一家人为了给你娶上媳妇,身上的油都要榨干了,你还尥蹶子,对得起谁?这次尽孝,轮也轮上你了,大妈就分给你照管;福奎、宝奎,你们还小,对老人也有很大责任,以后大妈百年了,棺板老衣由你们俩分摊。大妈就住在中奎家,花钱由生奎给,吃粮由文奎出,有了啥事由福奎、宝奎跑腿。你们兄弟既然叫我操这个心,就不要嫌我处理得不好。”5兄弟听圣旨般地不敢出一口大气,老母亲却在窗外哭出了声。

  东奎这一个家族在他们的父辈、祖辈时代,是曾经辉煌过一阵子的。但到了东奎这一辈人手里,除了东奎还算个人物外,家族中其余的人,包括中奎5兄弟,似乎都不起眼,有一两个还有点儿蔫。我在故乡生活的那些年里,正是政治运动频繁的时期,成分高的人要夹着尾巴做人。东奎是个精明人,自然也知道枪打出头鸟或出头椽子先烂的道理,因而他似乎一直处于蛰伏状态,从不显山露水,以免被人抓住什么把柄。直到70代末政策松动,他也终于公开行医时,人们才记起他年轻时是个不错的中医,曾经在村上医疗站坐过堂,尤其擅长看儿科。如果不是政治气候的原因,他不得不回到生产队干活,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民间医生。后来听说,即使在那个不正常的年代里,东奎也常被人偷偷地请去给孩子诊病(这可是无照行医啊!),多少挣点小费,以弥补家中的开支。在他们那一族人当中,东奎家经济情况是最好的,即使在生活困难时期,人们只看见他穿得非常寒碜,却不大知道他家还是比一般人家过得好,虽然他老婆也常去剜野菜,但那不过是不想在村上露富罢了。

  东奎能妥善地处理家族内的事,比如堂兄弟分家老人赡养之类,却没有想到未能处理好他自家的事。

  事情就是由前边所说的银元引起的。东奎老婆一直未生养,儿子杰明是从东奎大妹那里过继来的。杰明小时候十分机灵,也十分听东奎夫妇俩的话,因而在家中很受疼爱。谁也没料想到,这个平时腼腆得像个大姑娘的孩子长到20岁时,突然有一天要父母给他娶媳妇。原来,村上一些好事的人,煽风点火地对杰明说:杰明啊,你都20好几了,人家谁谁和你一般大,儿子都抱上了,你咋还不娶媳妇呢?又有几个爱挑拨是非的人,添盐加醋、悲天悯人地说:杰明呀,你可真是拾来的娃,你们家攒有几百块银元,你爸光爱钱不爱你,要不早给你娶下媳妇了。那时规定的结婚年龄,是男不低于22,女不低于20,但家境好、有门路的一些人家,为了早抱孙子早得福,常常会通过改年龄或先办事后领证等办法,让儿子早婚。虽然父母一直对杰明的来历守口如瓶,但杰明对自己是从姑姑那里抱养的事早有耳闻,平常没人提起倒没什么,现在将这件事与娶媳妇的事联系在一起,本来没有的事看起来也有事了。杰明禁不住别人的煽动,也受不了那些闲话的刺激,再看看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伙伴的确大都结婚了,于是心中不由得腾起一股比腰还粗的怨气,二劲便如同火山般地在家中爆发了。父子俩在争吵中,不知怎么就撕打在一起,结果东奎被儿子昏头昏脑地踢了一脚,一时疼得他蹲在了地上。视若掌上明珠的儿子,竟然会对自己下如此重手,东奎怎么也想不通,一气之下竟卧床不起,对人生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绝望。杰明自然是很快也后悔了,想向父亲认错,东奎却不理他,只是一个劲地流泪、叹气。等东奎终于听了亲友的劝告,愿意与儿子和解,并同意给其提亲时,医院诊断出他肺癌已到了晚期。

  东奎没有给杰明早早娶媳妇,其实并非闲话所说的什么爱钱不爱儿,而是出于如下考虑:一是他是学医的,明白过早成婚其实并不好,儿子身体长成熟了,心理、脑子未必就成熟,许多事情其实自己并不会处理,因而迟一点结婚会好一些;二是即使给儿子张罗婚事,眼前也暂时还没有合适的对象,随便找个人仓促结婚没好处,往后拖一拖也无妨。但这些道理要讲给儿子听,杰明那时头脑正发着高烧,如何会接受得了呢!据说,东奎自忖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深秋的一天晚上,他让老婆把大门、屋门都关严实,认定没有其他人会打扰时,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交给他一个纸包和一只布袋。杰明哆嗦着手打开一看,不禁泪如泉涌,原来纸包里是几本发黄的医书,布袋里是几十块银元。但这也仍然只是村上人的传说,是否真有继承银元之事,杰明自然不会给外人讲,其他人当然也就无从知道。数月后,也就是在杰明终于娶了媳妇不久,他的僵卧病床的父亲,于无限憾然之中撒手西去,享年64岁。

继续阅读:看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乡土的守望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